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木薯MeMYC2.2基因耐低温功能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C2(MYeloCytomatosis)转录因子是植物应对逆境胁迫过程中茉莉酸信号传导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初步分析木薯MeMYC2.2基因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木薯MeMYC2.1和MeMYC2.2基因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通过定量PCR分析了上述2个基因在木薯组培苗叶片中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通过转基因拟南芥研究MeMYC2.2的抗冻功能.木薯组培苗叶片中2个MeMYC2基因的表达均在低温胁迫早期被诱导,其中,与MeMYC2.1相比,MeMYC2.2差异表达更显著.MeMYC2.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在酵母中具有明显转录自激活功能,表明该蛋白具有转录因子特性.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MeMYC2.2的转基因拟南芥抗冻能力显著提高.在低温处理下,CBF3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其在野生型的表达量,但另外3个CBF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木薯MeMYC2.2的表达受低温和茉莉酸调控,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冻性,且可能影响CBF基因对低温的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MeMYC2基因改良木薯的低温耐受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薯 MeMYC2 CBF通路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冬青叶马尾藻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青叶马尾藻(Sargassum ilicifolium)是海南岛近岸海藻场的重要建群种。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藻体光合色素含量和生长率变化,研究了冬青叶马尾藻的生理生态学适应性,为海藻场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在不同温度(10、14、18、22、26和30℃)、光照强度(10、20、40、80、120、140和200μmol·m-2·s-1)和盐度(16‰、20‰、24‰、28‰、32‰、36‰和40‰)条件下,测定冬青叶马尾藻的特定生长率、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等参数。结果显示,冬青叶马尾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6℃,适宜光照强度为20~120μmol·m-2·s-1,适宜盐度为16‰~36‰。研究发现,冬青叶马尾藻是喜温的大型海藻,其对低温胁迫更为敏感,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会导致藻体损伤。因此,在对以冬青叶马尾藻为主的海藻场进行保育和恢复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温度、光照强度对其生长和空间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冬青叶马尾藻 温度 光照强度 盐度 光合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和糖蜜对构树叶青贮品质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青贮发酵品质,探究乳酸菌和糖蜜对构树叶青贮发酵指标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构树叶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乳酸菌(L)、糖蜜(M)和乳酸菌+糖蜜混合(ML)4个处理,贮藏30天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并及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除了添加乳酸菌组,其他添加剂处理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提高(P<0.05),乙酸(P<0.05)和丙酸含量下降.微生物分析表明与CK组相比,M和ML组均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另外,添加剂处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糖蜜处理组(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升,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构树叶青贮添加糖蜜可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改变青贮细菌多样性.

关键词: 构树叶 乳酸菌 糖蜜 青贮发酵品质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脱镁叶绿素酶基因MiPPH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绿素降解是果实色泽形成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ase, PPH)是叶绿素降解代谢的关键酶。本研究提取杧果果皮总RNA,采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一个脱镁叶绿素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表明MiPPH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67 bp,开放阅读框为1 113 bp,可编码37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1.73 kD,等电点为5.22。使用NCBI上的Conserved domains分析MiPPH蛋白结构域,结果显示MiPPH含有PLN02578、Abhydrolase_1共2个结构域,其中PLN02578为保守域,其他物种PPH也都含有这个水解酶(Hydrolase)保守域,说明PPH蛋白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BLAST上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利用DNAMAN生成的系统进化树发现杧果MiPPH蛋白序列和与同为漆树科的开心果的PPH蛋白序列相似度较高,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品种中的MiPPH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绿色‘桂七’品种表达量最高,而黄色‘金煌’品种表达量最低,黄色‘金煌’品种和红色‘贵妃’品种表达量相差不大。本试验成功构建pCAMBIA2300-GFP-MiPPH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MiPPH主要定位于细胞核。本试验为后续进行PPH基因的功能验证提供试验基础。

关键词: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脱镁叶绿素酶(PPH) 基因克隆 植物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全周期间作的橡胶树品种热垦628花药再生体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橡胶树体胚发生再生体系研究中,如何快速获得胚性愈伤组织是能否成功建立再生体系的关键.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以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毒莠定、KT、6-BA、IAA四种激素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橡胶树花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组合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硫胺素 0.4 mg/L、天冬酰胺 300 mg/L、水解酪蛋白 100 mg/L、脯氨酸 100 mg/L、精氨酸 100 mg/L、谷氨酰胺100 mg/L、L-半胱氨酸-盐酸盐50 mg/L、蔗糖70 g/L、椰子水50 mL/L、植物凝胶2.2 g/L,并添加毒莠定浓度20 mg/L、KT浓度2 mg/L、6-BA浓度1 mg/L、IAA浓度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3.3%~100%.所有处理在诱导愈伤组织25~28 d左右,愈伤组织达到快速增殖时期,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起主要作用的是毒莠定浓度,其浓度在 20~30 mg/L之间时,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毒莠定虽然也能诱导愈伤组织产生,但是这些愈伤组织几乎为无胚胎发生能力的非胚性愈伤组织.同时用获得的 11 个体胚进行植株再生,其中出苗 2 株,7 个只长根不抽芽,2 个既不抽芽也不长根,植株再生率达 18%.因此,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能够更快地从花药中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缩短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时间,降低变异几率,可为RITA生物反应器提供更好条件的愈伤组织起始原料.

关键词: 橡胶树 花药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多酚-淀粉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各组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食品领域中,常运用食品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其感官性状与功能特性。蛋白质、多酚类化合物与淀粉三者在食品体系中普遍存在,均在食品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构成的三元体系中常伴随复杂的反应,三者间的相互作用通常可赋予食品优良性状并产生一定的功能效应,掌握其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构建三元食品体系及拓展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三者的相互作用对于抗性淀粉的开发改性、乳液传递系统的构建、纳米颗粒复合物的制备都存在积极作用。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在食品体系中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各组分功能的影响,可为蛋白质、多酚类化合物、淀粉组成的三元食品体系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蛋白质 多酚 淀粉 三元体系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花热胁迫响应机制及耐热性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兰花是世界著名的花卉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全世界重要的花卉贸易产品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观赏花卉.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已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严重制约了兰花产业的发展.因此,兰花热胁迫响应机制及耐热性的研究是兰花产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系统地陈述了高温胁迫对兰花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的影响、兰花热胁迫响应分子机制、耐热评价及提高耐热性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兰花的耐热机制和耐热育种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兰花 热胁迫 生理响应 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HsfB3a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转录因子Me Hsf B3a参与调控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然而该蛋白不具有热激蛋白转录因子典型的转录激活结构域,可能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调控下游抗病基因表达。本研究构建了pGBKT7-MeHsfB3a载体,通过自激活实验证明Me Hsf B3a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通过筛选Xpm HN11病原菌侵染的SC8木薯cDNA文库,获得Me Hsf B3a的候选互作蛋白MeMYB268,该蛋白属于M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克隆获得MeMYB268基因的编码区,全长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利用酵母点对点杂交进一步验证了MeHsfB3a与MeMYB268的互作关系。分析NCBI数据库中Xpm病原菌侵染木薯叶片0、5、7 d后的转录组数据,发现MeMYB268基因的表达受病原菌侵染诱导,在侵染7 d后该基因表达为对照的11倍。表明MeMYB268参与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响应过程。本研究筛选获得了MeHsfB3a的互作蛋白MeMYB268,有助于进一步解析MeHsfB3a调控木薯对细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机理。

关键词: 木薯 MeHsfB3a转录因子 Me MYB268转录因子 酵母双杂 互作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红棕象甲各虫态的致病力及侵染行为

热带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对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的防控潜力,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嗜菌异小杆线虫H06 品系对红棕象甲各虫态的致病力及其侵染行为学特性.结果表明,各虫态红棕象甲被EPNs侵染后,卵的死亡率最高,LC50 为 104.85 IJs/mL,其次为 1~2 龄幼虫、3~4 龄幼虫和 5~6龄幼虫,其LC50 分别为 165.34、215.31、292.26 IJs/mL;7~10 龄幼虫和蛹对EPNs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不同接种部位对不同龄期幼虫死亡率的影响中,3 龄幼虫处理以气孔和肛门接种的死亡率较高,分别为 91.11%和 78.89%,而 6 龄和 8 龄幼虫处理中均以口器接种致死率最高;在肛门接种处理中,各龄期的红棕象甲幼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经EPNs侵染后,红棕象甲各虫态体色均变成红色或红褐色,轻触虫体无自主反应,同时幼虫伴随体壁皱缩;线虫接近供试虫体表气孔后,会在气孔周围停留片刻,最后从气孔处进入虫体,成功侵入的EPNs个体数量约占 33.33%.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 致病力 红棕象甲 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高光琼枝突变体XY-01的选育及生产性能评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琼枝(Betaphycus gelatinus)养殖时受高光胁迫导致产量及品质下降的状况,对海区内初步筛选的潜在耐高光藻株进行高光筛选及分离纯化,经继代培养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突变株琼枝XY-01,并对其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琼枝(WT)相比,XY-01藻体呈绿色,藻枝饱满、舒展,高光胁迫表型不明显;在水温为26℃、光量子通量密度为60μmol/(m~2·s)条件下,XY-01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含量均高于WT,但藻红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WT(P<0.01);XY-01的最适生长光量子通量密度为250μmol/(m~2·s),在此条件下,XY-01与WT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的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分别为(0.635±0.019)、(0.484±0.055)且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XY-01与WT的增重率分别为57.00%±3.50%、39.00%±4.2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61±0.09)、(1.18±0.06)%/d(P<0.05);海区养殖试验显示,XY-01在4月中旬—5月中旬特定生长率达(3.63±0.08)%/d,但WT仅为(2.63±0.37)%/d, XY-01与WT的卡拉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通过高光选育首次获得一株性状稳定的耐高光琼枝XY-01,为耐高光琼枝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琼枝 突变体 高光选育 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