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播与复播油葵产量形成及群体生理参数比较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滴灌、种植密度和田间配置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春播与复播油葵品种新葵20号产量形成及群体生理参数。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生育期、生物产量、籽实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为97d、9 271.9kg/hm2、4 349.0kg/hm2、0.47,复播条件下则分别为94d、14 413.5kg/hm2、41 06.4kg/hm2、0.35。春播和复播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分别为4.54和5.52。每公顷春播的光合势(LAD)为93.25m2·d,开花后占77.6%;复播则为94.12m2·d,开花后占82.9%。春、复播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NAR)分别为3.67、5.26g/(m2·d)。采用更早熟的品种,提早播种,使灌浆提前,加之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光合产物向籽实转移,有望进一步提高复播油葵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TALE-TFs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激活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目的利用TALE-TFs,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激活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为检测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目的基因表达框的表达结果,提供一种检测途径。方法将构建的TALE-TFs和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Red报告基因质粒电转染进入小鼠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利用TALE人工转录因子,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能够激活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表达框,为替代乳腺上皮细胞表达验证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TALE-TFs 小鼠成纤维细胞 β-酪蛋白基因启动子 表达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激素变化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棉花打顶后倒四叶内源激素的变化以及打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打顶在一定时间内降低了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比值,使得ABA浓度显著增加。②打顶后,棉花顶部涂抹萘乙酸(NAA),增加了倒四叶中IAA、CTK、GA3与ABA的比值,并维持ABA的含量。③打顶后,倒四叶中叶绿素含量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外用NAA可减缓叶片衰老的进程。④打顶措施有利于减少棉铃的脱落率,结铃主要分布在下部和中部铃围上,但在结铃率和上部铃的分布上优势不显著。⑤打顶、不打顶和打顶后涂抹NAA的3个处理在产量和品质上差异不显著,但品种、施肥、管理、外施激素和抑制剂等对各处理都具备增产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抗黄萎病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导入系黄萎病抗性配合力分析
《棉花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岛棉7124抗黄萎病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SIL-035、CSIL-096、CSIL-108和CSIL-155为父本,新陆早33号、新陆早40号、新陆早42号、新陆早45号为母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16个组合,进行海岛棉染色体片段导入系黄萎病抗性配合力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系CSIL-035、CSIL-096、CSIL-108和CSIL-155的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病指均具有较高的负向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新陆早33号分别与导入系CSIL-035、CSIL-096、CSIL-108和CSIL-155配置的组合,其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病指特殊配合力(Specialcombiningability,SCA)效应为负值,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组合新陆早40号×CSIL-035和新陆早42号×CSIL-155的病情指数、相对病指SCA效应为负值,对黄萎病的抗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慢病毒及其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羊慢病毒也称小反刍动物慢病毒,主要包括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二者主要感染绵羊和山羊,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并给养羊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不同绵羊品种对慢病毒易感性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明易感性不同的绵羊可能存在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绵羊跨膜蛋白TMEM154(Transmembrane protein 154)基因中的一个点突变E35K与抗病力高度相关,可以作为绵羊抗病选育的分子标记。文章详述了绵羊TMEM154基因E35K突变对抗病力的影响和当前慢病毒抗病基因研究概况,包括锌指家族、趋化因子受体CCR5、三重基序蛋白TRIM5α、载脂蛋白B m RNA剪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多能发育相关基因2和4,并简要介绍了羊慢病毒特征和我国羊慢病毒病的流行状况,以期为我国绵羊养殖业和抗病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慢病毒 梅迪–维斯纳病毒(MVV) TMEM154基因 突变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料覆盖越冬对葡萄枝蔓及根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年生全球红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为试材,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被覆盖葡萄越冬,测定越冬过程中枝蔓及根系中组织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等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保温材料覆盖越冬对葡萄枝蔓及根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种材料覆盖葡萄越冬对温度的影响较大,覆盖物下0~60 cm深度土壤温度较对照提高0.34~2.32℃;②保温材料覆盖越冬前后,各种生理指标变化较大;③玻璃棉覆盖越冬后,根系中组织含水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脯氨酸和电导率较低。不同材料覆盖对葡萄枝条及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影响较大,但并不能改变葡萄根系的耐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土壤MBC、MB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0—10 cm>10—20 cm>20—30 cm,且草甸生境显著大于芦苇生境。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两种生境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大致呈现出"W"型变化格局,其变化幅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且草甸生境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芦苇生境。相关分析表明:芦苇生境土壤MBC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BN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草甸生境土壤MBC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有效磷、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变化 扎龙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熟陆地棉早熟性状的遗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2个新疆早熟棉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方法对新疆早熟棉早熟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早熟性状中除在组合Ⅰ的苗期性状无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他性状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其中生育期性状在不同组合中的遗传模型相同,且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率分量趋势较为一致;由2个组合各性状的总遗传率比较得出,生育期性状的总遗传率最高;从主基因遗传率和多基因遗传率的分量来看,蕾期及生育期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苗期、花铃期及果枝始节位在组合Ⅰ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Ⅱ中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针对各性状的遗传模式提出具体的育种策略,为新疆早熟棉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品种—新冬43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冬43号(AL18A×99AR144-1)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利用普通小麦不育细胞质(AL型),通过三系配套选育的杂交小麦新品种。不育系AL18A是1995年以781A为母本,以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冬18号为父本(轮回亲本),经多代连续回交选育而成,其不育性稳定,不育率100%。恢复系99AR144-1是1995年以引进材料91TRz为父本,与稳定不育回交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