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因枪法获得GAI转基因橡胶树植株的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含有Camv35S启动子、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GUS报告基因,目的基因为GAI基因的转化载体质粒pBI121,通过基因枪轰击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花药愈伤组织,50 mg L-1卡那霉素的继代培养基进行抗性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经过PCR、Southern检测结果表明:GAI基因已经成功转入橡胶树基因组中。


巴厘菠萝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规律研究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8月中旬种植大小基本一致的巴厘菠萝小苗,然后在其生长发育的11个时间段测定各器官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植株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慢累积阶段;第二阶段为快速累积阶段,此阶段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量分别占收获时累积量的39.6%、50.8%、45.8%、54.6%;第三阶段为累积最快阶段,此阶段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量分别占收获时累积量的19.5%、20.2%、17.8%、12.3%;第四阶段为缓慢累积阶段,此阶段干物质、P素还有一个显著累积,但N、K累积量已很少。2、叶片、茎、根、果柄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量在见红期以前是随着菠萝果实生长而逐步增加,在果实发育中后期逐步下降,而果实和芽干物质和NPK养分累积量从果实发育至收获是逐步增加的。


荔枝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荔枝白粉病在广东省茂名地区首次发生,为了指导果农正确认识该病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方法描述该病害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并研究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湿度、温度、pH值,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白粉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荔枝白粉病在果实上的危害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白粉菌在果实的龟裂片缝隙间呈稀疏的短绒毛状,后病症逐渐发展呈白色粉层蔓延至龟裂片上,龟裂片同时变成褐色;荔枝白粉菌分生孢子椭圆形,单孢无色,单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分生孢子梗无色,由3个细胞组成;分生孢子在湿度为10%~100%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当湿度为100%时萌发率最大,为73.74%;最适萌发温度和pH值分别为25~30℃,3~7。当妙丹和一喷净浓度为200mg·L-1时,对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研究为正确防治荔枝白粉病提供依据。


银合欢、木薯饲料的研发及应用效果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畜禽及水产饲料产量逐年增长,致使饲料原料短缺,除蛋白质饲料不足外,能量饲料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开发廉价的饲料资源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等能量与蛋白质原料势在必行。银合欢和木薯因其自身的优势在饲料应用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不少缺陷,再加上对其饲料研发技术不够成熟,目前仍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作者针对其良好应用效果、饲料应用潜力及研发技术处理作一简述,为研究利用中国热带地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银合欢和木薯提供一定的参考,有望作为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等能量与蛋白质的重要原料。


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种植面积得以进一步扩大,多以引进热带、亚热带优稀品种。同期,广东优稀水果出口量持续下降,进口量大幅增加,主要为榴莲、龙眼、山竹和葡萄等热带高档有机水果。以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特色的优稀水果品种如枇杷、橄榄、柚子、芒果、番木瓜等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2009年广东优稀水果产业产、加、销等环节进行现状分析,并就广东优稀水果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高产抗病优质互补的品种间杂交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选用大穗大粒、矮秆、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HMW-GS亚基组成为Null、7+9、5+10的贵农001,与小穗、高秆、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亚基组成为Null、7+8、5+10的Blosky杂交,杂交F4代出现大量的性状互补和超亲类型,如主穗平均穗粒数60~80粒、千粒重48~50 g、株高65~70 cm、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的类型,超亲亚基组成类型有1、7+8、5+10;1、7+9、5+10;1、7+8+9、2+12;Null、7+9、5+10、2+12;1、7+9、5+2+12。
关键词: 小麦 抗病性 条锈病 白粉病 优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冠层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推广的玉米品种Pioneer 38B84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玉米最上一片全展开叶SPAD值、Dualex值、净光合速率(PN)、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冠层叶绿素密度(SPAD×LAI)、冠层光合能力(PN×LAI)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0(基0+追0)、N20+93(基20 kg/hm2+追93 kg/hm2)、N45+68(基45 kg/hm2+追68 kg/hm2)、N113(基113 kg/hm2+追0)和SAT225[基225(播种时施氮45 kg/hm2,播种后10 d再沟施180 kg/hm2)+追0],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基本苗为79000株/hm2。结果表明,追肥前,叶片SPAD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及PN×LAI均随基肥氮量的增加而增加,Dualex值则降低。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而追肥对叶片Dualex值和PN无显著影响。虽然基肥配合追肥处理的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PN×LAI在追肥后均显著低于氮肥一次性基施,但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基施氮肥20 kg/hm2与45 kg/hm2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差异,但前者过早地表现出缺氮。总施氮量为113 kg/hm2时,其SPAD值、Dualex值、PN、LAI、地上部生物量、SPAD×LAI以及PN×LAI等指标在出苗后256~0 d与SAT22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产量却显著低于SAT225处理。本试验条件下,基肥量45 kg/hm2能较好地满足玉米前期生长,但总施氮量113 kg/hm2不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评估适宜的施氮量。同等施氮量下,基肥配合追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SPAD值和Dualex值均与玉米植株氮含量显著相关,SPAD和Dualex可以作为实时快速指导玉米追肥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施氮量 SPAD值 Dualex值 冠层叶绿素密度 冠层光合能力 产量


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纤维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赤霉素能够促进棉纤维的生长发育,而DELLA蛋白又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研究棉花DELLA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对阐明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两个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陆地棉新陆早13号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基因组步移法克隆了棉花DELLA蛋白基因GhGAI3和GhGAI4的启动子。对两个启动子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这两个启动子均具有真核生物典型的核心启动子区,同时也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光响应元件和赤霉素响应元件,说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受到光信号和赤霉素信号的调控,这与其它植物中DELLA蛋白的表达模式是一致的。此外,这两个启动子还具有各种转录调控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比如其它激素类的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说明棉花中DELLA蛋白基因可能在响应其它激素信号以及逆境胁迫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