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措施对天然生胶性能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肥是影响天然橡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措施调控天然生胶性能对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成龄橡胶树,设置不施肥对照以及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4种不同的施肥措施,通过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天然橡胶生胶特性的影响,为天然橡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4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生胶中的氮含量(12%)、塑性保持率(7%)和可塑性;氮磷钾肥在施肥初期降低了门尼黏度(17%),提高了生胶的可塑性;有机肥在施肥初期的门尼黏度高于对照26%,即提高了生胶分子量;氮磷钾肥+有机肥利于维持氮含量和杂质含量的稳定性;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有利于保持生胶氮含量、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塑性初值的一致性。综上所述,4种施肥措施中有机肥、氮磷钾肥+有机肥较为优秀,其次为氮磷钾肥,而氮磷钾肥+有机肥+镁锌硼肥则较差。


食用木薯粉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贮藏时间对其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和贮藏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以食用木薯粉为试材,通过优化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和气相色谱条件,建立了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不同品种(系)、不同贮藏时间木薯粉中脂肪酸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可准确对木薯粉中多种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浓度在 20.0~1000.0、4.0~400.0、30.0~1500.0、10.0~500.0和2.0~100.0 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在0.9992~0.9999之间;样品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 0.5%~3.2%之间;样品在室温下放置 24h浓度变化的RSD在 0.7%~1.1%之间;5种脂肪酸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 88.0%~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RSD在 3.4%~10.4%之间,证明样品稳定性、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较好.不同食用木薯品种制备的木薯粉中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5种脂肪酸,其品种间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5种木薯粉脂肪酸比例(SFA/MUFA/PUFA)为1:(0.91~1.35):(0.12~0.39).其中,'华南9号'食用木薯粉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含量分别达到了0.7818、1.088、0.2967和 0.0398 mg/g;而该品种的硬脂酸含量最低,仅为 0.0868 mg/g.常温贮藏实验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5种脂肪酸含量在贮藏 12周时达到最低,贮藏后期变化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品种(系)食用木薯粉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提供检测依据.
关键词: 食用木薯粉 脂肪酸测定 贮藏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咖啡果皮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性质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CPSDF)与大豆、菊粉、大枣、燕麦、芹菜5种市售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原料,系统分析了6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粒径、单糖组成、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CPSDF的粒径分布较宽,均一性弱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共检测出10种单糖组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相似的光谱分布,但特征波段的强度略有不同,且微观结构也有差异。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明,6种样品结晶度不同,CPSDF结晶度最小(38.84%),但其热稳定性优于其他5种样品。CPSDF的持油性为(2.18±0.03)mg/g,与其余5种膳食纤维样品无显著差异;CPSDF的溶解性为90.9%,低于其余5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样品;CPSDF的亚硝酸盐吸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5种样品,吸附量为7.93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咖啡果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氮、钾、钙不同配比对木薯生长发育及块根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钾、钙为植物生长发育中必需营养元素,均能对木薯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能协调氮、钾、钙营养均衡将有助于作物产量与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对木薯的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SC9 食用型木薯品种为材料,红壤∶蛭石=1∶2 为供试栽培介质,设计三因素(氮、钾、钙)两水平(1 为高水平,2 为低水平)8 处理正交试验,以盆栽形式种植 100 d(快速生长期)、210 d(块根膨大期)进行氮、钾、钙配比试验,11 个月后收获,分析 8 个处理下木薯光合速率、块根产量、全株总生物量、块根养分含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氮、钾、钙肥对木薯光合速率、总生物量、块根产量、养分含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在生长发育方面,高氮高钾处理在低钙配合下对叶片光合速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块根产量方面,高钾高钙处理显著提高木薯全株总生物量;低氮水平显著促进木薯块根产量;氮、钾、钙元素及互作对木薯块根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尤其高钙低氮水平对块根钾含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品质方面,低氮水平显著提高块根总糖、蛋白质含量;高钾水平能提高块根总糖含量;低钙水平能提高块根蛋白质含量.因此,木薯施肥应注重减少氮肥的投入,适当与钾、钙肥的合理配比进行施用,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综上所述,氮、钾或钙的缺乏或过量,以及相对不平衡,均不利于木薯的生长发育,合理配比施用才能发挥 3 种元素的最大功能.木薯盆栽试验最佳肥料施用量为氮 0.280 g/kg、钾 0.210 g/kg或 0.420 g/kg、钙 0.165 g/kg,该用量的食用型木薯产量相对较高,块根品质较好.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兰属杂交后代倍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倍性鉴定是热带花卉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的基础工作之一.本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兰属杂交后代进行倍性鉴定.针对裂解液种类、试验材料组织器官等关键环节,以细胞核解离情况、主峰清晰程度、变异系数及取材容易程度等方面为评价指标,建立鉴定体系,并比较不同倍性植株的气孔性状差异.结果表明:CyStain UV Precise P为 3 种裂解液中最优,组织器官以嫩叶为宜;从 3 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鉴定出三倍体 6 株,四倍体 2 株,不同倍性间的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均差异显著(P<0.05),气孔长度和宽度的排序为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而气孔密度的排序则相反.该研究结果对杂交兰多倍体选育及开展不同倍性间杂交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西沙海藻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评价
《微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南海海藻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中国西沙群岛来源的海藻进行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抗菌活性筛选。【方法】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2种不同分离培养基对不同采样位点的6种海藻进行放线菌分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用打孔法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等10种敏感细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对筛选得到的目标活性菌株HZ01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在线工具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其产生新型活性物质的潜力。【结果】从6种海藻中分离得到36株共附生放线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结果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2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 2株、诺卡氏菌属(Nocardia)3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5株和盐孢菌属(Salinispora) 24株;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6株共附生放线菌发酵粗提物对至少1种敏感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菌株发酵粗提物的抗菌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盐孢菌发酵粗提物抑菌谱较另外4个属更广;AntiSMASH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Z014基因组中超过22.28%的基因序列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表明盐孢菌属存在巨大的生物合成潜能,值得深入发掘。【结论】西沙海藻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培养稀有放线菌资源,首次从西沙海藻共附生环境中分离得到专性海洋稀有放线菌盐孢菌属,且分离得到的36株海藻共附生放线菌发酵粗提物对部分敏感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渔业病害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有望为海洋药物或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新资源。


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综合评价
《中国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独特,为促进海南岛油茶资源开发利用并为油茶籽油品质性状育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海南岛不同油茶主产区的油茶籽,对油茶种仁含油率及油茶籽油理化指标、无机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考察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品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籽种仁平均含油率为49.13%;油茶籽油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左右,角鲨烯含量为78.33~96.23 mg/kg,茶多酚含量为64.78~77.36 mg/kg,维生素E含量为430.7~484.4 mg/kg;某些考察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定安和海口产油茶籽油综合得分较高,琼海油茶籽油综合得分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海南岛油茶籽油主产区可分为3类,其中定安为一类,屯昌、琼海、澄迈、临高为一类,海南中部山区、海口为一类。综上,海南岛油茶籽油品质较高,各油茶主产区油茶籽油有其自身特点。


20种卵菌杀菌剂对海南万宁胡椒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椒Piper nigrum L.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胡椒瘟病是危害其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为了明确胡椒主产区海南万宁瘟病病原菌种类,筛选具有防控潜力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特异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海南万宁的 7 株胡椒瘟病样品进行病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检测我国当前登记的 20 种杀卵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3 株从海南万宁地区分离的胡椒瘟病菌均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20 种卵菌杀菌剂中抑制胡椒瘟病菌菌丝生长活性最高的是吡唑醚菌酯、氟啶胺、福美双、烯酰吗啉、氰霜唑、甲霜灵等药剂,EC50<1 μg/mL;其次是喹啉铜、百菌清、代森锰锌、代森锌、氢氧化铜等药剂,1 μg/mL
关键词: 胡椒瘟病 辣椒疫霉 病原鉴定 杀卵菌剂 毒力 敏感性


荔枝杂交F1代群体部分枝叶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叶重、枝皮率等10个枝叶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各性状变幅、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及广义遗传力等。【结果】10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2.37%。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67%,其次是复叶主轴长(13.93%),最小为叶长(9.23%)。各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复叶主轴长、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比叶重等F1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而叶柄长、叶形指数、枝皮率F1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说明基因重组可形成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导致超亲个体的出现。广义遗传力最高为叶柄长(0.87),其次是叶形指数(0.75),各指标广义遗传力平均值为0.45;叶宽性状在F1代超高亲率最高,为99.22%;超低亲率最高为叶柄长,占比86.82%。【结论】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显示出较为广泛的变异,部分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