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海南瓜实蝇综合防治技术

蔬菜 2017

摘要:简要叙述了瓜实蝇在海南的为害现状,并针对其发生特点,提出海南瓜实蝇防治过程中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避免连片种植瓜实蝇嗜食的寄主作物、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套袋、诱杀等物理防治措施;释放桔小实蝇、蝇蛹俑小蜂等寄生蜂及利用绿僵菌、玫烟色拟青霉、球孢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措施;高效低毒的化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 瓜实蝇 防治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栽培密度和优化施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讨适宜海南土壤类型和品种特性的鲜食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新品种泰鲜甜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效应的栽培试验。[结果]泰鲜甜1号在海南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在3.75万~4.50万株/hm~2;氮、磷、钾肥的贡献顺序为氮最大,其次是磷,最后是钾;氮、磷、钾施肥量均与产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方程,且方程均显著;当N、P_2O_5、K_2O为336、160、213 kg/hm~2,施肥比例为N∶P_2O_5∶K_2O=1.00∶0.50∶0.65时,可获得最佳经济产量,此时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肥料效益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适用于高秆大穗型鲜食甜玉米品种在海南中等肥力土壤上的种植。

关键词: 高秆大穗型 甜玉米 密度 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奶山羊脂肪代谢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对泌乳期奶山羊乳脂形成的影响机制,为科学饲养泌乳期的奶山羊提供理论基础。选用处于泌乳初期的14只关中奶山羊,随机分为2组,饲喂日粮精粗比为35∶65的作为对照组,65∶35的作为试验组,试验期为19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高精料日粮的奶山羊血液谷丙转氨酶浓度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有降低的趋势;试验组肝细胞呈肿胀变性或空泡样变性;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肝脏内脂类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长期饲喂高精料日粮可导致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有关,但脂类代谢的相关基因表达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 高精料日粮 谷丙转氨酶 甘油三酯 脂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桶混对不同地区抗性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通海、湖北武汉、海南海口田间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苏云金芽胞杆菌抗药性现状及其桶混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小菜蛾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以上3种杀虫剂进行抗药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均对阿维菌素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276.0~1062.0倍,对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60.0~671.0倍,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表现为中等及以下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为5.1~15.2倍。田间防治效果和抗性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苏云金芽胞杆菌药后7 d均达到70%以上,而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单剂药后7 d防治效果均达不到60%。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桶混处理的田间防治效果在以上地区分别为88.70%和81.50%,防治效果较好,桶混处理防效与各单剂相比差异极显著。因此,建议可以桶混、轮换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以提高对小菜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苏云金芽胞杆菌 桶混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NaCl胁迫对桑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以桑12号桑树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对桑树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在低温(15℃)和高温(45~55℃)条件下,种子均可萌发,但发芽率明显下降,发芽持续时间延长。NaCl胁迫均降低种子发芽率,50 mmol/L浓度对桑树种子萌发抑制最小,200 mmol/L时种子萌发率极低。表明桑树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浓度过大则明显抑制种子发芽和生长。

关键词: 桑树 发芽 温度 盐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高产活性物质与诱变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芽孢杆菌属细菌在农业、工业、医药、环境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介绍了芽孢杆菌的主要活性物质和选育方法。分别从酶类物质、抗菌脂肽类物质、其他类型物质3个方面对芽孢杆菌主要活性产物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做了详细介绍。概述了自然选育、诱变选育、原生质体选育、基因组改组选育和杂交选育5种常见的选育方法和基本原理。提供了15种芽孢杆菌菌株获得高产活性物质的诱变方法,其中1株芽孢杆菌经2次紫外诱变和1次DES处理后,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提高到7 307 U/m L。这些诱变方法为今后快速获得相关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活性物质 诱变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琼海市冬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

摘要:对琼海市冬瓜白粉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病原因,结合其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琼海市 冬瓜白粉病 发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荔枝采前落果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国热带农业 2017

摘要:无核荔枝采前落果现象十分普遍,是影响该品种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无核荔枝采前落果的主要原因,包括品种特性、树体营养、水分管理、天气影响及病虫害防控等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旨在为无核荔枝采前落果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无核荔枝 采前落果 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豆科植物生物质炭对海南砖红壤性质及N_2O排放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豆科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N_2O排放的影响,筛选出既有助于N_2O减排又有益于土壤改良的豆科作物类型,为海南豆科植物材料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海南3种常见豆科植物材料(花生、大豆和柱花草),在300、500和700℃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9种生物质炭,并设不加生物质炭为对照(CK),开展室内培养试验并进行气体采集,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N_2O排放、矿质氮含量变化及其基本理化性质。【结果】不同生物质炭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也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以大豆秸秆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p H及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增幅较大。3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可明显促进N_2O排放,500和7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N_2O排放的影响因制备材料不同而存在差异。随培养时间的延续,各处理的土壤铵态氮(NH_4~+-N)含量逐渐降低,硝态氮(NO_3~--N)含量逐渐增加;培养结束后,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NH_4~+-N含量基本接近0 mg/kg,而土壤NO_3~--N含量介于71.06~93.09 mg/kg。相同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处理,温度越高其土壤硝化率上升越快,至培养结束时,各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硝化率均接近100.00%,CK的硝化率为90.57%(低于各生物质炭处理)。【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性质及N_2O排放的影响,建议选用大豆秸秆在5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进行热带砖红壤改良。

关键词: 豆科植物 生物质炭 砖红壤 N2O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国际旅游岛热带水果特色园区建设研究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摘要: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自然资源条件,2009年末,国务院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奠定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特色园区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场所。目前海南还没有成熟的、以热带各种水果为主题、集农业生产和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园区。本文从海南建设热带水果特色园区的意义、功能定位、可行性及必要性对建设热带水果特色园区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水果 特色园区 旅游 生产 海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