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钼不确定度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钼不确定度。[方法]用草酸-草酸铵浸提土壤中的有效钼,选择一个不受同量异位素干扰的同位素98Mo,不经分离富集,直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效钼。[结果]方法检出限达0.04μg/g,对于所测元素校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9 9,回收率均在92.0%~108.0%之间,RSD<5.0%,分析了ICP-MS法测定钼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土壤中有效钼元素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有效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不确定度


荔枝霜疫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荔枝霜疫霉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病原菌为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0℃,适宜pH值4~6,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山梨酸和甘露醇较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氮源中,酵母浸膏较有利于其菌丝生长。


橡胶树死皮橡胶粒子膜蛋白差异分析与初步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制约天然橡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世界各橡胶种植园中普遍发生,给橡胶种植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目前仍无有效措施防治死皮发生,而橡胶树死皮发生分子机制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为阐明死皮发生的分子机制,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比较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橡胶粒子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橡胶树死皮株与健康株橡胶粒子总蛋白质,经考染显色后,用PD Quest7.4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差异点经过胶内酶切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获取肽质指纹图谱(PMF),Mascot软件搜索SWISS-PROT和NCBI nr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经过上述分析共鉴定出13个蛋白差异表达点,与健康株相比,在死皮中上调表达的蛋白质点有11个,下调表达的蛋白质点有2个,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在橡胶树死皮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导尿管胶膜表面接枝共聚改性研究
《橡胶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氩等离子体预处理,结合紫外光引发,实现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天然胶乳导尿管胶膜表面的接枝共聚。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以及血小板粘附试验考察了NVP接枝共聚改性对导尿管胶膜表面形态、亲水性和抗凝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2 min、紫外光照射10 min,可以得到较好的改性效果;经过NVP接枝共聚改性的导尿管胶膜表面的接触角由102.5°大幅下降至58.6°,血小板粘附数量明显减小,显著提高了导尿管胶膜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
关键词: 天然胶乳 导尿管 胶膜 接枝共聚改性 亲水性 抗凝血性


不同除袋期对台农1号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除袋期对台农1号杧果果实外观、果皮色素、果皮色泽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除袋期的推迟,果面光洁度提高;完熟时不同处理果实果皮色素、叶绿素和花青苷含量无显著差异,早除袋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未除袋处理,晚除袋和未除袋处理的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早除袋处理。完熟时果皮色泽、亮度和色彩浓度以早除袋处理略高于晚除袋处理,不同处理的色度角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果实的内在品质均较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18%,以采前10天除袋的果实品质最佳。


盐胁迫下海马齿叶片结构变化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海马齿植物营养器官———叶片的盐适应结构变化,以明确盐生植物对盐渍生境适应的叶片结构变化特征,为盐生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海马齿植物叶片表现出许多适应干旱和盐渍环境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叶片肉质化,为典型的等面叶;栅栏组织发达,且含有大量叶绿体;叶表皮气孔微下陷,叶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较薄,表皮细胞大小不等,外切向壁外凸,参差不齐,有些表皮细胞特化为泡状细胞,其数量与盐胁迫的浓度呈正相关。(2)叶的海绵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薄壁细胞,幼叶海绵组织的薄壁细胞在0.5%~2.5%NaCl胁迫下均变大,且数量也增加;而老叶海绵组织的薄壁细胞只有在低浓度(0.5%NaCl)的盐胁迫下变大,而在高浓度下其薄壁细胞反而变小或成不规则形状。(3)盐晶广泛分布在海马齿的叶肉组织细胞内,且其数量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


拮抗芒果炭疽病菌的红树内生细菌筛选及AiL3菌株抗菌物质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对峙生长法测定了24株红树内生细菌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菌株的拮抗作用,其中来自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叶片的菌株AiL3拮抗效果较好,对芒果炭疽菌3个菌株的抑菌带均大于10mm。该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亦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沉淀物经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作用后,拮抗作用消失,说明菌株AiL3产生的抗菌物质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对热和酸碱稳定、对紫外线不敏感。


橡胶树三个品系(热研8-79、热研7-33-97和PR107)胶乳生理参数的比较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胶乳生理参数和胶乳产量,首次比较分析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3个品系(热研7-33-97、热研8-79和PR107)的产排胶特性。结果表明,3个品系在初产期、未施乙烯利刺激时的胶乳产量和生理参数差异明显,胶乳产量为热研8-79>热研7-33-97>PR107;蔗糖转化酶活性与胶乳产量显著正相关,但其它生理参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割胶前一段时间的降水量是影响割次胶乳产量的重要因素,其中PR107品系受影响最大。这说明橡胶树品系的产排胶具有特异性,需要建立品系适宜性割胶制度。


拟南芥中与植物生长和耐寒相关的m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拟南芥基因组序列中分离了3个理论推断与耐寒相关的miRNA片段(miRNA402,miRNA319和miRNA393)和1个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片段miRNA172。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miRNA172小分子,以及3个与耐寒相关的miRNA402,miRNA319和miRNA393小分子串连在一起分别导入植物表达载体pVKH-35S-GUS-pA,取代表达载体中的GUS基因,构建了pVKH-35S-mir172-pA和pVKH-35S-mir31+402+393-pA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和双酶切及测序鉴定,pVKH-35S-mir172-pA和pVKH-35S-mir319+402+393-pA构建成功,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miRNA转化木薯,提高木薯生长和木薯耐寒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