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椰子油纳米微胶囊的性质表征及体外缓释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椰子加工产业对健康无害、性质稳定、椰香浓郁的食品增香剂需求,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初榨椰子油为芯材,利用复凝聚法制备椰子油纳米微胶囊,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氧化稳定性分析对微胶囊进行理化性质表征、体外缓释性能分析和释放机理探究.结果表明,利用复凝聚法成功制备椰子油纳米微胶囊,外貌呈多球形不规则、多核无定边结构,平均粒径为378.07 n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体外缓释性能分析表明,15 min内椰子油微胶囊膜在模拟胃肠液中释放65%以上芯材,具有短时快速释放的特点.椰子油纳米微胶囊在胃液的释放为Fickian自由扩散机制,在肠液中符合Huguchi释放模型,为凝胶层扩散和骨架溶蚀释放机制.该研究为健康、天然椰子香精的应用提供理论技术基础.

关键词: 椰子油 微胶囊 椰子香精 理化性质 体外缓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虫漏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中药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木香野生虫漏沉香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鉴定结构,并运用HPLC-UV对沉香四醇作定量分析.结果:从野生虫漏沉香中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沉香四醇(1)、沉香四醇(2)、(5S,6R,7S,8R)-5,6,7,8-四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5S,6R,7S,8R)-5,6,7,8-四羟基-2-[2-(2-羟基)苯乙基]色酮(4)、aquilarone E(5)、aquilarone D(6)、aquilarone A(7)、(6S,7S,8S)-6,7,8-三羟基-5,6,7,8-四氢-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8)和6,8-二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9).化合物2的含量为2.67%,沉香浸膏得率为49.84%.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野生虫漏沉香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野生虫漏沉香 白木香 2-(2-苯乙基)色酮 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的荔枝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泛素结合酶在泛素化级联反应中居于中心位置,是连接泛素活化酶和泛素连接酶的桥梁,在泛素化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数据库泛素结合酶UB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最终得到28个LcUBC基因家族成员.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LcUBC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不同组织中进行时空表达分析,并对花穗对照和烯效唑处理花穗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LcUBC基因家族成员对应所编码的氨基酸数分布在85~1146 aa之间,等电点大小在4.03~9.61之间,5个LcUBC蛋白为稳定蛋白,其余均为不稳定蛋白.2个LcUBC蛋白定位于细胞质,2个LcUBC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1个LcUBC蛋白定位于内质网,其余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LcUBC蛋白分为10个亚家族;28个LcUBC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烯效唑处理'妃子笑'荔枝花穗与对照相比,烯效唑处理21 d后,LcUBC基因家族成员的多个基因表达量较高.这是在转录组水平分析LcUBC基因家族成员,本研究结果对今后该基因家族的分类、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荔枝 泛素结合酶 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香蕉园土壤肥力现状的整合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香蕉 土壤肥力 养分含量分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管理的响应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微生物是土壤质量和健康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探究热区不同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海南省白沙县有机茶园(organic tea plantations,OTP)和常规茶园(conventional tea plantations,CT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核磁共振(13C-NMR)生物标记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来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土壤中有机碳化学组分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的变化,明确有机管理和无机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烷基C、O-烷基C、芳香C和羧基C)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无机管理相比,有机管理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中养分含量.有机质(SOM)含量增加了47.86%,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分别增加了37.40%和100%(P<0.05).硝态氮(NO3?-N)含量显著增加了78.80%(P<0.05),总钾(TK)和速效钾(AK)含量显著降低(P<0.05).(2)有机管理增加了茶园土壤中烷基C和O-烷基C的相对含量.同时,脂肪族C/芳香C的比值也高于无机管理茶园.(3)有机管理茶园土壤中的总磷脂脂肪酸含量(PLFAs)增加了29.70%(P<0.05),且细菌、G-和放线菌的磷脂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无机茶园(P<0.05).(4)RDA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到土壤总氮(TN)、总钾(TK)、烷基C、O-烷基C和羧基C含量的影响(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组分中烷基C与总微生物量、真菌、放线菌和菌根真菌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O-烷基C与微生物中真菌、细菌和真菌/细菌的比值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对茶园有机管理能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有机碳的脂肪化程度,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周转机制.

关键词: 有机管理 有机碳组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腐殖质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敌草快的厌氧降解特性

农药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出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且能厌氧降解敌草快的菌株.[方法]以蒽醌-2,6-二磺酸二钠(AQDS)为唯一电子受体,从河流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筛选其电子供受体谱;并研究其厌氧条件下对敌草快的降解特性.[结果]获得1株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的菌株HN05,鉴定为Kosakonia oryzae HN05.HN05能以蔗糖、葡萄糖、乳糖、乳酸、丙三醇、乙酸、乙醇、甲醇作为电子供体还原AQDS,利用能力依次递减.HN05能以蔗糖作为电子供体还原腐殖质模式物蒽醌-1-磺酸钠(α-AQS)、蒽醌-2-磺酸钠(AQS)、AQDS、蒽醌-1,5-二磺酸钠(1,5-AQDS).HN05能以蔗糖作为电子供体厌氧降解敌草快,但降解率较小;加入AQDS能极大促进敌草快降解,22 d降解率可达41.93%.[结论]试验首次报道水稻科萨克氏菌HN05具有腐殖质还原以及降解敌草快的能力,丰富了腐殖质还原菌的菌种资源及其功能多样性,可为敌草快污染环境修复提供基础.

关键词: 腐殖质还原菌 Kosakonia oryzae 敌草快 厌氧降解 一级动力学拟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果树作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已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能够在特定选择的位点改变DNA序列,可以在作物基因组的靶点位置精确地实现删除、替换或插入特定序列,引入理想的目标性状。该工具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以及功能强大等特性,在柑橘、葡萄、香蕉和草莓等果树中已实现多种类型的应用,包含产生白化表型、调控童期和花期、调控果实品质以及创造矮化和抗病虫害品种等。综述了CRISPR/Cas9系统及其作用过程,介绍了新开发的精准编辑技术,包括单碱基编辑器、引导编辑及CRISPR/Cpf1多基因编辑系统,并详细阐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果树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进展,包括果树种类、目标基因及目标性状等,归纳了CRISPR/Cas9系统实现高效编辑所遇到的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脱靶效应和启动子选择问题,最后提出了不断优化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合理选择靶位点和设计sgRNA、植物内源启动子及新编辑技术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果树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木瓜是我国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但番木瓜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不耐贮运,其中由炭疽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最为严重.因此,如何防治番木瓜采后炭疽病,降低番木瓜腐烂损失,延长贮藏保鲜期,成了制约番木瓜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大青'番木瓜为试验材料,以绿色环保的肉桂精油-壳聚糖复合保鲜液为处理手段,研究其对采后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我国番木瓜采后贮运保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分别用0.5%壳聚糖、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0.5%壳聚糖+0.5%肉桂精油、0.5%壳聚糖+0.7%肉桂精油溶液对采后番木瓜果实进行喷雾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的番木瓜分为2组,其中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病情指数;另一组处理后置于25℃下恒温贮藏24 h后,在果面刺伤接种番木瓜炭疽菌,定期调查果实病斑直径,并对果皮进行取样,测定不同处理果实的抗病相关物质含量和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番木瓜炭疽菌的离体抑菌实验采用含药PDA平板抑菌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0.5%壳聚糖+0.3%肉桂精油处理对番木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复合处理可完全抑制离体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和产孢,复合处理显著降低了番木瓜果实的病斑直径,提高了抗病相关物质木质素、总酚(TP)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提高了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 β-1,3葡聚糖酶(β-1,3-GA)的活性,但对几丁质酶(CHI)活性影响不大.由此可见,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对番木瓜炭疽菌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复合处理抑制了番木瓜炭疽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是复合处理诱导番木瓜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肉桂精油复合壳聚糖涂膜处理为防控番木瓜采后炭疽病提供了一种绿色新途径.

关键词: 番木瓜;壳聚糖;肉桂精油;炭疽病;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胡椒精油风味特征分析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以黑胡椒、白胡椒、青胡椒和胡椒鲜果为原料提取的精油及精油风味特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比较不同胡椒的精油提取得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电子鼻及定量描述性感官分析,对不同胡椒精油风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胡椒、白胡椒、青胡椒和胡椒鲜果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1.718、1.867、1.487 mL/100 g和3.229 mL/100 g,胡椒鲜果的精油提取得率显著高于白胡椒、黑胡椒和青胡椒.从4种胡椒精油中共鉴定出48种物质,主要成分均为β-石竹烯、3-蒈烯、D-柠檬烯、β-蒎烯、δ-榄香烯、β-月桂烯.电子鼻数据证实,判别因子分析比主成分分析更易区分不同胡椒精油.感官评价显示胡椒鲜果精油的胡椒香比其他3种精油明显,接受程度更高.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芳香、草本、胡椒香属性与(+)-α-蒎烯成分呈正相关.实验结果为胡椒精油产品开发及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椒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风味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智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收集的90份益智种质资源的18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益智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益智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果形(1.1507),数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高(2.0700),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结果枝数(41.32%);提取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8.339%,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植株的叶片形态和株高,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外观形态及生长状态,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植株的分枝状况,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的产量,第五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的花果量,第六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益智的果产量。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益智抗倒伏及矮化品种进行开发,第Ⅱ类群可作为益智品种改良和杂交育种的材料,第Ⅲ类群可作为益智育种生产材料,第IV类群可用于观赏益智材料的筛选。本研究为益智优异种质筛选、资源合理利用、品种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益智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