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肥差异对水稻品种(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合理调控基肥施用量,促进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进而达到节本增效的作用,选取12份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表现稳定的水稻品种(系),通过设置不施用基肥(DN)和正常施用基肥(NN)两种含氮量差异田块,分别对各水稻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加工品质及食味品质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基肥含氮量差异对参试材料各性状的影响,及参试材料对基肥差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施用基肥相比较,参试材料不施用基肥处理下实测产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其中20鉴203、20鉴204、20鉴97、20鉴98、松科粳122和松科粳134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基肥施用与否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对水稻籽粒的长宽等也影响较小,但不施氮肥可使蛋白质降低0%~1.2%,使食味值略有升高,会使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合理施用氮肥仍是农业生产中最优的选择.相关性分析表明,在DN和NN两种处理下结实率与空瘪粒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98,食味值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分别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同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农艺性状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摘要:种植密度是影响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食用向日葵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6个食用向日葵品种(LSK4、LSK5、LSK7、LSK8、LSK20、LSK21)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开展品种和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T1(1.25万株/hm2)、T2(1.50万株/hm2)、T3(1.75万株/hm2)、T4(2.00万株/hm2)和T5(2.25万株/hm2),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的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种子包衣再浸种双重措施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了缓解黑龙江省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病害的加重态势,探寻种子包衣+浸种双重处理应用于水稻恶苗病防治的可行性,选用5%精甲·咯·嘧菌FS、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种子包衣,然后用氰烯菌酯浸种,进行田间小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5%精甲·咯·嘧菌FS、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浸种的双重处理对水稻出苗及生长安全,可以显著增强秧苗素质,对水稻恶苗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98.47%~100.00%,显著高于单一种子包衣或单一浸种处理。说明种子包衣再浸种双重处理是提高水稻恶苗病防效的有效措施,生产上,优先推荐5%精甲·咯·嘧菌FS 1 00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 000倍液浸种,其次推荐62.5 g·L-1精甲·咯菌腈FSC 40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 000倍液浸种,5%精甲·咯·嘧菌FS 750 mL·(100 kg)-1种子包衣+25%氰烯菌酯SC 2 000倍液浸种,感病品种或带菌种子建议提高施用剂量。


番茄红素对运输引起的雏鹅氧化应激及肝细胞凋亡反应的缓解作用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阐明番茄红素(lycopene, LYC)对雏鹅运输应激的影响,揭示LYC保护作用的关键位点,明确LYC保护雏鹅运输应激的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试验采用模拟运输的模型,将45只雏鹅随机分为对照组、运输应激模型组和LYC处理组,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运输应激模型组进行持续6 h的摇床振荡,LYC处理组雏鹅按体重50 mg/kg灌胃LYC 1 h后再进行持续6 h的摇床振荡,对雏鹅进行安乐死处理,快速打开胸腔和腹腔,以脏采血,冰上剥离肝脏组织。通过H.E.染色、生化功能检测、ELISA、实时荧光定量RCR检测等技术,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测定生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运输应激模型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白蛋白、总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LYC处理组各指标均下降,与运输应激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运输应激模型组雏鹅肝脏可见明显的细胞坏死、空泡变性、充血等病理损伤,LYC处理组肝脏损伤明显缓解。与对照组比较,运输应激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和AT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运输应激模型组比较,LYC处理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谷胱甘肽和AT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运输应激模型组比较,LYC处理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肝脏核因子E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凋亡基因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ax/Bcl-2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LYC可通过影响Nrf2/HO-1/NQO1信号通路提高雏鹅抗氧化能力并且可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同时影响Bcl-2、Bax等凋亡基因的表达,缓解运输应激对肝脏组织功能及实质的损伤。


淹水胁迫下烯效唑缓解小豆幼苗茎部生理损伤的效应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对小豆茎部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以龙红豆4号和天津红为试验材料,苗期预喷施S3307,并连续淹水处理5 d,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小豆苗期淹水处理引起茎部H2O2、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红豆4号单株产量下降8.40%,天津红下降9.88%。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幼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和POD活性。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红豆4号产量提高2.75%、天津红产量提高5.29%。


不同砧木嫁接对金冠王甜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瓜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薄皮甜瓜金冠王为接穗,强势、伊丽莎白、勇士和强力为砧木进行嫁接,自根苗作为对照(CK),调查嫁接后甜瓜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薄皮甜瓜金冠王嫁接的砧木品种.各项指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勇士嫁接苗的株高、子蔓数和节间数显著高于自根苗,与CK相比,强势嫁接苗单果质量显著升高 46.65%,强势、伊丽莎白和勇士嫁接苗每 667 m2 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4.54%、10.36%、19.96%,强势、勇士、强力嫁接苗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升高 44.48%、82.23%、89.2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强势和勇士 2个砧木的嫁接苗表现最好,适宜作为金冠王的嫁接砧木.


小区播种机种盒分种装置设计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针对目前小区播种机种盒分种自动化程度不高、效率较低且分种精度不高的情况,以及采购自动数粒分装机价格高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小区播种机种盒分种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锥形漏斗、分种导管、电动推杆、旋转提升手柄、锥体分种器、提升机构、种盒、分种盒等组成,通过更换不同分种盒实现相邻及间隔行种子的均匀投放,利用分种盒底端横向及纵向滑槽实现种盒个性化分种.以玉米、大豆和小麦种粒为原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分种装置可有效替代人工,提升小区播种机分种作业效率和分种质量.


"双免"模式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有效缓解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成本高、用工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促进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种量设4个水平处理(B1、B2、B3和B4干种子量分别为100, 200, 250和300 g·盘-1),常规处理(CK,100 g·盘-1),研究“双免”技术下不同播种密度对水稻出苗率、秧苗素质、α-淀粉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免”模式下,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出苗率、成苗率、胚乳残留量,B3处理较CK处理出苗率、成苗率和胚乳残留量2年平均增加10.77%、13.16%和46.19%;但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的茎基宽、根数、第一叶耳间距以及地上部干物质量均呈降低趋势。“双免”模式下水稻苗期α-淀粉酶活性破胸期-立针期极显著高于常规对照,1.1叶期-2.1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对照;随着播种密度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立针期-2.1叶期)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随着种子的萌发生长α-淀粉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水稻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双免”模式均低于常规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趋势一致,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升高呈逐渐降低趋势。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势大豆产区之一.为促进当地大豆产业发展,文章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为研究对象,对佳木斯市及其示范县和农场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进行调研,提出发展大豆生产建议.调研内容包括2023年大豆生产特点、面积、产量、效益情况及其变动原因分析,服务区内大豆品种及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生产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