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生态强省建设理念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对策思考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通过分析生态强省和循环农业的定义和内涵及其两者的内在联系,提出当前在生态强省建设的框架下,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6个重要举措:即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发展规划;区域统筹协调,实施优化布局;创新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创建示范园区,推动转型升级;加大资金投入,引导规模开发。通过实施区域生态经济战略与推广现代循环农业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利用效率,以利于稳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


变异型PRRSV-FJ09A毒株ORF5和NSP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及致病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采用RT-PCR方法及动物回归试验,对PRRSV-FJ09A毒株的ORF5与NSP2基因组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1)与PRRSV-VR2332标准毒株比较,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7.6%和88.1%,PRRSV-FJ09A毒株存在多个氨基酸发生突变,主要集中在抗原表位、毒力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9%和77.0%,PRRSV-FJ09A毒株分3处共缺失31个氨基酸。(2)与国内2006年后流行的变异型PRRSV毒株比较,PRRSV-FJ09A毒株ORF5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9.7%和97.5%~99.5%,NSP2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4%~99.3%和97.3%~98.9%,PRRSV-FJ09A毒株在NSP2基因片段多一处缺1个苯丙氨酸(F)。结论:PRRSV-FJ09A毒株为美洲型毒株,与国内流行的变异型PRRSV-FJ06A毒株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该毒株对30日龄的仔猪具有高致病性。
关键词: 变异型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ORF5基因 NSP2基因 遗传变异 致病性


鸡黄病毒CJD05株E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福建省鸡黄病毒(CFV)CJD05株来源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根据鸭黄病毒(DFV)BYD-1株E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特异性扩增CFV CJD05株的E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CFV CJD05株1 503 bp的E基因特异性目的条带,同源性分析表明CFV CJD05株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FVBYD-1株、鹅黄病毒(GFV)JS804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2%、99.3%,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8.6%,表明CFV CJD05株、DFV BYD-1株和GFV JS804株高度同源,与坦布苏病毒(TBSV)的同源性高于其它虫媒介黄病毒。


5个杨桃品种在闽南地区的表现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12
摘要:通过对闽南地区不同杨桃品种的物侯期、农艺性状、果实品质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香蜜、马来西亚B17和红龙的物侯期总体早于台湾软枝和泰国种;从食用品质上看,香蜜、红龙、台湾软枝品质较好。香蜜杨桃的果实综合性状优良,经济效益高,已成为目前闽南地区杨桃规模化种植的主推品种。


辣椒碱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及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的生物活性及生长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碱对烟粉虱各虫态均有杀虫活性,且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活性增强;辣椒碱浸叶法/浸虫法处理对烟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的毒力(LC50分别为3525.79、1603.29和1526.27mg·L-1))均高于内吸法处理(LC50分别为5360.04、2359.19和5897.43mg·L-1),两种处理方法下辣椒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均明显高于对成虫的毒力;2000和4000mg·L-1浓度辣椒碱对烟粉虱成虫具有明显的拒食作用,烟粉虱在该两种浓度辣椒碱处理过的棉花叶上取食24h的蜜露分泌量均显著低于取食非处理棉花叶后的蜜露分泌量;辣椒碱各试验浓度对烟粉虱成虫均表现出较强的产卵忌避作用,当辣椒碱处理浓度达4000mg·L-1时,对烟粉虱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和非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高达94.2%和83.0%.500、1000和2000mg·L-1辣椒碱浸渍处理对烟粉虱存活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均没有影响,但辣椒碱4000mg·L-1处理明显延长烟粉虱若虫发育历期、降低成虫羽化率.不同浓度辣椒碱处理均明显抑制烟粉虱生殖力,且这种抑制作用随辣椒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关键词: 辣椒碱 烟粉虱 拒食作用 产卵忌避 生长发育 生殖力


紫芝超临界萃取物中3种三萜醇的分离与鉴定
《食用菌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经超微粉碎获得人工栽培紫芝(Ganoderma sinense)子实体超细粉,以乙醇为改性剂,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获得紫芝萃取物(醇溶性部位);从萃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分光光度计和超导核磁共振仪分别鉴定为灵芝醇A(ganoderiol A)、ganodermadiol和灵芝酮三醇(ganodermanontrio1)。


福建省农科院服务三农新模式探析——以福建省农科院生物资源所科企服务工作为例
《福建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福建省农科院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联系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科技下乡"双百"行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企业、农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服务漳州市景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双百"行动的服务模式、主要工作进展、社会经济效益和心得体会,以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些许启示。


云引稻瘟病抗性基因型的初步分析及其近等基因系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利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型鉴定菌株RB01~RB22,对云引苗期叶片进行离体接种,结果表明云引除对RB17和RB20感病外,对其他菌株均表现抗病,通过分析RB01~RB22对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反应型均与云引不同,即可能含有除上述抗病基因之外的新的稻瘟病抗原。此外,通过连续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人工注射接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含有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该抗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构建了良好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