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咪鲜胺
井冈霉素
水稻病原真菌
生物活性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瓜蒌皮色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乙醇-乙醚(1:1,V/V)的提取效率最高,瓜蒌皮质量与提取液的料液比为1:15g/ml为宜。光谱特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瓜蒌皮色素在pH2~5稳定;加热温度低于60℃时,具一定热稳定性;有光照情况下降解加快;Fe3+对瓜蒌皮色素的不良影响大于Zn2+、Ca2+;高浓度蔗糖、葡萄糖对该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
关键词:
瓜蒌
色素
提取
理化性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在实地调查了江苏省海门市设施农业情况后,分析了其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从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拓宽投资渠道,合理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4个方面对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海门市
现状
对策
《植物保护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镇稻2号、扬粳9538、徐稻3号及盐稻8号等4个粳稻品种驱避灰飞虱的原因,采用"H"型嗅觉仪测定灰飞虱对4个抗性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其中4个组分对灰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灰飞虱明显偏好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稻株的挥发物和避开扬粳9538等抗性品种稻株的挥发物。GC-MS分析发现,抗虫稻株挥发物的组成与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感虫对照稻株的挥发物中有38种成分;与感虫稻株挥发物相比,徐稻3号、盐稻8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增加了未知20组分,且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还增加了橙花叔醇。此外,徐稻3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较感虫对照中的有明显改变。生物活性测定表明,Z-法尼烯、橙花叔醇及雪松醇等3个组分对灰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品种
挥发物
行为反应
驱避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梭条花叶病病毒的致病力及其与品种(系)抗病性的互作关系,应用采集自江苏苏州、江宁、兴化、宜兴和六合五个不同地区的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土,测定了30个小麦品种(系)在上述病土中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30个小麦品种(系)对梭条花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3种类型即广谱抗型、部分抗型和广谱感型;小麦梭条花叶病毒致病力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存在着显著的致病力分化现象;病毒致病力和品种(系)间存在互作效应。
关键词:
小麦
梭条花叶病毒
致病力
互作
《食品工业科技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α-淀粉酶和同一糖化酶的协同作用水解淀粉的动力学。在实验中,依据酶水解的还原糖出糖效果,对双酶协同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底物浓度相同时,不同的α-淀粉酶于各自最佳条件下所反应产生的结果均与数学模型拟合基本吻合。
关键词:
α-淀粉酶
糖化酶
协同作用
动力学
还原糖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新型害虫控制剂,以9种苯胺类席夫碱化合物为效应物,研究了其对菜青虫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浸渍法进行活体测定。结果表明:所试9种化合物对菜青虫酚氧化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以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缩间氯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苯胺、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缩3,4-二氯苯胺3种化合物抑制效果较好,其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051 mmol/L、0.013 mmol/L和0.059 mmol/L。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竞争性抑制。室内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对小菜蛾直接"杀死"活性均不高。
关键词:
苯胺类席夫碱
酚氧化酶
抑制剂
抑制机理
室内生测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具有适应性广、耐寒和耐热性较强、病害少、产量高、耐贮运等特点,在中国引种成功后发展迅速,其栽培应用已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中国每年甘蓝种植面积在4.0×10~5hm~2以上,在蔬菜周年供应及出口贸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细化,长江流域露地越冬甘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氮肥
产量
耐寒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明星、德高跃华青梗菜、宝大申宝青二号、华冠、早生华京、夏时等6个不结球白菜品种的花蕾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只有宝大申青二号诱导出胚胎;2.0~3.0mm长的花蕾适合进行诱导培养;基因型和培养方式是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率的关键性因素。子叶型胚通过子叶柄再生出植株,并对小孢子再生植株倍性进行了鉴定,初步建立了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技术体系。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游离小孢子
培养方式
再生植株
花蕾
基因型
倍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