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通过体外分子进化技术获得耐高温β-葡萄糖苷酸酶的研究
《遗传学报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保真聚合酶从质粒pBI12 1中扩增出 1.8kb的专一条带 ,克隆入pBluescriptSK载体 ,测序结果显示与报道一致。该克隆GUS基因被用作对照 ,再以此为模板 ,通过DNA重排技术 ,经DNaseⅠ降解 ,PrimerlessPCR ,PrimerPCR重新得到大量的突变GUS基因。这些突变的GUS基因构建入原核表达载体pG2 5 1中 ,电击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5α ,构建GUS基因突变体库 ,经过 3轮的重排、筛选得到 80℃处理 30分钟仍显示较高活性的耐高温GUS基因GUS3 3,基因测序显示 ,GUS3 3与GU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 99.2 % ,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 ,11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 ,80 %的突变集中在蛋白的C端。Tm值GUS3 3为 80℃ ,GUS ck为 5 5℃ ,提高了 2 5℃ ,GUS3 3β -葡萄糖苷酸酶热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GUS3 3酶的最适温度明显提高。


植物性别分化的遗传基础与标记物研究
《植物学通报 》 2002 CSCD
摘要:性别分化是植物个体发育的重要阶段 ,其分化机理的阐明不仅在发育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遗传标记 ,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等技术 ,在揭示植物性别分化机理的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比较不同开花系统植物性别分化的遗传基础上 ,综述了各类遗传标记在植物性别分化中的研究和应用 ,包括形态标记、蛋白质标记、同工酶标记和分子标记等 ,并对各种遗传标记在性别分化研究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籼稻不同品种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02
摘要:用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 RNA片段的 p1 3 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EHA1 0 5 ,分别感染籼稻品种龙特甫 B、协青早B、珍汕 97B和 -3 2 B的幼胚愈伤组织 ,经共培养和在潮霉素 2 5~ 5 0 mg/L浓度下的二次筛选后 ,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 ,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在 2 0 .1 %~ 2 7.1 %之间 ;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 ,分化频率在 1 2 .0 %~ 2 1 .2 %。品种间绿菌分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龙特甫 B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绿苗的频率为 8.8% ;珍汕 97B的抗性愈伤组织虽能分化 ,但是 ,无法获得绿苗。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了 GUS活性测定和 PCR检测 ,结果显示 :获得的转基因植株 ,92 %的植株GUS检测呈阳性反应 ,并能正常结实 ,在 T1种子的胚乳中也能检测到 GUS染色的分离 ,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植株中 ,而且 ,能正常遗传。在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中 ,试验了潮霉素对分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不添加潮霉素 ,能明显地提高绿苗频率 ,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环境因子的调控
《食用菌学报 》 2002
摘要:论述了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料温、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和参数 ,以及环境因子与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几种真菌多糖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食用菌 》 2002
摘要:本研究采用预先给样后,一次性给于50%乙醇的肝损伤模型,比较灵芝多糖、云芝多糖、灰树花多糖、姬松茸多糖对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灵芝多糖具有一定的预防乙醇性肝损伤作用,灰树花多糖和云芝多糖有保肝趋势,姬松茸多糖未见有此趋势。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 L.)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无蜡粉自交系杂交 ,F1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 ,且茎叶表面被有蜡粉 ;F2 代群体出现有蜡粉可育、无蜡粉可育和有蜡粉不育三种类型的植株 ;在F2代群体中选无蜡粉可育株自交 ,F3代群体内所有单株都无蜡粉 ,并出现 15∶1、3∶1和 10 0 %可育等三种育性表现 ;从育性分离比例为 3∶1的二个F3代群体内选株自交和兄妹交 ,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10 0 %可育 ,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也表现为 10 0 %可育 ;另一部分F4 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3∶1,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表现为 1∶1。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 1∶1的组合为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