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分子化学地膜对盐渍土壤物理性质与水分蒸发效应
《土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壳聚糖(chitosan,CTS)、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HEC)等3种高分子化合物,以土壤表面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的方式,研究了高分子化合物膜对盐渍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3种高分子化合物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显著抑制土壤盐分的表聚;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对比发现:PAM、CTS、HEC分别在20、80、80kg/hm2用量下的土壤抑蒸控盐效果最佳,盐渍土表喷洒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成膜对盐渍土壤改良利用具有确切的正效应。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中国农业气象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自主研制的可移动式干热风发生模拟装置,对耐高温小麦品种济麦22于花后13d(灌浆中期M)和23d(灌浆后期L)进行连续两天的干热风胁迫,设置重度干热风(S)和轻度干热风(M)2个胁迫水平,以明确不同时期和不同等级的干热风灾害对小麦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干热风胁迫程度的关系,为干热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茎穗和分蘖穗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均呈现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干热风胁迫会引起小麦穗部小穗位和粒位粒重的降低,表现为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引起小麦穗下部和上部穗粒位总粒重显著降低,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呈现第3粒位(G3)>第1粒位(G1)>第2粒位(G2);灌浆后期胁迫则主要危害小麦穗下部和中部,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表现为G3>G2>G1。初步分析认为,在本模拟试验条件下,灌浆中期干热风引起小麦分蘖穗粒重显著降低,灌浆后期对主茎穗粒重影响更大;灌浆中期和后期干热风胁迫下,小麦G3位粒重减小最为明显。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粒重的影响大于后期,重度干热风胁迫大于轻度干热风。


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对设施蔬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豆科作物养分减投的轮作模式有助于在保障高产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了探讨引入豆科蔬菜的轮作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集定位试验3种轮作模式:西红柿-甜瓜、豆角-甜瓜、西红柿-豆角土壤样品,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并结合土壤性质等环境因子探讨影响设施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引入豆角的轮作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α-多样性,其中豆角-甜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Pielou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降低了真菌Chao指数。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中己科河菌门及真菌中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是另2种轮作模式的2.3,4.1~4.8倍。在科水平上,西红柿-豆角模式显著增加了细菌亚硝化单胞菌科、Rokubacteriales、 S085及真菌小不整球壳科、虫草菌科和丛赤壳科的相对丰度;豆角-甜瓜显著促进了细菌甾体杆菌科的生长;而西红柿-甜瓜显著提高了细菌Roseiflexaceae和生丝单胞菌科的相对丰度。CCA分析表明,地上部作物种类、pH值和NO-3-N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并且土壤细菌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茄科-葫芦科轮作,引入豆科作物的轮作模式显著降低了细菌的均匀度和真菌的丰富度,并且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及结构,而且细菌对轮作模式改变的响应比真菌敏感。


基于热溶解膜过滤法的太岁古菌菌群结构研究
《生命科学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知太岁中古菌准确的菌群结构及分析其与原有结果的不同,在太岁组织表里层不同位置重复取样,采用适合太岁材料特性的热溶解膜过滤法处理后提取DNA,随后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古菌16SrDNA V3~V4区扩增序列.结果显示:供试太岁所含古菌分属16个门、27个纲、39个目、64个属,相对丰度大于0.01%的属有22个;表层的多样性高于里层,由外至内有物种消失现象;重复取样间存在大量非共有菌群;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是有高丰度OTU支撑的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在43.859 5%~96.811 0%,是用常规方法提取DNA测知的优势属中,唯一仍保持优势地位的属,且在内部样品中的相对丰度较之前测定值分别提升39.554 2%和65.924 4%.上述结果表明,甲烷杆菌属是太岁所含古菌的优势菌群,在其形成中存在作用.


施肥模式对青稞田土壤潜在固氮速率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生固氮是陆地生态系统氮素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位于西藏拉萨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F)、单施羊粪(M)、化肥配施羊粪(FM)和化肥配施秸秆(FS)5个处理,于青稞收获期采集土样,采用15N同位素标记、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固氮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和潜在固氮速率的变化规律,以期为西藏高原青稞田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保障西藏高原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相比于CK和F处理, M、FM和FS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FM处理下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而M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2)不同施肥处理下青稞田土壤潜在固氮速率为2.63~4.07μg?kg-1?d-1。施肥会降低土壤潜在固氮速率,增施有机肥(羊粪或秸秆)则加剧了抑制效应,但羊粪的抑制效应小于秸秆,土壤铵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潜在固氮速率的主要因子。3) M或FM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nifH基因丰度,而F或FS处理则相反,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nifH基因丰度的关键因子。4)不同施肥模式显著改变了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其群落结构相似性大致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CK、M以及施用化肥处理(F、FM和FS),有效磷、pH和C/N是调控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单施羊粪(M)处理是提高青稞田土壤肥力、增加固氮微生物丰度,减少固氮速率下降幅度的最佳施肥模式。
关键词: 施肥模式 青稞农田 自生固氮 潜在固氮速率 西藏高原


砧木影响甜樱桃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樱桃“红灯”(Cerasus avium L.)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砧木“本溪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ZY-1”(Prunus cerasus)、“Gisela 6”(Prunus cerasus×Prunus canescens)和“兰丁2号”(Prunus avium×Prunus pseudocerasus)对甜樱桃“红灯”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栽培生产中甜樱桃嫁接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砧木对甜樱桃接穗作用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方差分析发现,除维生素C含量之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12项指标之间虽然没有完全显著性相关,但单果质量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之间,糖酸比与可溶性糖、总酚含量之间均呈极强正相关;可滴定酸与糖酸比、总酚呈极强负相关。对12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约为100%,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9.964%,在综合评价上起主要作用。对4个砧穗组合综合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为“红灯/ZY-1”(1.942)、“红灯/本溪山樱”(-0.009)、“红灯/兰丁2号”(-0.846)、“红灯/Gisela 6”(-1.086),综合表现以“红灯/ZY-1”组合最佳。


盐胁迫对黄蜀葵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盐胁迫对黄蜀葵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影响.采用自吸水梯度鉴定法,研究了梯度盐胁迫下黄蜀葵花、根、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黄蜀葵功能产品的开发,盐碱地区黄蜀葵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蜀葵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花>叶>茎>根.当盐胁迫浓度为2g/L时,黄蜀葵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达5.018%,其中,金丝桃苷含量较高,达1.416%;而金丝桃苷在黄蜀葵茎、叶和根中含量利用HPLC法已经无法检出.当盐胁迫浓度在2 g/L时,黄蜀葵花的抗氧化活性最高,T-AOC能力为3.4 U/mL、·OH清除率为98.45%、DPPH自由基清除率84.65%.说明2~3 g/L低盐胁迫有利于黄蜀葵总黄酮的积累,可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不同时期拉枝对‘宫崎短枝富士’幼树生长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宫崎短枝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不同月份进行拉枝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拉枝时期对苹果幼树树体生长量、枝类组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燕山地区苹果拉枝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树体生长量方面,随着拉枝时期推迟,树高和干径呈减少趋势,冠径和主枝延长枝长度呈增加趋势,枝干比<0.55的主枝比例明显降低,枝干比>0.55的主枝比例明显增加。枝类组成和产量、品质方面,随着拉枝时期推迟,短枝比例减少,长枝比例增加,单株产量以6月拉枝最高,7月拉枝次之,8、9月拉枝最低;单果质量以9月拉枝最小,与6、7、8月拉枝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在不同拉枝时期间无显著差异。分析后认为‘宫崎短枝富士’最佳拉枝时期在6月。
关键词: ‘宫崎短枝富士’ 拉枝时期 树体生长 产量 果实品质


覆盖园艺地布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园树盘覆盖园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以全园自然生草为对照,2018年5—11月调查园内节肢动物群落,并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和群落相对稳定性对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31 876头,隶属于13目71科115种。树盘覆盖园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节肢动物科和物种数目、天敌数量均少于全园自然生草,但其他类群物种数目和个体数量二者没有显著差异;树盘覆盖园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与全园自然生草没有显著差异;树盘覆盖园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相对稳定性与全园自然生草没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认为,树盘覆盖园艺地布+行间自然生草对苹果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对稳定性指数的影响与全园自然生草没有差异。


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残留对甘薯的药害评价
《农药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玉米田除草剂烟嘧磺隆和莠去津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甘薯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分别在河北省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和石家庄藁城区采集甘薯田土壤样品,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了土壤中烟嘧磺隆和莠去津的残留量;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烟嘧磺隆、莠去津以及二者混用对甘薯的药害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药害表现严重的河北保定满城区、文安县、霸州市3地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残留量在11.80~87.97μg/(kg土)之间,莠去津残留量在2.71~8.40μg/(kg土)之间;而在石家庄藁城区无药害症状甘薯田土壤中只检测到莠去津,含量在3.43~4.42μg/(kg土)之间.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栽后20 d每千克甘薯田土壤中烟嘧磺隆含量大于1μg时,甘薯产生药害症状;烟嘧磺隆对甘薯根系IC50值为3.74μg/(kg土),IC10值为1.27μg/(kg土).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在2~40μg/(kg土)范围内,对甘薯茎叶和根系没有可见药害症状,但对根系生长具有轻微抑制作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按质量比10:1、5:1、5:2和5:5混用对甘薯药害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毒系数CTC50值分别为66.25、59.16、61.30和79.47.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小,整株或心叶黄化,根系发育受阻,侧根短粗.生产上造成甘薯药害的诱因是土壤中残留的烟嘧磺隆,对甘薯药害阈值为1μg/(kg土).
关键词: 甘薯;烟嘧磺隆;莠去津;药害;土壤;残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