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十种小米理化指标及蒸煮特性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山西十种主推谷子碾制小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物理性状、矿质元素含量、色差变异和小米粥、小米饭的感官评价特性.结果表明,小米粒径与千粒重呈正相关,晋谷61、晋谷54、晋谷21千粒重、粒径数值较大;室温放置半年后晋谷21、晋汾107黄度值和明度值变幅较小,商品稳定性好,黄度值和色差值呈正相关,明度值呈负相关.不同品种小米钙、硒变幅分别在0.013%~0.018%、0.237~0.352 mg/kg之间,铁、锌变幅在22.6~32.0 mg/kg、25.3~30.3 mg/kg之间,品种间差异显著;晋汾107钙、硒含量最高,晋谷21铁含量最高,晋谷61锌含量最高,为谷子品种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综合各因素对比,除社会上主推近30年的品种晋谷21外,晋汾107综合性状较好,稳定性好,可作为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小米 矿质元素 色差变异 小米粥 小米饭 感官评价


种植密度对晋谷56号谷子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为探索谷子品种晋谷56号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并为该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晋谷5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品种晋谷56号种植密度在36万~48万株/hm~2范围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小,其中种植密度在4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株高变化不显著;穗长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穗粗、千粒重均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株干物质量变化趋势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水肥耦合调控对胡麻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农学学报 》 2020
摘要:为探究水肥耦合调控条件下叶绿素、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等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适宜水量、干旱胁迫2个处理作为主因子,施肥处理作为副因子(纯氮60、90、120 kg/hm2,P2O530、60、90 kg/hm2),于苗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纯氮60 kg/hm2,P2O560 kg/hm2)含量最高为0.97 mg/g;水分适量时,不同施肥处理结果差异显著,其中N1P2含量也最高为1.189 mg/g.在干旱条件和水分适宜2个条件下,各施肥组合处理后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值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6.06、17.969μmol/(m2·s).另外,在干旱和水分适量2个条件下,各施肥处理之间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差异,其中N1P2干物质积累量在2个处理条件下均是最大值,分别为0.183、0.256 g/株.因此,干旱胁迫下胡麻的光合作用弱于适宜水量处理下的光合作用,适宜的氮磷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量的积累.
关键词: 胡麻 水肥耦合调控 叶绿素 光合作用 光合速率 干物质


灵丘青背山羊肉品质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20
摘要:灵丘青背山羊是山西省优良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及功能.为深入挖掘灵丘青背山羊种质资源优势,对灵丘青背山羊、晋岚绒山羊、杜寒杂交绵羊3个不同品种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特性、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屠宰性能方面,灵丘青背山羊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常规营养成分中,灵丘青背山羊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晋岚绒山羊和杜寒杂交绵羊(P<0.05);灵丘青背山羊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在背最长肌中,灵丘青背山羊的肉色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均低于其他两个品种;灵丘青背山羊肉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失水率显著高于晋南绒山羊(P<0.05),pH值低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氨基酸测定中,灵丘青背山羊羊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羊,其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0.42,略高于FAO/WHO模式提出的标准0.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0.72,显著高于FAO/WHO模式提出的标准0.6;脂肪酸测定中,灵丘青背山羊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晋岚绒山羊和杜寒杂交绵羊.说明灵丘青背山羊肉是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肌肉嫩度高等特点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肉类.
关键词: 灵丘青背山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氨基酸含量 脂肪酸含量


山西省秸秆高值化循环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 2020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秸秆产量逐年增加.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处置技术落后等因素,常造成秸秆大量丢弃和焚烧.本文介绍了山西省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秸秆高值化循环利用对策,包括综合利用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优先发展秸秆肥料化、基质化、燃料化利用,扩大秸秆产品的应用范围等,使其在农业、林业及环境治理方面发挥其优势,同时对秸秆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变废为宝等,提高废弃农作物秸秆附加值,推动秸秆产业化.


不同移栽期对不同糯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移栽期对不同糯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晋北地区在自然条件下的糯玉米适宜移栽期,以超甜1825、万糯11、万糯2000这3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怀仁市设4月15日、4月21日、4月27日3个移栽期试验,研究移栽期对糯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期的推迟,各品种的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整体呈增加趋势;鲜穗产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呈总体上升趋势.在晋北地区,综合考虑各因素,最适宜移栽期为4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