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孢蘑菇遗传育种和产业发展
《食用菌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遗传研究表明,典型的双孢蘑菇以次级同宗配合为主、异宗配合为辅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它的四孢变种以异宗配合的遗传方式来完成其生活史。双孢蘑菇的交配亲和性受二极性或单因子控制,它的结实性依赖于性因子的配合。双孢蘑菇遗传研究进展促进了优良杂交品种的选育,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在中国,从1925年至今,双孢蘑菇遗传育种研究也经历了从引进到消化,从开发到创造的过程,进入国际双孢蘑菇科研先进行列。中国双孢蘑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世界第一的历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死亡番鸭胚中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中国兽医杂志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称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是具有荚膜、鞭毛和无芽孢的革兰阴性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对环境抵抗力较强,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随着家禽养殖业的不断规模化发展,绿脓杆菌感染家禽变得越来越常见,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近年来,本病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四川和福建等地均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注射污染、环境恶


复合菌群CD-1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控制农业生产中的农药污染,为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从长期受氯氰菊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对氯氰菊酯具有降解作用的复合菌群CD-1,并对其降解特性和最佳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72Dh-1后具氯有氰较菊宽酯的的环降境解适率应可性达,9在0%p以H上7.。5、田温间度试30验℃表时明,C,D在-自1对然浓条度件在下,2复50合m菌g/L群以对下喷的施氯浓氰度菊为酯50,m接g种/L的氯氰菊酯5天后即可降解80%。


姬松茸种质资源多样性SRAP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2 CSCD
摘要:对从国内收集的16个姬松茸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SRAP分析,4对引物共获得31条明显的多态性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30,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96.77%;平均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967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位点数为1.408 6,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为0.246 8,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84 0。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姬松茸菌株间的遗传背景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产地差异性大,种内差异性小;在相似系数约为0.7的水平上,16个菌株可以分为4大类。SRAP分子标记适合姬松茸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以作为姬松茸菌种鉴定的依据之一。


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
《农业工程学报 》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避免糖姜焦糊的微波真空干燥模式,该文以湿糖姜为原料,研究真空度、功率质量比及姜块的体积对糖姜间歇微波真空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建立糖姜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糖姜采用间歇式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能避免焦糊和褐变的发生,适宜微波加热和间歇时间分别为30和90s,功率质量比为10~15W/g,真空度为-80kPa;糖姜微波真空干燥的动力学满足指数模型,该模型能很好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糖姜含水率随干燥时间、比功率、真空度和姜块体积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为实现糖姜的可控制工业化干燥提供技术依据。


小鼠模型在不同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性及跨种传播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A型流感病毒是目前传播最广泛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之一,到目前为止全球至少暴发了5次人流感大流行,尤其是1997年以来多起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跨越种间屏障由禽直接感染并致死人的事件造成了极大恐慌。流感病毒致病性和跨种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基础,而BALB/c小鼠模型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这些研究进程,作者就BALB/c小鼠作为试验动物模型在流感病毒致病性及跨种传播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77的应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12
摘要: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 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