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高产玉米新品种LN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初探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探讨了施用污泥对玉米产量、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壤及玉米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污泥7500~30000kg,能够使玉米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而未对土壤和作物产生重金属元素污染。

关键词: 污泥 玉米 土壤 重金属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如何提高养兔场的消毒效果?

河南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现行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6

摘要:为了研究探讨适应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学科布局、运行高效的新型科技体制,该文以分析现行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础,提出了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对策.一、当前我国科技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有的形象地称为"两张皮")由来已久,企业及生产需求与科技界的供给不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并成长起来的我国各类型科研单位的主要职能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为主,多年形成了科研―论文―成果三元模式,在选题立项及科研中长期存在着科研与生产经营脱节的现象.现行科技体制使得相当数量的科技人员的价值观还是以研究为导向,而非以市场为导向,即未从"研究―市场"计划模式转向"市场―研究"的市场模式.同时,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不规范,技术研究开发的风险制度和回报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等问题,也是制约科技与经济联系的关键因素.导致科研缺乏自主性的两个根本原因是科研管理层次过多和专家管理体制的缺陷.中国的科研组织单元往往从属于一个或多个主管部门,项目申请、经费拨款、经费匹配、组织论证、评审验收、鉴定评奖等都需要一一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或"协调"管理.随着现代科技日趋复杂化、大型化,各层次之间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山楂品种有机酸含量的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对山楂样品的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温度处理中,以60℃干燥处理的样品有机酸含量最高。2002年收集的7份样品中,除山东青州采集的歪把红有机酸含量偏低(4.6%),其他均超过5.0%。其中,以采自山东济南的大金星有机酸含量最高,达6.1%。2003年测定的7份样品,有机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吉林叶赫(7.77%),其次是河南豫北红(7.33%),其他都在6%以上,符合药典要求。豫北红和大金星有机酸含量较高,丰产性好,可作为河南省山楂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 山楂 品种 有机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数量性状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的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蓝型油菜两个组合的5个世代——亲本P1、P2、F1、F2和F2:3家系材料含油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分离世代F2及F2:3家系含油量次数分布均呈混合的正态分布,符合主基因+多基因的遗传特征。D-2模型是该项研究两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含油量的最适遗传模型,含油量的遗传是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的。组合1(1141B ×垦C1-1)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1.74,表明亲本1141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1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20和-1.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8.21%和27.17%;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1.70%和16.80%。组合2(32B ×垦C1-2)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3.74,表明亲本32B中主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降低含油量,而亲本垦C1-2中的等位基因增加含油量。多基因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99 和0.93;F2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20%和28.10%;F2:3的主基因遗传力和多基因遗传力为81.00%和14.90%。两组合在F2:3家系世代含油量的主基因遗传力均较F2 高,因此认为高含油量育种中在F2:3家系进行选择效率较高。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主基因和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郑单13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郑H03为母本,郑H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2~2004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株形紧凑、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郑单136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精确、直观、信息丰富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杂种染色体分析,物种的起源、进化和亲缘关系探索,染色体行为考察等方面。文中就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基因组 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效应研究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的6个大豆品种为亲本,通过双列杂交配置杂交组合,测定了2个环境条件下亲本、F1和F2种子的异黄酮含量。采用双子叶植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结果发现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的表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其次为胚(子叶)基因效应,细胞质效应影响较小。不同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异黄酮含量的机误方差较大,说明异黄酮含量更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化影响。亲本遗传效应分析表明,选用豫豆29或郑90007亲本有利于增加杂种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提高品质改良的效果。胚显性方差和母体显性方差均极显著,表明种子杂种优势和母体杂种优势会同时存在,而且是不受环境影响的主效应基因。

关键词: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异黄酮含量 品质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棉花杂交种豫杂0568及其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