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_(1-2)群>美国红群>铁线籐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U、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1.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2.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7—1990年我们与本院水稻所野生稻研究组协作,对该组提供的2021份普通野生稻资源进行抗纹枯病鉴定,把人工繁殖的纹枯病菌接种于稻茎基部,经年度重复鉴定,取得如下结果。1.明确2021份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经重鉴筛选出中抗(3级)纹枯病资源有S1001(崖


以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离体筛选再生植株后代的抗病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人工接种方法,从水稻感病品种青二矮和桂朝二号体细胞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后代(R2)中,筛选抗白叶枯病变异株系。测试932个株系,发现12个有抗性变异,其中7个整个株系的植株表现一致抗病,另5个则有抗感分离。在有抗性变异的12个株系中,6个是从含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得来的327个无性系中筛选出来的;另6个是从来源于不含病原菌培养过滤液培养基培养的605个无性系中产生。变异率分别为1.83%和0.99%。经测定 W1和 W78两株系 R2扰病变异植株,在 R3、R4均抗病。它们的抗性与原种及感病对照品种金刚30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与抗病对照品种 IR26属同一水平。
关键词: 白叶枯病原菌培养过滤液 再生植株后代 组织培养 抗性变异


抗稻瘿蚊新品种(抗蚊1号、抗蚊2号)选育成功
《中国农业科学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是我国华南以及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稻区的重要害虫,在防治上应用抗虫品种为各国(地)所重视。1979年我们从国际稻瘿蚊鉴定?(IRGMN)筛选出


谐波分析在遗传学中的应用探讨
《遗传学报 》 1991 SCI CSCD
摘要:本文以油菜籽粒蛋白质和油分的积累过程为例,探讨了谐波分析描述生物指标量变过程的可能性。通过分解出指标动态变化过程中的遗传分量,了解特定指标表现型过程的遗传规律。初步认为油菜籽粒蛋白质和油份积累的过程中,有两个显著优势的简谐波,并表现一定的遗传特点。表明谐波分析对于揭示生物指标表现型过程的遗传规律,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途径。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香蕉镰刀菌冠腐病由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及双胞镰孢(F.dimerum)引起,其中半裸镰孢致病力最强。4种镰刀菌均由伤口侵染,香蕉在采收、包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机械伤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香蕉冠腐病原镰刀菌不存在潜伏侵染。目前利用聚乙烯袋进行香蕉常温防腐保鲜,冠腐病严重发生不仅和机械伤、温度有关,而且与袋内湿度、CO_2浓度高低也有密切的关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多脂介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高脂膜水乳剂:水为1:5:1000)浸蕉梳1分钟,防效高达90—100%。


不同品种稻米维生素B_1、B_2品质分析
《作物学报 》 1991 CSCD
摘要:测定不同类型25个水稻品种维生素 B_1、B_2品质的结果,维生素 B_1含量糙米0.299—0.436毫克/100克,精米0.087—0.195毫克/100克;维生素 B_2含量糙米0.068—0.092毫克/100克,精米0.029—0.043毫克/100克。在籼稻中,糙米维生素 B_1含量白米高于红米。糙米维生素 B_1、B_2含量随贮藏年限增加而递减,贮藏1年 B_1下降率为0—11%,B_2为0—9%,充氮贮藏可有效地保存稻米 B 族维生素的营养成份,可提供食品加工及营养保存作参考。
关键词: 稻 品种 维生素B_1、B_2


花生褐斑病菌培养基筛选及生理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91 CSCD
摘要: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在花生秆培养基上的产孢量优于前人推荐的3种培养基。在6种供试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量则以前人推荐的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最大。培养过程中,不同光照处理对病菌生长和产孢不敏感;不同温度处理产孢量有显著差异。2%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作用。病菌经人工培养不失其致病性。


香蕉刺盘孢及其所致香蕉炭疽病的化学防治
《植物病理学报 》 1990 CSCD
摘要:广东中山省未成熟“中把”蕉果发生的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的一个强毒力菌系所致。该菌系在田间明显为害青蕉,在六至七成肉度的果指上引起深褐色、中央纵裂的梭形大斑。人工接种可使有伤口的苹果发病,轻微为害有伤口的橘子,但不为害甜橙和椪柑谀仕犸ё龅吹呐嘌仙ち己谩7稚咦釉诠ぶ褐忻确⑹笨闪蕉嗣确ⅰ?农用高脂膜水乳剂200倍液与多菌灵1000ppm混用,有很大的增效作用。从抽蕾开花期起开始喷药,每隔10天1次,连喷4次,只喷果穗,可有效减轻香蕉炭疽病的为害,货架期第5天的防效达9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