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天然椰子油贮藏稳定性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天然椰子油(VCO)的贮藏稳定性,主要通过测定存放过程中不同水分质量分数(0.07%、0.10%、0.40%、1.00%)的VCO在不同温度下(60℃、37℃、25℃)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评价,并与花生油进行比较,同时对VCO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和温度的增加,VCO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上升;当其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种温度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变化均是最小的;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在37℃和60℃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酸价的变化较大,接近甚至超过了花生油;在37℃和60℃的VCO样品中,水分质量分数为0.40%和1.00%的样品分别在测试的第18天和第24天出现黑色的絮状沉淀,而水分质量分数为0.07%和0.10%的样品则没有。本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当水分质量分数≤0.10%时,VCO在贮藏过程中是非常稳定的。


假臭草植株不同分解阶段的化感作用动态变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白菜为生测对象,采用滤纸培养皿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自然状态下假臭草植株分解过程中化感作用的变化动态。滤纸培养皿试验结果表明:假臭草植株提取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且随植株分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就幼苗根长而言,不同分解时期0.1g·mL-l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除未分解的假臭草以外,其他时期其他浓度的假臭草提取液对根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假臭草提取液对小白菜茎长总体表现为促进作用。假臭草与土壤混合的盆栽试验显示,未分解的假臭草与土壤以50g·2kg-1比例混合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8%,在土壤中分解10d后抑制作用消失;各时期假臭草对小白菜生物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可见,假臭草作为绿肥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需依据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度和时间设置合理的施用量与施用方法。


乐果降解菌LGX1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富集培养,从连续施用农药乐果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能力的细菌菌株LGX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及细菌的16SrDNA测序,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初步研究了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接种量为20%,乐果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外加碳源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4时该菌株对乐果的降解能力最强;并且能在以辛硫磷、毒死蜱和三唑磷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且均比在以乐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的OD600值要高,初步推断菌株LGX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有一定的广谱性。


运动发酵单胞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利用微生物生产燃料乙醇,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是目前发现的乙醇发酵能力最强的微生物之一,但其只能以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为底物。为了扩大运动发酵单胞菌的底物利用范围,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BPSG、pBPSE、pBPSGE,将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和黑曲霉葡萄糖淀粉酶基因引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31821,在运动发酵单胞菌内源强启动子和转录终止信号的调控下获得表达,在胞外和胞内都检测到了活性,这为下一步试验打下基础。
关键词: 运动发酵单胞菌 内切葡聚糖酶 葡萄糖淀粉酶 表达载体


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与碳、氮源关系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巴西橡胶树SSR遗传图谱的构建
《遗传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热研88-13×IAN873的94个F1群体为试材,利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采用FsLinkage MAP 1.0软件,构建了巴西橡胶树热研88-13×IAN873的遗传连锁图谱。从44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0对具有多态信息的引物,在分离群体中共检测到206个多态性位点,176个位点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χ2检验结果显示,有147个位点符合1:1分离比例,有12个符合1:2:1分离比例,有17个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共有13个偏分离位点,偏分离率低(7.38%);91个SSR位点被分为18个连锁群,覆盖橡胶树基因组1 937.06 cM,每个连锁群包含2~16个位点,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1.29 cM。


我国热带作物机械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热带作物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发展热带作物机械化对全国热区农垦乃至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依据历年统计数据,阐述了热带作物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热带作物机械行业发展形势,提出针对热带作物机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作物生长模型是农业数字化技术的核心。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的研究将为橡胶树数字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奠定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C++为开发语言,以QT前台图形用户界面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在气象资料数据库的支持下,按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构建了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系统。基于单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模型和冠层光的分布规律,通过积分形式,构建了橡胶树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模型充分量化了光通量密度、温度、叶面积指数、单叶最大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特征参数、消光系数、群体反射率等因子对橡胶树冠层光合速率的影响。在分别确定了叶片和木质器官与主要环境因子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橡胶树的群体呼吸作用模型。在橡胶树冠层的光合作用模型和群体呼吸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整合成橡胶树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模型经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较好,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