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推荐浓度:416.7mg·L-1)、2N、4N3个施药浓度,以植株喷药和土壤喷药两种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9.0d;植株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6~51.0d、11.2~31.0d。土壤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各组织中残留量低于植株喷药后的残留量。不同喷药方式多菌灵在香草兰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多菌灵在茎、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果荚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喷药时,多菌灵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叶中残留量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不管哪种喷药方式果荚中残留量均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说明香草兰果荚对多菌灵有短期的吸收积累效应。喷施1推荐浓度多菌灵于香草兰植株后,果荚中残留量预计到第50d能降解到0.5mg·kg-1;到第63天能降解到0.1mg·kg-1。


不同能氮水平日粮对生长期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用12只生长期海南黑山羊断奶羔羊(约4月龄)分成4组,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适宜于发展中国家的山羊饲养标准为参考设计了4种能氮比的日粮,分别为日粮1、2、3、4。探讨不同日粮能氮水平对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日粮2山羊血液中的总蛋白较日粮1、日粮3和日粮4的实验羊显著降低;白蛋白显著降低;尿素含量最高,日粮2与日粮1、日粮3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日粮4;葡萄糖含量,日粮2与日粮3无显著差异,与日粮1、日粮4差异显著;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均成上升趋势,日粮2最低,日粮4最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球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芒果采后病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台农1号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能够延缓芒果后熟进程,延长芒果贮藏时间,效果优于单一的壳聚糖涂膜;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对炭疽病和蒂腐病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在水杨酸浓度为0.5~2.0 mmol/L的条件下,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中以2.0 mmol/L水杨酸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的效果最好,其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分别为42.15%和87.19%,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比炭疽病更明显。


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表明,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是N>K2O>P2O5,当连作木薯时,推荐N:P2O5:K2O配比为2~4:1:2~4,随着连作年份的延长而相应提高氮钾配比,推荐中等地力的土壤施肥量为50~100kg/hm2的N和K2O,25~50kg/hm2的P2O5。同时,根据各地的土壤化学分析,结合木薯营养需求指标,选择施用Ca、Mg、S、B、Zn和Cu等中微量肥料,建议施用硫酸钾镁肥、钙镁磷肥、生物有机肥、火烧土和各种有机肥,以及把间套种作物和木薯的废茎秆还田,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补充中微量肥料,可适当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意施用基肥和重施苗肥。


3个菠萝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巴厘"、"卡因"和"台农11号"3种菠萝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种菠萝成熟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巴厘"、"卡因"和"台农11号"3种果实中分别检测出46、40和29种香气成分,各占总峰面积的99.04%、84.11%、92.43%。主要成分为酯类、烃类、苯类、萘类化合物。酯类物质在"巴厘""卡因""台农11号"测试品种中含量最高,分别达90.87%、59.92%和82.54%;烃类次之,苯类和萘类物质含量较小。3种果实有11种相同的香气成分,独有的香气成分为:"巴厘"16种,"卡因"16种,"台农11号"7种。3种菠萝果实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之间存在差异,"巴厘"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癸酸乙酯、己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卡因"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台农11号"的重要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酸乙酯、辛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


广西武鸣木薯开花结果现状调查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广西等高纬度地区开展木薯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武鸣80个木薯品种(品系)的花序、分枝和结果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发现,80个木薯品种(品系)中,有73.75%正常开花,95.00%自然分枝,47.50%正常结果;通过SAS软件对分枝数量与花序数量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通过诱导木薯多分支、多开花以及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对未成熟种子进行幼胚培养和胚拯救,可望解决限制在我国广西等大陆地区开展木薯杂交育种的技术瓶颈,加速培育出高产抗寒的木薯新品种。


碱胁迫下粳稻幼苗前期耐碱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检测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高产106/长白9号"F2:3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0.15%Na2CO3溶液的碱性胁迫下,进行了水稻耐碱性鉴定,并以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对水稻幼苗前期的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的检测。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F3家系群中均表现为具有1~2个峰的连续分布,认为由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碱胁迫下幼苗前期根数、根长和苗高及其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26个,分布于第1、5、6、7、8、9和11染色体上。其中,碱胁迫下与根数相关的QTL4个,qRN6-1和qRN1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分别为29.91%和13.42%;与根数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5个,qRRN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为23.86%;与根长相关的QTL6个,qRRL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为21.06%;与根长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2个,但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与苗高相关的QTL5个,qSH1和qSH11-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较大,分别为15.81%和16.53%;与苗高相对碱害率相关的QTL4个,qRSH5和qRSH6-2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9.89%和34.63%。而这些解释率较大的QTL所处的标记区间距离,除qRN6-1相对较小(19.0cM)外,其余QTL的标记区间距离均大于26.3cM,需作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在所检测到的QTL中,13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碱亲本长白9号,而其余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敏碱亲本高产106;基因的主要作用方式为超显性或部分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