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莲子种植与荷花粉生产的双赢生态链面临危机

蜜蜂杂志 2012

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南方省区部分蜂场开始采收荷花花粉,并取得了较好收益。局部地区蜂场荷花粉收入占其年总产值的1/3,并形成了蜂蜜—蜂王浆—荷花粉"三合一"的新养蜂模式。赣南地区还起草颁布有关荷花花粉生产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

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不同生育期地下害虫为害程度与其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在调查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基础上,研究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麦苗死亡率。在陕西武功,秋播前麦田地下害虫有20种,其中以金针虫和蛴螬为优势种,分别占地下害虫发生总量的58.66%和21.91%。地下害虫为害引起的死苗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前秋苗期,供试5块田的死苗率达4.4%~9.1%;春季返青拔节期的死苗率较低,仅为1.0%~2.3%。相关分析表明,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的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拔节期死苗率与其虫口密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小麦 死苗率 地下害虫 虫口密度 为害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优良品种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采用5年生的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山西主推核桃品种为试材,对其生育后期和休眠期枝条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过程中,7个品种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及POD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说明上述指标与供试核桃品种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综合比较供试品种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得出,辽核3号、晋龙1号抗寒性较强,中林1号、礼品2号和礼品1号的抗寒性次之,而中林5号和辽核1号的抗寒性较差。

关键词: 核桃 品种 枝条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的人工饲养方法优化和对几种农药敏感性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化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人工饲养方法,筛选防治小菜蛾的有效药剂。[方法]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75%、光照周期L∶D=(14∶10)h的培养条件下,用吹塑纸收集小菜蛾卵,用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苗饲养幼虫;同时采用浸叶法,测定小菜蛾对5种供试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用小油菜苗饲养的小菜蛾发育状况良好,其蛹重为5.4 mg/头,羽化率为94.0%,每雌产卵量为135.1粒;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氟虫双酰胺WG、150 g/L茚虫威EC、200 g/L虫酰肼SC和1.8%阿维菌素EC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0.223、1.151、93.340和0.128 mg/L。[结论]该饲养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适用于小菜蛾的批量繁殖;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有较高杀虫活性,这3种农药可交替轮换使用防治小菜蛾。

关键词: 小菜蛾 小油菜苗 人工饲养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对大棚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对大棚油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浓缩型全养分蔬菜瓜果冲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大棚油菜的株高,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在浓度为1∶1 000处理下,油菜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最高;浓度为1∶4 000处理下,油菜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叶面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层积与GA_3综合处理促进野生杏种子萌发初探

山西果树 2012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温层积与GA3综合处理对促进不同类型野生杏种子萌发的效果,并从中筛选出较好的处理方法,为野生物种的保存和持续利用打下基础。试验以两种类型野生杏(甜仁杏和苦仁杏)种子为材料,采用低温层积与GA3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低温层积处理作为对照,进行发芽率与胚根伸长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综合处理对野生甜仁杏种子萌发,提高其发芽率及胚根生长速率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野生苦仁杏仅综合处理1可促进萌发,但效果不显著,处理1~4均可促进胚根生长,处理2~4效果显著。

关键词: 野生杏种子 综合处理 促进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关键词: 氮形态 镁肥 甘蓝 产量和质量 硝酸盐含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对耐密型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摘要:用生产上常用的3个耐密玉米品种,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对其产量构成相关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行双株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玉米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先玉335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采用双行双株种植方式较常规种植产量有显著的提高,增产3 867.38 kg/hm2。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产量构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产后瘫痪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

摘要:以兴奋、痉挛、运动麻痹和感觉丧失等神经症状及低钙血症为主征的产后瘫痪,多发生于3~6胎高产奶牛和冬春季节,属于奶牛营养代谢等出现障碍的产科与繁殖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危害大,损失重。通过临床症状描述、病因分析与鉴别诊断,综述了以钙剂为主的药物疗法;分析了中西医结合与辅助措施相配合的综合治疗效果与前景;并通过病例介绍,进一步证明了各种治愈方法的可行性。由此提出5项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及时抢救病畜,恢复奶牛健康,促进奶业平稳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奶牛 营养代谢障碍 产后瘫痪 防病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剂型中草药对猪肉品质的改善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2012

摘要:研究对比了中草药普通粉剂与中草药超微粉剂对猪肉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2种剂型中草药对猪的肉质、肌肉营养成分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超微粉剂可以显著增加猪背部脂肪饱和度,改善其品质,并能显著提高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普通粉剂 超微粉剂 猪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