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蕉花蕾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主裁品种巴西蕉为研究对象,为充分利用香蕉花的药理活性和香蕉花蕾植物资源,分析香蕉花蕾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与功能性物质。结果表明:香蕉花蕾3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香蕉花和生长点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较低的水分含量,花中总膳食纤维的含量最高(5.74g/100g);3个部位均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以钾含量最高,达42.07~57.13mg/kg;氨基酸组成分析得出3部位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组成比例相似,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居多,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得出亮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中,以生长点的脂肪酸总量为最高(0.47g/100g),不饱和脂肪酸达到总脂肪酸的70.2%;化学成分分析中,生长点中总皂苷含量最高(14.77mg/100g),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5.9mg/100g)。香蕉花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两个新品种橡胶树叶片养分周年变化规律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热研8-79、热研7-33-97两个新品种和老品种PR107(对照)开割橡胶树叶片矿质养分周年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的矿质营养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氮含量显著高于热研8-79和对照PR107,热研7-33-97和热研8-79磷含量显著高于PR107,PR107钙含量极显著高于热研7-33-97和热研8-79,镁含量热研8-79极显著高于热研7-33-97和PR107,新老品种间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橡胶树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4~12月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而钙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镁的变化比较平缓,且每年的7、8、9月叶片的矿质养分最接近年平均值。


基于机器视觉的澳洲坚果分级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澳洲坚果进行自然光线下的识别分级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实测果重、果实直径与识别果实当量直径之间的数学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达0.9468和0.9928。检测试验表明,果实尺寸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781%,果重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544%,能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坚果进行准确识别分级。


甘蔗液泡ATP酶C亚基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筛选文库时获得的EST序列信息,利用RACE技术分离了一个甘蔗ATP酶C亚基基因,命名为ShVHA-C。该基因cDNA全长1 312 bp,含有1 056 bp的完整阅读框架,编码35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结构预测分析表明,ShVHA-C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小麦、苜蓿、绿豆和蓖麻中相应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到94.10%、93.22%、91.15%、91.15%和91.74%,与水稻一致性最高。在整个二级结构中,含有233个α-螺旋(alpha helix),占66.38%;含有5个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1.42%;含有113个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占32.19%。此蛋白不具有导肽。整个多肽链表现为亲水性,没有明显的疏水区域,初步认为甘蔗ShVHA-C编码蛋白是亲水性蛋白。
关键词: 甘蔗 糖分积累 V-ATPase RACE 序列分析


香蕉BTB/POZ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抑制缩减杂交文库从香蕉中分离获得一个cDNA片段,结合RACE技术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aBTB基因,该cDNA的ORF全长1080个碱基。通过Blastx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BTB、苜蓿MtBTB/POZ、拟南芥AtBPM4、葡萄VvBTB、玉米ZmBTB、松树PsBT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分别为86%、85%、84%、84%、86%和87%。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与苜蓿MtBTB/POZ和拟南芥AtBPM4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用RT-PCR的方法研究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盐、乙烯和紫外线处理后其表达量逐渐增强;低温处理和香蕉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处理后该基因表达量开始降低,随后逐渐升高;伤害处理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香蕉 BTB/POZ结构域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巴西橡胶树转基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存在遗传背景狭窄、高度杂合化、育种周期长等特点,巴西橡胶树育种进展非常缓慢。转基因技术为拓展其的遗传范围、加速育种进程提供了契机。在过去20年里,橡胶树转基因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用的转化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受体材料包括花药和内珠被愈伤,育种目标涉及到提高胶乳产量、抗死皮和作为生物反应器等。但同时也存在组培程序不够成熟、转化技术和外植体比较单一、转化效率低下等问题。最后,对以后转化体系的优化、转基因育种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橡胶树炭疽病菌的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从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主产区分离到22株橡胶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观察表明其中存在尖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进一步证明侵染中国海南和云南橡胶的炭疽菌为胶孢炭疽和尖孢炭疽。ITS序列多样性分析表明,15株尖孢炭疽菌之间遗传差异较小,7株胶孢炭疽菌之间差异较大。


巴西橡胶树热研88-13和热研8-79品种的核型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巴西橡胶树高产品种热研88-13和热研8-79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研88-13与热研8-79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热研88-13的核型公式为2n=2x=36=28m+8sm(4 SAT),热研8-79的核型公式为2n=2x=36=28m+8sm(2 SAT),二者均属于Stebbins型的2B型。


地椒提取物杀螨活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从地椒中提取挥发油及乙醇提取物,研究并比较了地椒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棉红蜘蛛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地椒乙醇提取物对棉红蜘蛛显示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4.2967+1.1792x,LD50为3.95mg/mL;地椒挥发油对棉红蜘蛛也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触杀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4.6691+1.4427x,LD50为1.70mg/mL,低于乙醇提取物LD50,显示其杀螨活性较乙醇提取物更高。此外,杀卵活性试验也显示地椒挥发油的杀卵作用要高于地椒乙醇提取物,其挥发油和乙醇提取物的杀卵LC50分别为2.241和5.714mg/mL。


海南省典型区域土壤石油污染调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海南省主要潜在污染区土壤的石油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环岛高速公路西线土壤含油量比东线普遍高,加油站周边土壤含油量超标较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