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疆内陆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对长绒棉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为探索新疆内陆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对长绒棉新海14号光合特性的影响,利用小区试验,在5种灌水量(W)条件下,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为7650m3/hm2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灌水量的降低,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新海14号的光补偿点为50μmol/m2·s;灌水量为2850(m3/hm2)时,其光饱和点为310μmol/(m2·s),灌水量为5475m3/hm2以上时,其光饱和点为1280μmol/(m2·s)。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随灌水量的升高而增加,气孔阻力随灌水量的升高而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降低而提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棉花产量对灌水量极为敏感。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气孔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气孔阻力呈显著负相关。新海14号的光合作用最适宜灌水量为6945m3/hm2;灌溉的临界值为5250m3/hm2。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葡萄斑叶蝉是新疆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选择4种生物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葡萄斑叶蝉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2.5%菜喜悬浮剂(1500倍)、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防治葡萄斑叶蝉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效性,14 d后的防效仍保持在74%~86%。25%灭幼脲3号属昆虫生长调节剂,其2000倍水悬浮剂,具有较好持效性但速效性较差。21 d的药剂防效变化较大。菜喜和灭幼脲3号对葡萄斑叶蝉仍保持在70%以上,尤其菜喜防治效率高达83.39%,具有很好的持效性。


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主要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最佳液体发酵条件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分离自棉花根际土壤的短短芽孢杆菌A57菌株对棉花立枯病菌、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拮抗作用,在PDA平板上对峙培养,平均抑制率分别是33.5%、39.5%、29.5%。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拮抗细菌的主要拮抗机理是通过产生拮抗物质能够造成病原真菌菌丝体断裂、扭曲、畸形,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造成孢子畸形。以枯萎病菌为指示菌,研究了该菌株表现最佳拮抗活性时的菌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A57适宜培养基为LB培养基,pH8,好气条件下抑菌活性最好。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A57菌株的粗提蛋白,对供试的病原菌仍具有较高的拮抗活性,70%浓度时其拮抗活性最大,A57粗提蛋白对枯萎病原菌的最大抑制率为23.7%,同时该菌经硫酸铵沉淀后获得的粗体蛋白的上清液对病原指示菌仍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说明A57拮抗细菌起拮抗作用的不仅有大分子蛋白类物质还有小分子拮抗物质。


干旱区甜瓜霜霉病远距离传播空间结构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过9年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干旱区对伽师县等3个相互隔离的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甜瓜霜霉病远距离传播的三级空间结构。一个甜瓜霜霉病流行系统单元是在一个绿洲内,围绕可提供初侵染病原的黄瓜温室区而形成的,其空间结构分为区系(包含若干种植区)、种植区(包含若干田块)和田块三级结构。伽师甜瓜霜霉病流行区系分为3个种植区,甜瓜霜霉病每年春季最先从位于种植一区发生霜霉病的黄瓜温室附近的甜瓜开始发生,之后甜瓜霜霉病由近向远逐步传播。种植二区和种植三区甜瓜霜霉病的初发病时间(初发病中心出现的时间)比种植一区的分别平均晚20和45d,发病中心与初菌源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56.4和106.5km,表明此地甜瓜霜霉病菌远距离传播经历了从种植一区到种植二区,再从种植二区到种植三区的传播过程。


拔麻机前悬挂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新疆农机化 》 2007
摘要:采用SolidWords设计拔麻机前悬挂系统,结合COSMOS/Motion和COSMOS/Work进行了机构运动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发现并解决机构干涉问题,完成强度计算与校核。
关键词: 拔麻机 悬挂装置 设计 SolidWords COSMOS/Motion COSMOS/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