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吉林省稻种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同类研究的基础上,以我所自建国以来历年收集、观察、鉴定和筛选出性状稳定一致的3170份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试验地同一试验条件下,自1997~2000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系统观察、鉴定,确定了以总体取样量15%、按代码分组、组内简单比例取样及组内聚类取样的取样方案作为构建吉林省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按照最佳建库方案构建起了一个以资源总数3170份的15%,即477份核心样品资源可代表总体资源98%以上的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库。

关键词: 水稻 核心种质 资源 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我省种植的高粱品种

农村科学实验 2006

摘要:早熟矮秆高粱-吉杂101特征特性:中早熟,出苗至成熟115-118天,需活动积温2400-2500℃.幼苗绿色,根系发达,秆高1.4米,穗长28.6厘米,中紧穗,黑壳,千粒重28.2克,籽粒红色.抗倒耐密植,抗蚜虫.产量表现:公顷产量90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10000公斤以

关键词: 高粱 品种 种植 活动积温 中早熟 千粒重 穗长 矮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高产奶牛途径浅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简要论述了增加高产奶牛个体在牛群中比例的必要性、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高产奶牛生产性能的瓶颈作用。

关键词: 高产 奶牛 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CSCD

摘要: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国杂交种H99等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CryIA.)基因,研究菌液预处理、愈伤组织状态、侵染培养基、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根据转化愈伤组织的除草剂(Basta)抗性筛选结果评估转化率,表明继代培养3 ̄5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5d的7922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46.6%;不同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率存在差异,H99的抗性愈伤组织率为34.57%,7922为26.27%、340为21.36%、78599和921抗性愈伤组织率仅为8.02%和6.78%。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浸染培养基中加入(AS100 ̄200mg/L)抗性愈伤转化率明显提高;菌液浓度OD6000.5 ̄0.6、侵染时间5 ̄10min、共培养时间3d最佳。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频率 影响因素 抗性愈伤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长白17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杂交种四杂42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四杂42以自选不育系Ⅶ7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4815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育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病。在中等肥力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7500kg,在较高肥力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可达9000kg以上。适宜种植敖杂1的地区均可种植。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四杂42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茬复种饲料作物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麦收后水、热和土地等资源,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2004年7月21日至9月23日进行了麦茬复种饲料作物试验,麦茬复种玉米生物产量(鲜重)达4.4万kg/hm2,大麦、燕麦的生物产量(鲜重)分别为2.167万kg/hm2和2.523万kg/hm2,玉米、大麦和燕麦扣除投入成本,纯收益分别达2350.8、2086.0和2794.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麦茬 复种 饲料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近十年特用玉米品种概况

农业与技术 2006

摘要:近十年吉林省共审定特用品种45个,其中高淀粉玉米品种13个,高油玉米品种10个,糯玉米品种9个,甜玉米品种8个,青贮玉米品种3个,爆裂玉米品种2个。

关键词: 吉林省 特用玉米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农村科学实验 2006

摘要:谷子(小米)的营养丰富,各种养分比较平衡.其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为11.7%,脂肪的平均含量为4.48%,且富含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等,氨基酸的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人体所必需的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均高于大豆、玉米、小麦、高粱.在谷类作物中谷子必需氨基酸的配比合理,营养价值最高,是必不可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谷子 必需氨基酸 平均含量 营养保健食品 营养丰富 胡萝卜素 谷类作物 营养价值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的维生素E含量及其与粗脂肪含量的线性回归分析

大豆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0份大豆资源中的维生素E含量,使用荧光检测器检测(Ex=295nm,Em=330nm),以α-、β-、γ-、δ-生育酚为标准品,加入母育酚为内标,计算大豆中维生素E各异构体的含量及总含量,α-、β-、γ-、δ-生育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10%、97.50%、96.94%和96.30%,测得野生大豆资源中维生素E含量范围0.05~0.34mg/g,栽培资源0.12~0.38mg/g。同时按国标方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其中野生资源粗脂肪含量范围3.01%~20.60%,栽培资源12.00%~23.59%。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大豆中维生素E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 维生素E 粗脂肪 线性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