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蚜虫的危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介绍了大豆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大豆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其中,培育抗蚜虫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转基因技术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小麦内生细菌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筛选小麦赤霉病的强拮抗菌,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对来自福建的小麦内生拮抗菌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对小麦赤霉病都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JY1-9,JY1-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3个菌株。JY1-9,JY1-3菌株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防材料,具有潜在的生防应用前景。


2012年1~4月份国际奶业市场浅析
《中国奶牛 》 2012
摘要:本文对2012年1~4月份的国际奶业市场进行了概述。从新西兰恒天然环球乳制品交易(gDT)指数,FAO乳制品价格指数,近期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的奶业情况,以及美国2号黄玉米、DDGS和苜蓿草出口至中国的数量、价格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近期国际奶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在2012年3月份的两次交易中,恒天然贸易加权指数全部下跌,无论从全球需求或是中国进口需求的角度看,都不足以支撑目前的价格,国际乳制品价格下行的压力较大。FAO3月份奶类价格指数平均为197点,比2月份低5点(2.5%),为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2011年3月达到创纪录高水平之后,随着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供应量的提高,奶类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新西兰2012年1月份的牛奶产量达到220.8万t,同比增长9.3%,增长势头依然强劲;1月份的原料奶收购价格出现小幅下降,近期将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2月份新西兰乳制品共出口22.7万t,出口额达10.41亿新元,继续稳居各类商品出口的首位,占出口总额的26.8%。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公告,我国已对从新西兰进口的鲜奶、奶粉和黄油类产品实施特保。澳大利亚2月份的牛奶产量同比增长幅度依然较大,达69.7万t,同比增长7.4%;而各类乳制品的累积产量出现分化,乳制品出口则继续下滑。美国2012年前两个月的月度牛奶产量仍然延续去年的增长势头,2月份产量达到738.5万t,同比增长7.98%;3月原料奶价格为2.42元/kg,奶料比进一步降低;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美国干乳制品出口401 902t,同比增长4%。2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了15.0万t DDGS、38 883t苜蓿草。欧盟1月份牛奶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幅达到1.3%;2月份的原料奶平均收购价格是34.56欧元/100kg,环比下跌0.4%;而2011年的乳制品出口保持了强劲势头。


邵有全研究员陪同黄智勇教授考察蜂场
《中国蜂业 》 2012
摘要:6月10日,农业部行业专项专家、国家蜜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邵有全研究员,陪同山西省百人计划引进的人才黄智勇博士考察了农业部行业专项"蜜蜂授粉增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山西省晋中市设立的中蜂授粉示范蜂场及在太谷县建立的意蜂授粉示范蜂场。黄博士在园艺所工作期间,将指导山西省农科院园艺所蜜蜂授粉课题组开展与蜜蜂授粉相关的蜜蜂采集行为试验。


温室种植年限对山西石灰性土壤磷含量及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日光温室的施肥管理和生态条件会影响土壤P素循环和利用,明确山西石灰性土壤P素变化对提高温室P肥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西中南部栽培年限为0~15年的温室土壤分析表明:随栽培年限增加,土壤全P、无机P、Olsen-P及无机P组分的Ca2-P,Ca8-P,Ca10-P,Al-P,Fe-P含量均明显增加,但Olsen-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全P和无机P含量的增加;Ca10-P含量的增加幅度低于其他无机P组分Ca2-P,Ca8-P,Al-P,Fe-P含量的增加,其中,Ca8-P含量增加最为明显。栽培年限对无机P占全P的比例没有影响;粮田Ca2-P,Ca8-P,Ca10-P,Fe-P和Al-P占无机P的比例分别为3.4%,23.9%,67.2%,3.3%和2.0%,栽培2年后,Ca2-P占无机P的比例提高到8%~9%,然后趋于稳定;栽培年限4~5年后,Ca8-P占无机P的比例高达50%。


施用硫肥和硒肥对茎瘤芥产量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硫、硒肥施用量对茎瘤芥(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干物质量,硫、硒含量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以探明茎瘤芥对硫、硒肥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茎瘤芥"涪杂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S)(0,50,100mg/kg)、硒(Se)(0,1,3mg/kg)不同用量处理组合(S0Se0(CK)、S50Se1、S50Se3、S100Se1、S100Se3)对茎瘤芥不同部位干物质量和硫、硒积累及叶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S0Se0相比,施用硫、硒肥能明显提高茎瘤芥根、膨大茎和叶片及单株干物质量。施用硫、硒的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茎瘤芥各部位对硫、硒的吸收与积累,且硫和硒主要积累在茎瘤芥地上部分膨大茎和叶中。施用硫、硒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各部位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其中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含量明显高于无机硒;5个处理中,S50Se3处理根、膨大茎和叶中的有机硒与无机硒含量均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S100Se1处理最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以S50Se3处理最高;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硫、硒肥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施用硫、硒肥后,茎瘤芥叶片中MDA含量较高,抗坏血酸(A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较低。【结论】施用硫、硒肥能提高茎瘤芥单株干物质量,促进硒的吸收与积累,对SOD和GSH-Px活性及MDA含量有明显影响。综合分析认为,50mg/kg S+3mg/kg Se是硫、硒肥施用的最佳组合。


中国粮食产量八连增的原因、问题及发展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
摘要:为了探索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的增加规律和原理及其技术的性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阶梯式阶段性增加规律,而粮食单产的阶梯式增加是施肥量阶段增加推动下作物品种更新的结果,而阶段施肥量的增加是农民在直接与间接接受施肥知识基础上自己摸索的结果,我国现行推广的施肥技术并不能确定阶段施肥量。作物品种更新实际就是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的不断提高,只要作物品种的耐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中的施肥量就不会达到极限。然而,虽然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一直在增加,但近年来单位肥料的粮食增加量却在急剧下降,多数作物生产中的产量水平远低于示范产量,主要原因是现行高水肥地选育品种不适应中低产田栽培。因此,依靠新的施肥技术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上进行平衡育种,应成为我国实现持续增产的主攻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