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应用人工湿地的技术对净化奶牛场废水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奶牛场废水量大,极易引起周边环境污染且大量养分资源流失于"土壤-植物"系统外而造成浪费,如何合理处置奶牛场废水使其既能被净化又可循环利用其养分成为当务之急。利用适应性强、耐肥、生长量大、根系发达的象草(Pennisetumpurpureum)和黒麦草(Lolium perenne)为植被,合理利用奶牛场外围的坡地和田地全年轮作,构建水草复合体系的间歇性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通过对进出水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总磷、COD浓度的监测,分析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及其净化稳定性,研究间歇性人工湿地对奶牛场废水净化和养分吸收利用的效果,以期为实现奶牛场废水污染治理和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象草和黒麦草在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很好的适应性,可有效的吸收废水中养分,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2.3%和86.2%;水力停留6 d系统中各污染指标都降低了80%以上,经过间歇性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夏季与冬季废水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净化效果稳定。构建间歇性人工湿地栽种牧草处理奶牛场废水既实现污水处理的目的,又可以利用污水中富含大量营养物质降低牧草种植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为奶牛场节省饲料成本,不失为一种畜牧业良性发展可行的模式。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奶牛场 废水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2011年中国部分地区禽坦布苏病毒感染调查及分子变异分析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2

摘要:为了解中国目前禽坦布苏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状况及病毒分子演化特征,对2010~2011年采集自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439份疑似家禽坦布苏病毒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分离毒株NS5基因的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采集的187份家禽病料中检测出4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1.6%,而2011年采集的252份样品中检测出37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3.9%。对部分毒株的NS5基因测序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与已发布的同时期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NS5基因同源性在98%以上,与2010年前分离的鸡源及蚊媒坦布苏病毒的同源性介于83.8%~85.8%之间;所有2010年后分离的禽坦布苏病毒毒株在系统进化上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分支。结果表明,2011年禽坦布苏病毒仍在中国沿海及周边的9个省的家禽中流行,病毒NS5基因的测序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在家禽中流行的禽坦布苏病毒未出现明显的分子变异。

关键词: 坦布苏病毒 家禽 流行病监测 分子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4个青贮玉米自交系抗根倒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通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选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9个青贮玉米自交系以及5个不同杂优类群的自交系,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5个杂组合的倒伏率、株高、穗位高、茎粗、入土根数、根冠直径等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组中交51抗倒性较差,478抗倒性好;父本组中MQ11-4抗倒性较差,MQ11-2、MQ11-7抗倒性较好;倒伏率的狭义遗传力h2N较高,表明对亲本抗倒性的选择,是进行抗倒性育种的有效途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根倒伏与穗位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入土根数、根冠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直接正向作用大,根冠直径直接负向作用大,抗倒性育种应注意这些性状的选择。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抗倒伏 配合力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化感作用抑草方式及新型除草剂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利用牧草的化感抑草作用防治田间杂草,即通过提取牧草活性物质、利用其残渣覆盖土壤或利用伴生植物生长等方式抑制杂草生长。目前已经鉴定出很多有化感抑草作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合成新型的除草剂,可达到生物防除杂草的目的,此方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牧草化感作用的抑草方式、化感物质属性和机理研究及新型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牧草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牧草 化感作用 抑制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两优816种性特征与制种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 2012

摘要:两优81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45S与自育的恢复系HR16组配成的两系杂交水稻,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两优816在多年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的特点;制种实践表明,两优816种子产业化水平高,种子生产安全性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优816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大麦新品系评价效果比较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摘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对大麦的主要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相同,灰色关联度方法品种间差异不大,DTOPSIS法中Ci值差异十分明显,能更好的评价品系的优劣。研究认为,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判品系。。

关键词: 大麦 灰色关联度分析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雷尔氏植物疫苗菌~(60)Co诱变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利用60 Co辐射诱变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构建其突变体库,比较诱变后菌株与出发菌株在生长特性、防效、定殖方面的异质性。结果表明,60 Co诱变处理菌株的最佳剂量为200Gy,致死率达到92.5%。52株60 Co辐射诱变菌株中,有7株菌能提高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正突变,占13.5%;有11株菌的生防效果明显低于出发菌株的防治效果,负诱变率占21.6%,其中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对番茄青枯病生防效果最好,在接种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后第15d,对番茄青枯病防治效果达91.7%,明显高于出发菌株(83.3%)。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生长特性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能在较高温度(40℃)正常生长,而出发菌株FJAT-1458在此温度下不能生长;二者的生长曲线不尽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菌株FJAT-15022的生长速率大于出发菌株FJAT-1458,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60 Co诱变后菌株FJAT-15022的定殖特性也与出发菌株FJAT-1458不同,菌株FJAT-15022的定殖时间比出发菌株FJAT-1458延迟5d,但出发菌株FJAT-1458的定殖数量高于诱变后菌株FJAT-15022。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诱变 温度 生物防效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桃的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摘要:对5个不同品种杨桃果肉中的氨基酸组成、营养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杨桃鲜果中富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平均占EAA总量的29%。微量元素中钾和磷的含量较高,在5个品种中的范围分别为1249—1374mg/kg和259—291mg/kg。台湾软枝杨桃和泰国杨桃VC和尼克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24.6、26.3 mg/kg和19、17.6mg/kg。本研究得出杨桃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水果。

关键词: 杨桃 氨基酸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的SSR遗传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为对福建省马铃薯新品种(系)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利用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好的SSR标记对9份马铃薯新品种(系)及其主要亲本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扩增出89个等位位点,其中84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94.38%。不同引物扩增出等位位点数5(STM1049)-15(STI027)个,平均8.09个。利用STI027、STI052、STI033、STI047、STM3023和STM0030共6对引物构建了供试品种(系)的SSR指纹图谱。其中引物STI027可以将13份品种(系)完全区分开,引物STM0030可以将10个品种(系)区分开。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28处,可将13份品种(系)分为四类,聚类结果与供试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有较好一致性。

关键词: 马铃薯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业品牌建设经验及其对福建的启示

台湾农业探索 2012

摘要:台湾茶源于福建,其茶业品牌建设颇具特色,成为产业的一大助力;福建省茶业品牌近年已不断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打响,但在品牌建设方面相较之台湾地区还有待加强。该文从重品质、重管理、重市场、重创意、重行销等方面分析台湾茶产业品牌建设经验,并总结了台湾茶业品牌建设对福建的启示。

关键词: 茶产业 品牌建设 启示 台湾 福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