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多重PCR技术快速鉴定番木瓜性别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利用鉴定番木瓜雄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1001bp)的引物和鉴定番木瓜雄性、两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225bp)的引物,分别以5个品种番木瓜的3种性别植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表明:以雄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1001bp和1个225bp的扩增产物,以雌株总DNA为模板没有得到扩增产物,以两性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225bp的扩增产物,根据多重PCR扩增结果,可以将番木瓜3种性别植株一次性鉴定出来。


应用ISSR标记分析12份臂形草种质的遗传差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选用17条ISSR引物分析12份臂形草种质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臂形草种质间的多态性高,17条引物产生了286条DNA片段,其中28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高达97.9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23条DNA片段,平均16.8条,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6~0.968,平均值为0.68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份臂形草种质分为两类:一类为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其余品种则聚为另一类。


丙稀酸甲酯在天然胶乳硫化胶膜表面的接枝共聚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采用氩等离子体激发及紫外辐射引发技术可以使丙稀酸甲酯接枝共聚到天然橡胶硫化胶膜表面。接枝处理硫化胶膜表面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接枝反应的进行,较多的聚丙烯酸甲酯接枝到硫化胶膜表面,使硫化胶膜表面接触角显著下降。采用等离子体激发2min,紫外光照射16min的处理条件,可使硫化胶膜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由105°下降至约60°。接枝处理硫化胶膜表面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聚丙烯酸甲酯分子链在硫化胶膜表面互相叠加,使胶膜表面变得粗糙,从而使天然橡胶硫化胶膜表面亲水性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 硫化胶膜 丙稀酸甲酯 表面接枝 亲水性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SA、PDA和OMA;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pH要求不严格为5~9;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尿素、磷酸氢二氨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有严格的要求,RH≥80%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光照对菌丝体无显著影响,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 min)。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25%丙环唑乳油、25%咪鲜胺水乳剂、25%戊唑醇乳油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苯醚甲环唑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 香蕉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敏感性


油菜素内酯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植物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胁迫条件下的香蕉幼苗分别经不同浓度的BR处理后,相对于对照来说,在一定的处理浓度范围内,可以明显的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中SOD的活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减缓叶片中MDA的含量变化,可溶性糖含量明显的提高,减少叶片萎蔫面积和死亡率,同时,明显的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降解的速度。这些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提高香蕉幼苗冷胁迫期间的抵抗能力起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保护效果最好的浓度是:0.9mg·L~(-1)。


海洋弧菌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08 CSCD
摘要:目的对海洋弧菌B2817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所产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现代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灵菌红素(1)、肉豆蔻酸(2)、7-十六碳烯酸(3)、7,10-十八碳二烯酸(4)。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SM7721、S180具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6.3、5.6μg.mL-1,而对人正常肝细胞HL-02无毒性。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株中得到,而且弧菌B2817为灵菌红素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来源。


香蕉抗枯萎病突变体的诱发与筛选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是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生产中急需解决的几大病害之一,已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培育优质、高产的抗病香蕉品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优质巴西蕉(Musa spp,AAA)茎尖进行离体诱变处理,并以5×106个/mL枯萎病菌race4孢子悬浮液为选择压,分别在室外和温室内,对2个月苗龄的诱变处理苗进行抗病性筛选。结果表明,最佳诱变处理组合为:0.4%EMS浸泡3 h,其变异率为36.7%;诱变后,产生5类比较明显的变异类型;经2种不同方式筛选分别得到3.1%和6.3%抗性植株;另外,还发现在矮化变异和窄叶型中获得抗病突变体的比例较高。


不同品种嫩果椰水主要品质性状、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4个主栽椰子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品种嫩果椰水基本性状间及椰水中的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Zn)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嫩果椰子水的pH平均值为5.50~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5.60%~7.75%;测定的8种矿质营养元素中,K含量最高,达355.93mg/kg,Na为32.70mg/kg,Ca为6.36mg/kg,Mn为2.67mg/kg。各品种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3个矮种椰子品种均具有各自特点,均可作为嫩果椰子品种发展,可根据不同特色矮种椰子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规模栽培矮种椰子,发展海南热带旅游观光农业。


乙烯利诱导胶乳基因HbEtIe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成功构建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差异表达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一个新的乙烯利诱导表达胶乳基因HbEtIe。分析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158 bp的内含子和2个长度分别为92 bp和178 bp的外显子;cDNA全长551 bp,包含1个270 bp的完整阅读框,174 bp的3′-UTR和107 bp的5′-UTR,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个未知功能结构域DUF581。HbEtIe基因在乙烯利刺激条件下的胶乳中特异性表达并受到乙烯利的调控,其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HbEtIe基因与拟南芥衰老相关基因SAG1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暗示,HbEtIe可能参与了乙烯利诱导巴西橡胶树乳管衰老的分子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