科研产出
菠萝蜜果柄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萝蜜(Artocarpus heteophyllus Lam),又称木菠萝,是桑科(Moraceae)木菠萝属(Artocarpus)的常绿热带果树~([1])。近年来我国菠萝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约达1万公顷,其中约50%位于海南~([1])。国内外已报道的菠萝蜜病害种类很多,包括花果软腐病~([2-6])、蒂腐病~([5-6])、果胞锈病~([7])、根腐病~([8-9])和根结线虫病~([10])等。其中在果柄病害方面,


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性对采样间距的响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玉米南繁基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尺度效应,确定合理的采样间距,为精确土壤采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南繁地块为试验样地,按 10 m采样间距采集土样且为原始尺度,并以 20、30、40 m距离依次抽样形成不同采样间距数据集,再利用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半方差函数及分形维数分析不同采样间距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试验地的土壤速效氮平均含量为 90.24 mg/kg,属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 19.77%,属中等变异范围;在 10、20、30、40 m等采样间距中,土壤速效氮样本数据结构变化不大,仅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以 20 m采样间距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29.37%,其他采样间距相差不大;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呈减少趋势,其空间聚集性变弱,而块金值、块基比和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表明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逐渐增多,随机因素逐渐削弱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使空间相关性逐渐变弱;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分布与 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一致,其空间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值最小,空间预测精度为最高.[结论]随着采样间距增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表征出随机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增强,结构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逐渐削弱,其中20 m采样间距的土壤速效氮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与10 m采样间距原始尺度相似,且空间预测精度最高,是较为合理的采样间距,本研究可为玉米南繁基地的氮肥精准施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南繁基地 土壤速效氮 空间变异 采样间距 空间自相关性 尺度效应


茶鹃木木材解剖学、生理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分别采用GB/T 1933—2009《木材基本密度测定方法》、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木材解剖学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马达加斯加特有种茶鹃木(Humbertia madagascariensis Lam.)的木材(又称“药香黄檀”)的基本密度、pH、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解剖结构及挥发性成分,为茶鹃木木材识别、植物保育及加工利用等研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茶鹃木木材的基本密度为1.684 g/cm~3,水试发现其沉水。茶鹃木木材的pH为6.78,淀粉含量为10.953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271 mg/g。茶鹃木木材的宏观构造:黄褐色,木材有光泽;有“柑橘檀香”味,散孔材,管孔较大;管孔内、边缘含有白色至金黄色侵填体,弦切面上特别明显;横切面上射线清晰,均匀细密;径切面上射线斑纹明显,分布密集;弦切面上呈细线状,波痕略可见。微观构造:管孔为椭圆形、圆形,数目为3~5个/mm~2;单管孔,分散,管孔内、边缘含有金黄色树胶;木射线非叠生,同形,单列,7~9根/mm;射线细胞较大,多数为椭圆形、长圆形,通常不含有树胶;横卧射线方形细胞3~7层;三切面上导管外侧及纤维组织中椭圆状晶体明显,数量众多,纵向排列规则。GC-MS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88.81%),其次为脂类(8.12%)和萜烯类(0.94%),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棕榈酸(47.32%),其次为硬脂酸(38.79%),另外,还含有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0.23%)和油酸(0.61%),推测茶鹃木木材的“柑橘檀香”味可能与此挥发性成分有关。
关键词: 茶鹃木 木材 基本密度 生理指标 解剖学特征 挥发性成分


冬青叶马尾藻种群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是一种大型经济褐藻,对近海岸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有重要的贡献作用。为了解冬青叶马尾藻种群多样性,从三亚、陵水、昌江海尾镇和文昌清澜港收集到24份冬青叶马尾藻样品,通过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 ITS)序列比对,显示其碱基组成和序列长度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分子系统进化树显示,冬青叶马尾藻类群能以较高的置信度聚集在一支,其中陵水类群和三亚类群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可为冬青叶马尾藻资源保护和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基础的参考材料。


花椒果皮多酚类成分鉴定及降血糖活性
《食品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通过乙醇提取得到花椒果皮粗多酚,再采用分级萃取,依次得到二氯甲烷相(Fl)、乙酸乙酯相(F2)、正丁醇相(F3)和水相(F4),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其酚类物质组成,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以及II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评价其降糖活性.结果从花椒果皮中共鉴定出20种多酚类化合物,包括9种酚酸及其衍生物和11种黄酮类化合物.各相中总酚、总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为F2>F3>F4>F1,说明分级萃取对多酚类物质能起到良好的富集作用.花椒果皮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F3的抑制率最高可以达到85.86%,且是通过反竞争性抑制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F3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和芦丁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显著正相关.F3能使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降低64.2%,口服糖耐量降低21.42%,对小鼠的体质量和饮食异常也有一定改善作用.因此花椒果皮多酚有望成为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潜质的活性成分.


白化菠萝蜜茎2个蛋白激酶和4个转录因子家族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蛋白激酶(PKs)和转录因子(TFs)在白化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幼苗茎次生生长中的表达变化,基于转录组数据对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预测及分类,并对挑选出的2个PKs和 4个TFs家族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胞质类受体激酶(RLCK)-Ⅷ家族的DEGs上下调表达各 4 个,亮氨酸富集重复类受体激酶(LRR-RLK)-X家族Xa和Xb-2 分支中的DEGs均下调表达,Xb-1 中的均上调,TCP家族的 20 个DEGs中有 15 个上调表达,zf-HD和GRF家族中的大多数DEGs上调表达,Alfin-like家族中的DEGs均下调表达.因此,这表明6个家族可能在菠萝蜜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快速滤过型净化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海产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快速滤过型净化(m-PFC,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检测海产品中19种磺胺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加水浸润后经过甲酸乙腈提取,QuEChERS盐包分层,取上层提取液经m-PFC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分析,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9种磺胺类药物在1~100μ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大于0.997,检出限为0.005~0.15μg/kg,定量限为0.01~0.41μg/kg.在10、20、100μg/kg三水平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0.0%~114.1%,相对标准偏差为0.5%~9.4%.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海产品中多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快速滤过型净化 磺胺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海产品


不同激素及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斑兰叶组培苗为材料,为探明最适宜斑兰叶增香的施肥配方,研究不同激素、微量元素对斑兰叶组培苗增香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斑兰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7 个不同处理的斑兰叶组培苗挥发性成分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析鉴定出 21 种化合物,主要由醇类、吡咯类、酯类、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酸类、烯烃类、酚类组成,其中角鲨烯、叶绿醇、2-乙酰-1-吡咯啉(2AP)、新植二烯、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为主要香气挥发性成分.斑兰叶组培苗特征香气成分 2AP平均含量为(48.07±13.14)μg/g,其中处理 6(锌+组合肥)的 2AP含量最高,为 72.03 μg/g;处理 1(IBA+锌+组合肥)2AP含量最低,为 31.96 μg/g,表明处理 6 能显著提高特征性物质 2AP的含量.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组合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与施用清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处理 2、处理 6 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叶绿醇、2AP、3-甲基-2(5H)-呋喃酮、2,3-二氢苯并呋喃、新植二烯;处理 1、处理 5 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以油酸乙酯为主的酯类、2,4-叔丁基苯酚为主的酚类、丙酮醇为主的酮类等化合物;处理 3、处理 4、处理 7 中挥发性物质主要以角鲨烯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处理 6(锌+组合肥)中斑兰叶组培苗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均有较高的积累;而处理 1(IBA+锌+组合肥)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其余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苗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采用硫酸锌浸泡和配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溶液优于其他处理组,有较好的增香效果.
关键词: 斑兰叶 挥发性成分 2-乙酰-1-吡咯啉 激素 微量元素


桃蚜取食抗、感辣椒品种的茉莉酸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桃蚜 抗、感辣椒品种 密度 取食时间 茉莉酸 合成途径 信号途径 基因表达


烟草疫霉PnRXLR5863的克隆及信号肽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草疫霉引起的剑麻斑马纹病是剑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RXLR效应蛋白是疫霉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效应蛋白。为了分离鉴定烟草疫霉中对剑麻产生致病作用的RXLR效应蛋白,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分析结合PCR技术克隆候选基因,并利用酵母信号肽捕获系统对信号肽进行功能研究。本研究从烟草疫霉中克隆了一个编码RXLR效应蛋白的基因,命名为PnRXLR5863;该基因长度为402个碱基,编码的蛋白含有13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5.46 kD,等电点为5.27,是一个疏水性蛋白;SignalP 4.0预测该蛋白含有一个长度为23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nRXLR5863与来自烟草疫霉的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验结果表明,Pn RXLR5863的信号肽,能够使YTK12酵母菌株在CMD-W和YPRAA培养基上生长,并且能将TTC溶液转变为砖红色,表明PnRXLR5863的信号肽具有分泌活性。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烟草疫霉侵染剑麻过程中Pn RXLR5863的致病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剑麻(Agave sisalana) 烟草疫霉 RXLR效应蛋白 信号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