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侵染果蔗的甘蔗黄叶病毒RT-PCR检测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根据GenBank登录的SCYLV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黑皮果蔗病株中克隆甘蔗黄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出608个核苷酸(nt)的特异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包含甘蔗黄叶病毒(SCYLV)外壳蛋白基因的全长,编码196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已报道的SCYLV分离物同源性达96%以上;从构建的来自不同地区18个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得出本研究分离到的SCYLV-FJ Badila属于BRA-PER基因型;对福建省果蔗种植区长泰、龙文、同安等地的果蔗进行采样检测,结果表明,福建省果蔗普遍受到SCYLV的侵染。


六杯香等5个绿茶品种区域试验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种,对六杯香、武义早、浙农117、浙农139、茂绿等5个绿茶新品种的春梢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寒性和抗旱性、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六杯香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2~6d,抗旱性比对照强,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87分;武义早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d,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7.4%,品质与对照相当;浙农117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44.2%,品质总分比对照高1.27分;浙农139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6d,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43分;茂绿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品质与对照相当。经综合鉴定与评价,5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绿茶茶区引种。


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误区盘点
《蔬菜 》 2012
摘要:农药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生产中误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对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可持续性问题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生产中常见的农药使用误区进行一一盘点,使农民认识到错误,将会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苏云金芽胞杆菌LSZ 9408菌株基因型的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鉴定苏云金芽胞杆菌LSZ9408菌株的杀虫晶体蛋白及其基因组成。PCR结果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型。采用5对通用引物—Un1、Un2、Un3、Un4、Un7/8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Un1和Un2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大小分别为270bp和700bp左右,其他引物无PCR扩增产物。SDS-PAGE结果也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LSZ 9408菌株中含有cry1和cry2两种基因,它们编码的杀虫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kD和65kD。
关键词: LSZ9408菌株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福建东南沿海假臭草对杂草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调查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假臭草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23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假臭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样点共有杂草58种,隶属22个科,其中外来杂草20种,杂草中以菊科最多(16种),有菊科外来杂草9种;群落中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龙葵和铁苋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其次是假臭草与小飞蓬。


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Ⅱ)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的研究
《福建畜牧兽医 》 2012
摘要:试验选择同日龄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Ⅱ)健康鸭180羽,分三组饲养,对其0~7周龄体重进行了称量,分析其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各组均选取3羽公鸭、3羽母鸭进行7~10周龄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连城白鸭肉用新品系(Ⅱ)4周龄时体重增长最快,达451.06g;4周龄后,体重增长的速度逐渐降低;7周龄时,体重达2168.22g。每周饲料转化率随周龄增大而逐渐降低,0~7周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2.78:1。7~10各周龄屠宰率达85%以上,半净膛率达78%以上,全净膛率达72%以上,且随着周龄的增长相应的性状亦在增长。


正交设计优化莲雾ISSR-PCR反应体系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以莲雾品种‘农科一号’为试材,采用经改良的CTAB法提取莲雾叶片的DNA,探讨了Mg2+、dNTPs、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模板DNA含量对莲雾ISSR-PCR的影响。建立了总体积为25μL的莲雾ISSR-PCR反应体系:Mg2+浓度为3.0mmol.L-1﹑dNTP浓度为0.2mmol.L-1﹑primer浓度为0.4μmol.L-1﹑Taq DNA聚合酶1.5U﹑模板DNA含量为30ng,并含2.0μL 10×PCR Buffer(Mg2+free)。应用该反应体系对‘农科一号’和‘农科二号’进行ISSR-PCR扩增,共筛选出12条扩增稳定、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


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生物安全学报 》 2012
摘要:【背景】烟粉虱作为世界性的多食性害虫,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已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对烟粉虱解毒酶和靶标酶活性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生化方法研究了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5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6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被抑制;1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12、48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2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6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4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3、12h,CarE活性受到抑制,其他时段被激活;8000mg·L-1辣椒碱处理后1h,CarE活性被激活,其他时段受到抑制。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GSTs活性的诱导存在剂量和时间效应,8000mg·L-1辣椒碱处理烟粉虱成虫后24和48h,GSTs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其余各处理在任何时段GSTs活性均被激活而高于对照。辣椒碱各浓度处理对烟粉虱体内AChE活性的诱导存在时间效应,各处理均在处理后48h对AChE活性产生了抑制作用。【结论与意义】辣椒碱对烟粉虱体内的解毒酶CarE和GSTs、靶标酶AChE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且存在剂量或时间效应,这可为辣椒碱在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椒碱 烟粉虱 入侵昆虫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生物防治


氮肥施用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了解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关系,为构建果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型提供参数。[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在10、20、30℃3个温度条件下,研究施肥施用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3种温度处理下,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都表现为培养前期快速下降,培养后期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在整个培养过程中,3种温度条件下各施氮处理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1328.25~2219.42mg/kg,100mg/kg(N4)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量最大,CK处理最低,100mg/kg(N4)和80mg/kg(N3)2个高氮处理显著高于低氮50mg/kg(N2)、30mg/kg(N1)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长,不同的土壤施氮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不同,N2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最低,N4处理最高。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矿化受高施氮量影响较大,低施氮影响不明显。[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增加,氮肥施用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可能使柑橘林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