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机合作社精益转型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机合作社运营管理粗放、组织结构混乱、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将精益管理技术应用于农机合作社,以实现其精益转型。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结合农机合作社自身特征,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方面分析确定农机合作社精益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管理学和利益相关者相关理论,构建精益转型驱动因素作用机理概念模型,分析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并对精益转型过程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因素直接决定农机合作社是否精益转型,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间接驱动农机合作社精益转型,精益转型所带来的正外部性会促使农机合作进行持续改善,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精益管理 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 农机合作社 驱动因素 作用机理 博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吹供种盘吸式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像辣椒、番茄等形状不规整且流动性差的小颗粒种子难于实现精量播种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借助压力差而达到有效取种的气吹供种盘吸式排种器,并阐述了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该装置吸附取种过程的理论分析,得出了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气固体积比、供气速度和真空度,并以辣椒种子为对象,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固体积比为0.24,供气速度为7.8m/s,真空度为8k Pa的最佳参数条件下,排种器的单粒率为91.8%,空穴率为3.1%,多粒率为5.1%。该研究可为后续气吹供种盘吸式小颗粒排种器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育期干旱胁迫对棉花形态、生理、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全生育期持续干旱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法,对新陆早19号、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进行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处理,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形态学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参数,收获时调查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棉花的株高和茎粗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下降;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生育期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活性氧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抗氧化酶活性随活性氧含量有规律变化,以清除体内过多活性氧,防止活性氧伤害;棉花蕾期光合作用随干旱胁迫的加强而降低,吐絮期(除新陆早27号)则随干旱胁迫加强而升高,可能由持续干旱处理使棉花生育后期所处发育阶段不同造成;干旱胁迫降低新陆早27号和新陆早54号的单株产量和纤维长度,轻度干旱胁迫对单铃重的影响较小,甚至起促进作用;棉花花铃期有4项指标与单株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花铃期可能是受环境影响最大且决定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
不同品种绵羊发情周期LEPRb mRNA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LEPR在绵羊季节性发情中的表达特点,以季节性发情的中国美利奴和常年发情的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繁殖季节不同发情阶段LEPRb m RNA在下丘脑、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发情间期、前期和发情期中国美利奴卵巢和子宫组织LEPRb的相对表达水平都低于下丘脑,但在发情后期卵巢和子宫LEPRb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下丘脑。不同发情时期,两品种绵羊同一组织的LEPRb的表达变化幅度有所差异,但趋势相似。且中国美利奴各组织LEPRb的表达水平都高于常年发情的多浪羊。LEPRb的表达变化与绵羊发情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绵羊 LEPRb 表达水平 发情周期 实时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和成熟度蓝莓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评价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蓝莓的品种和成熟度对其色泽、品质、理化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意义重大。本实验研究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蓝莓品种(‘安娜’、‘巴尔德温’、‘园蓝’和‘巨蓝’)及其3个成熟度(Ⅰ、Ⅱ、Ⅲ)对其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功效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蓝莓不同品种及成熟度与所分析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蓝莓的品种和成熟度对其理化特性影响程度不同,并且蓝莓品种对V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大于成熟度的影响;PCA散点图中的品种聚类揭示了各蓝莓归属。从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角度出发,‘安娜’和‘巴尔德温’品种是最佳的加工和提取活性成分用栽培品种。本研究为蓝莓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成熟度 理化特性 总酚 抗氧化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研究
《中国科技论文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滴灌与覆膜施药的方式,连续2a对20%异硫氰酸烯丙酯水乳剂(辣根素)防控棉花黄萎病的田间效果进行研究,提出该药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使用技术规程。2012年与2013年共设置45、75、105、135、165、195L/ha等6个不同剂量的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结果表明,2012年出苗阶段和现蕾期分别采用75、12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效可达50.8%,平均产量提高10.9%;2013年采用105L/ha土壤熏蒸处理配合30L/ha滴灌灌根处理,防病效果可达65.04%,平均产量提高9.3%;2013年采用75L/ha土壤熏蒸处理,防病效果可达47.1%,平均产量提高18.1%。基于多年田间防病试验实践,提出了20%辣根素水乳剂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技术规程,具体包括田间准备、药剂准备、土壤熏蒸、滴灌施药、二次滴灌施药共五个具体控制环节。本研究对棉花生产中黄萎病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棉花黄萎病 异硫氰酸烯丙酯 20%辣根素水乳剂 防病效果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蛋白激酶类基因CmPKC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知的甜瓜蛋白激酶类基因CmPKC的部分序列,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采用RT-PCR方法获得该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对其蛋白进行功能预测和理化性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白粉病抗性材料、不同处理时间点该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将该基因完整的ORF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ASY-E1上,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DE3),通过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获得适宜的诱导表达体系,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CmPKC基因长约为2 830 bp,开放阅读框为2 493 bp,编码83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该蛋白的跨膜区域有4个信号肽;在甜瓜白粉病不同抗性材料上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不同,在抗性材料上表达丰度出现的时间较感病材料早,且在不同材料上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与已报道的一个甜瓜感病相关MLO家族基因一致,推测我们所获得的基因也可能与感病及开花、生长发育基因相关,且属于早期应答基因。该蛋白适宜的诱导体系是100 mg/m L IPTG诱导4 h,原核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表明该基因能够成功表达,为深入探索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研究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优塔化学打顶剂对新疆棉花农艺性状及经济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化学打顶技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十师184团主栽棉花品种金垦5-6和新陆早62号为研究对象,以人工打顶为对照,于2013~2014年开展不同打顶时间(2013年为7月5日和7月15日,2014年为7月10和7月20日)、不同浓度(450、600、750、900和1050 mL/ha)土优塔打顶剂的棉花打顶对比试验,测定不同处理的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喷施土优塔打顶剂后,棉株顶心内缩,停止生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株高继续增长;多数化学打顶处理棉株叶龄数、果枝数和单铃重较对照增加,单铃数有增有减,衣分略微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有增有减。其中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与对照相比,叶龄数增加2.00~4.00个,果枝数增加2.00~4.00台;2013年籽棉产量增加332~1014 kg/ha,皮棉产量增加124~377 kg/ha。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打顶剂对棉花绒长影响较明显,对马克隆值、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系数和纺织参数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低浓度(450和600 mL/ha)土优塔打顶剂处理对棉花的打顶效果较好,且对棉花品质基本无影响,可在新疆特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与农户种植行为选择——基于新疆棉区的调研
《价格月刊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新疆试行,旨在保障棉农利益的前提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合理引导棉花生产。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南疆北疆植棉区158户棉农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背景下棉花种植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农家庭务农人数、植棉亩均成本、棉花亩均产量、植棉亩均收入以及目标价格预期对棉农的棉花种植意愿有显著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新疆棉区棉农生产积极性,促进棉花产业发展,应当加快棉花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科技助力棉花产业发展;稳定棉花补贴预期,建立补贴长效机制;建立非宜棉区退出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发挥植棉规模效益。
关键词: 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种植意愿 Logistic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