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筛选及金标试纸检测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BSA-CAP-HS免疫Balb/C小鼠,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CAP 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AP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依据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原理,以CAP mAb 为金标抗体,研制CAP残留快速检测金标试纸(CAP-Strip),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筛选出了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4F9-B2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1 280,腹水为1:640 000,亲和常数(Ku)为 1.84×1010 L/mol,对CA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88μg/L,与氯霉素琥珀酸钠的交叉反应(CR%)为150%,与其他酰胺醇类和抗菌素类药物无交叉反应;CAP-Strip的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拟合曲线,目测检测限为0.5μg/L;其敏感性与竞争ELISA试剂盒相当,符合率为100%;可见CAP-Strip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CAP残留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氯霉素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快速检测试纸


氯霉素残留检测竞争ELISA试剂盒的研制及其性能测定
《西北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CAP mAb)杂交瘤细胞株建立竞争ELISA(ciELISA)分析方法,研制出CAP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CAP-Kit),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AP-Kit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0.9955,检测范围为0.1~128.0μg.L-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μg.L-1,灵敏度为0.053μg.L-1,检测限为0.1μg.L-1;奶样、肉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8.5%、82.7%,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5%;CAP-Kit与氯霉素琥珀酸钠的交叉反应(CR%)为150%,与其他酰胺醇类和抗菌药物无CR;基质对CAP-Kit的检测结果影响不大;CAP-Kit在4℃可保存6个月以上。
关键词: 氯霉素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快速检测试剂盒


苯巴比妥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竞争ELIS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药学杂志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苯巴比妥单克隆抗体(PBmAb),建立PB血药浓度竞争ELISA监测方法。方法将PB改造成对氨基苯巴比妥(pAPB),用重氮化法合成免疫原BSA-pAPB并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筛选PB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PBmAb;应用PBmAb研制PB血药浓度监测竞争ELISA试剂盒(PB-Kit),并测定其性能。结果BSA-pAPB偶联成功;筛选出4株杂交瘤细胞,应用其中最好的4E6株制备的PBmAb间接ELISA效价为1∶6·4×105,亲和常数(Ka)为2·08×1010L·moL-1,50%抑制浓度(IC50)为9·84μg·L-1,与巴比妥的交叉反应率(CR)为7·9%,与其他化合物无CR;PB-Kit的检测范围为1·0~128μg·L-1,灵敏度为0·89μg·L-1,检测限为1μg·L-1,血清样添加回收率为94·7%,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10%;PB-Kit与差示分光光度法(DS)的符合率为100%。结论成功研制出高价、敏感、特异的PBmAb,建立了PB血药浓度竞争ELISA监测方法。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单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血药浓度 监测


大豆抗SCN4新种质的SSR标记辅助抗性基因选择研究
《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06 CSCD
摘要:培育抗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CystNematode,SCN)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减少因SCN给大豆生产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Hartwig×晋1261,Hartwig×晋1265和Hartwig×晋1267这3个杂交组合培育20份中抗或高抗SCN4的新种质,以9份感病品系为对照,对其进行SSR标记分析,目的是鉴定出与抗SCN4号生理小种相关的SSR标记,为SCN抗病育种创造抗性新种质的同时,提出抗性基因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以提高大豆抗SCN育种的抗性基因选择效率。结果表明,与抗性关系较密切连锁的3个SSR标记分布在2个连锁...
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利用2种方法鉴定和筛选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恢复系
《河南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苗期离体叶菌丝块接种法和花期植株牙签接种法,对7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进行抗菌核病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抗性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恢复系C293、C289、P085的抗性接近对照中油821水平,可作抗(耐)菌核病育种材料加以利用,C293表现最佳。2种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这2种方法进行油菜品系抗(耐)菌核病鉴定都是可信的。


正常叶与鸡脚叶杂交棉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比较
《棉花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正常叶和鸡脚叶两种叶型杂交棉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正常叶品种在开花后以及结铃期白天各个时段的叶片光合速率(Pn)均高于鸡脚叶品种。主要原因是正常叶品种开花期叶片E和Cs较大;吐絮后叶片SPAD值和ФPSⅡ较高,E和Cs又较低。而且在结铃期的白天,叶片的E、Cs和Fv/Fm、φPSⅡ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叶片Pn。因此,棉株有机营养供应较为充足,单株结铃较多,铃重较大,子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鸡脚叶品种。其中,豫杂35比标杂A2、标杂A1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0.5%、14.2%;中棉所29比标杂A2、标杂A1分别增加2.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