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粗多糖提取工艺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球盖菇粗多糖提取工艺。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作为影响大球盖菇粗多糖得率的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粗多糖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25(g/mL),大球盖菇粗多糖的得率达到7.614%。


柑橘黄龙病植株内生菌PLFAs多态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分析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共检测到42种PLFAs,其中完全分布的生物标记有9种,不完全标记有33种。对PLFAs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叶片内生菌PLFAs可以分为2大类群,类群I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均为不完全分布,类群Ⅱ的特点为脂肪酸生物标记在被检测的柑橘黄龙病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中均有分布。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PLFAs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不同朝向中,东面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高度中,下部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最大;不同健康状态中,带有黄龙病原叶片内生菌PLFAs含量比健康植株叶片更大。此外,不同朝向中,南面叶片真菌/细菌值最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G+/G)较大;不同高度叶片中,真菌/细菌值差异不明显,G+/G值差异明显,上部最大,下部次之,中部最小;不同健康状态中,健康叶片的真菌/细菌值高于黄龙病株叶片。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表明,不同朝向和不同健康状态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片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上能把柑橘黄龙病株不同朝向叶片内生菌种群区分开来。对柑橘黄龙病株不同部位及健康状态叶片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带有黄龙病原的叶片聚为一类,不带黄龙病原的健康叶片分聚为两类,其中,不同朝向的叶片分聚在不同的亚类群中,表明柑橘黄龙病株内生菌PLFAs分布与叶片健康状态和叶片朝向均有紧密关系,与叶片健康状态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植物内生菌 磷脂脂肪酸 群落结构 叶片朝向 叶片高度 叶片健康状态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草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70%田间持水量以及近自然气温条件下,利用网袋法模拟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盛花期不同翻压量下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翻压量下紫云英干物质腐解速率均为前20d最高,至60d后进入缓慢腐解阶段。腐解至90d,低、中、高翻压量下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8.7%,76.0%,71.2%。紫云英碳、氮、磷、钾累积腐解率与腐解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13.4246 X0.4391(P<0.01),Y=14.0314 X0.4208(P<0.01),Y=3.5458 X0.7037(P<0.01),Y=15.7784 X0.4213(P<0.01)。紫云英有机碳与养分前20d累积释放率与全腐解期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随着翻压量增加,有机碳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福建黄泥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7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春季稻田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相比,化肥+牛粪(NPKM)、化肥+秸秆还田(NPKS)及单施化肥(NPK)处理的杂草Shannon均匀度指数(E)降低0.03~0.07个单位,NPKM与NPKS处理还同时降低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而表征综合量度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则降低0.02~0.16个单位。各施肥处理的杂草生物量较CK增加89.6%~214.7%。不同施肥处理还提高了杂草N、P、K养分含量,尤其是NPKM处理,各施肥处理养分积累顺序表现为:NPKM>NPKS>NPK。此外,各施肥处理降低了杂草C/N与C/P计量比值。植株C/N、C/P、N/P与土壤C/N、C/P、N/P及生物量间呈一定的显著相关。不同施肥处理影响杂草多样性及其养分吸收,施肥处理的杂草养分储量可观,培肥潜力大。杂草的C、N、P计量比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土壤C、N、P计量特征。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杂草群落 生物多样性 养分吸收 生态化学计量学


长泰砂仁生物学性状观测及分子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了长泰砂仁的生物学性状,并对长泰砂仁进行了分子鉴定,明确了长泰砂仁分类定位,为长泰砂仁产地品牌建设奠定基础。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长泰砂仁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室内研究分析不同豆蔻属植物的ITS-5.8S序列,结果显示,长泰县陈巷镇新吴村和长泰县马洋溪旅游区山重村的砂仁的花、叶、果等主要生物学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长泰县陈巷镇新吴村的砂仁的坐果率、结果率、千粒重和单产均显著高于马洋溪旅游区山重村的砂仁。由ITS-5.8S序列构建进化树看,长泰砂仁和阳春砂、绿壳砂聚为一支,支持率达99%,长泰砂仁与这两种砂仁的同源性均达99%以上,结合形态特征和ITS-5.8S结果判定长泰砂仁和阳春砂应为同一种。


胶粘控释肥的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种天然、半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矿物质作为复合载体材料,研究开发出一种胶粘控释肥料。为了研究复合载体材料对土壤环境的效应,采用土壤盆栽和实验室培养的方法研究载体材料对玉米生长、生理生化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材料处理的玉米生长和生理生化活性与对照处理相比略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对土壤转化酶、脲酶具有明显的激发效应,正常用量下对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过高用量会出现抑制作用。胶粘控释肥料与常规肥料相比,可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生物量干重提高8.9%,氮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和5.1%,均达显著水平。载体材料的施用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胶粘控释肥料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养分利用率和增产效果。
关键词: 载体材料 胶粘控释肥料 玉米 生物量 生理生化活性 土壤酶


再生稻各节位分蘖的抽穗期和经济性状观察
《福建稻麦科技 》 2012
摘要:选用Ⅱ优623和天优3301品种,定株定蘖观察不同节位再生分蘖的抽穗期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分蘖抽穗期随节位下移而推迟,每低一节平均推迟2~3 d,二次分蘖抽穗期比其母茎平均推迟12~14 d;分蘖萌发成穗率和结实率也随节位下移而降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倒3分蘖最多,倒2分蘖次之,倒4、5分蘖再次之,二次分蘖显著减少;在头季成熟时高桩手割条件下,倒2、3分蘖合占再生季70%的穗数、80%的产量。研究结果为诊断各节位再生分蘖的生育进程和掌握调控时机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与其体系构建的探讨
《农学学报 》 2012
摘要:为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综合分析现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了衡量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层次,第1层次分为3个指标,第2层次分为9个指标,第3层分为38个指标;并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赋予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指标权重赋予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各指标元素的依赖程度,而经济发展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此外,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所处功能区的不同,需要调整指标与相应权重以更贴近当地发展定位。研究最终结果将为实用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设计与计量提供依据。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促进生态强省建设
《福建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基于生态强省建设的要求,遵循循环农业的发展特点,提出当前在生态强省建设的框架下,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五个着力点: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技术与模式,建立标准体系,创建示范园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保障生态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