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气孔、光合相关生理因素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强光合作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与品种的产量、品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以10个不同桑树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课题组统计获取的桑树(Morus sp.)叶片大小、叶片数、分枝数等形态数据和粗蛋白等营养指标数据,以及测定的光合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中具体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农艺性状、气孔特性、光合指标对桑叶产量、品质的影响机制和贡献潜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树在气孔特性和光合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沙2×伦109品种显示出良好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相关性分析中,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与叶长、叶宽、全钙含量均显著相关,气孔长度与气孔宽度之间极显著正相关(r=0.833),粗蛋白含量与叶重之间呈正相关(r=0.66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桑树的气孔特性对叶品质存在负向效应(R2=–0.75),Ci对净光合速率(P_n)有负向效应(R2=-0.91),Ci和P_n直接影响叶产量(R2分别为2.99和3.04),叶产量对叶品质具有正向效应(R2=0.6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通过气孔特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其净光合速率,进一步影响桑树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通过调控桑树气孔的特性可提高桑树的产量和品质,为今后桑树品种改良和精准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气孔特性 光合参数 营养成分 农艺性状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ABA、CaCl2、SA对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外源脱落酸(ABA)、氯化钙(CaCl2)、水杨酸(SA)对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提高油茶抗性提供理论依据。以一年生油茶幼苗为材料,NaCl胁迫下外施不同浓度ABA、CaCl2、SA处理,研究其对油茶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NaCl胁迫下油茶幼苗株高增长量、全株干质量、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H2O2含量、SOD和POD活性均显著提升;(2)NaCl胁迫下外施不同浓度ABA、CaCl2、SA处理后可增加油茶幼苗株高增长量、全株干质量,提高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油茶幼苗根冠比、质膜透性、MDA含量;(3)利用隶属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外施40 mmol/L CaCl2最能减少NaCl胁迫对油茶幼苗的伤害,其次是200μmol/L SA、100μmol/L SA处理。

关键词: 油茶 NaCl胁迫 ABA CaCl2 SA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繁育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最佳减量施肥模式,旨在为科学指导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滴灌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所有对照和处理均配备膜下滴灌系统并进行水分管理的条件下,以空白对照(CK0)、常规施肥(CK1)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100(施肥量同CK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80、T70和T60(减量施肥20%、30%和40%),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繁育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种茎产量、总芽数、繁育效率及养分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农艺指标中,2022、2023年T100和T80的平均分蘖率略低于CK1,但在成茎率、单株芽数、有效茎数方面较CK1均有显著提升。在繁育总种芽数上,T100和T80最高,年平均分别达到(1480.87×10~3)/hm2和(1477.87×10~3)/hm2,显著高于CK1的(1302.50×10~3)/hm2;T70与CK1间差异不显著;T60最低仅为(1170.53×10~3)/hm2。在繁育效率方面,原种苗田间繁育倍数T100和T80最高,分别达到66.64倍和66.50倍;其次为T70和CK1,繁育倍数为59.61倍和58.61倍;T60繁育倍数最低,为52.67。在繁育收益方面,相较于CK0,T100和T80收益增幅最高,分别达到5.82和5.87万元/hm2;其次为T70,收益增幅为4.19万元/hm2,略高于CK1(3.84万元/hm2);T60最低,仅为2.51万元/hm2。在肥料投入产出比方面,T80最高,达到1∶21.89,明显高于T100(1∶17.36);CK1最低,为1∶11.45。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所有施肥处理中,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均为CK1最低。而T80最高,试验平均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51.57%、27.37%和67.45%,分别较CK1提高了21.21、10.37和23.1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在中等肥力红壤蔗区,采用T80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可以同时获得较理想的甘蔗脱毒原种苗繁育效率和收益。

关键词: 甘蔗脱毒种苗 膜下滴灌施肥 化肥减施 繁育效率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化无性繁殖作物育种基础研究 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中国科学基金 202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结合UPLC-MS/MS法测定海南豇豆中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农药残留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QuEChERS结合UPLC-MS/MS法测定海南豇豆中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石墨化炭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为分离色谱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定量分析采用溶剂标准曲线法(外标法)。[结果]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在2.0~1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以海南豇豆阴性样品为基质,在2、5、10、50μg/kg 4个质量分数加标水平下,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3%~9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3%,方法定量限均为2μg/kg。[结论]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准确、廉价等特点,适用于豇豆中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的同时测定。方法的建立可为相关监管部门对豇豆中倍硫磷及其Ⅰ型代谢物农药污染的有效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倍硫磷 Ⅰ型代谢物 QuEChERS UPLC-MS/MS 豇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的33份芒果品种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目前关于芒果育种材料与抗病性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为分析探究不同抗、感细菌性角斑病芒果品种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GBS(Genotypingby 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33份芒果材料进行测序,基于数据处理后的SNP信息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析芒果种质材料的遗传进化和亲缘关系,结合前期抗病性评价实验结果探究其遗传分化特点及与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3份芒果品种可划分为7个类群,类群Ⅰ包含7个高、中抗品种中的5个;类群Ⅲ与类群Ⅳ遗传距离近,包含了 4个高感品种中的3个;群体结构分析最佳分群数为9;主成分分析显示这些芒果品种整体没有产生特别明显的分组,但是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远近关系和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所有芒果品种的期望杂合度为0.336 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69 4,有效等位基因数1.573 2个,Shannon信息指数为0.504 1,表明芒果遗传多样性较低;且从高抗品种到感病品种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由高到低分别为中感>感病>中抗>高感>高抗,说明这些品种中高感品种、高抗品种相对其他抗感病梯度的品种,各自之间的遗传一致性较高,而中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以上结果表明芒果高感品种与高抗品种之间遗传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群体血统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提高品种抗病性.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芒果杂交育种、种质创制、芒果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芒果 简化基因组测序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热研73397等5个橡胶树品种全年割胶周期生胶质量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橡胶的质量和性能与橡胶树品种、割胶生产、气象、物候等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探明橡胶树不同品种之间及4—12月全年割胶周期内生胶质量的差异与变化规律,本研究分析比较了PR107、RRIM600、热研917、热研73397和热研879等5个橡胶树品种胶乳所制备生胶的质量,并分析了各品种5月份胶乳所制备生胶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生胶的门尼黏度值、氮(蛋白质)含量、挥发物含量、P0和PRI值等在4—12月全年割胶周期内表现出增加或下降的趋势,这些质量指标既反映出橡胶树品种间的基因型差异,又表现出受气象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其中,4个品种12月生胶的蛋白质含量均超过3.0%;热研917混炼胶的硫化特性与其他4个品种有明显差异;在S/2 d/3割制下,热研879硫化胶的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最小。本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指导橡胶树品种选育和割胶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性能天然橡胶生产加工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橡胶树 橡胶质量与性能 全年割胶周期 海南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授粉方式对香蕉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及显微观察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可育、高结实率香蕉野生种质资源小果野蕉(AA)及粉蕉栽培品种热粉1号(ABB)为材料,观察香蕉花、子房、胚珠结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果野蕉自花授粉后花粉萌发率高,萌发数量随授粉时间递增,授粉3 d时达到峰值,后不再变化。花粉管生长迅速,授粉后8 h可到达花柱中部,24 h可到达子房,受精过程可持续1~3 d。不同授粉方式下,自花授粉花粉萌发数量显著高于异花授粉,达到萌发峰值比异花授粉早2 d。且异花授粉花粉管会产生畸形,如花粉管短粗、末端粗壮膨大、形状扭曲等。综上,野生香蕉种质资源自交亲和,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受精过程发育良好,是理想的杂交材料。异花授粉时花粉与柱头的亲和性降低、花粉管萌发异常、栽培种胚珠发育不完全等因素致使杂交育种效率低。

关键词: 香蕉 杂交育种 花粉管 显微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番茄病毒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毒病是海南番茄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海南番茄病毒病病原时发现,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在海南省多个市(县)的样品中存在,而且发现 1 株STV单独侵染的样品.为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发生分布情况,利用RT-PCR技术,对 2015-2021 年采自海南省的 987 份疑似病毒侵染的番茄叶片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 9 个市(县)的 142 份样品中检测到STV,早在 2015 年STV就已经在海南番茄上存在,检出率从 2015 年(8.82%)到 2021 年(22.45%)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结合RACE和RT-PCR技术扩增到 4 个STV海南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长度均为 3446 nt,包含 2 个部分重叠的ORFs,ORF1(147~1280 nt)和ORF2(1048~3336 nt)分别编码p42 蛋白(377 aa)和RdRp蛋白(762 aa),5′UTR和 3′UTR的长度分别为 146 nt和 110 nt.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4 个STV海南分离物间基因组序列一致性为 99.86%~100.00%,与目前GenBank公布的所有STV分离物基因组间序列一致性为 98.45%~99.94%.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80 个STV分离物被明显分为 2 个组(组Ⅰ和组Ⅱ),组Ⅰ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分离物;组Ⅱ中除 1 个亚洲分离物外,其他均为欧洲分离物;4 个海南分离物被分在组Ⅰ,STV分离物的分组与地域呈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寄主无相关性.4 个海南分离物与组Ⅰ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 881~1061 nt和 1521~1721 nt,与组Ⅱ分离物基因组序列变异度较高的区域位于 2041~2241 nt和 2761~2921 nt.STV分离物基因组间未发现重组事件.这是在海南省首次报道发现STV.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STV在海南省的分布、发生趋势及遗传多样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方番茄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对咖啡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咖啡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脱脂生咖啡粉为原料,探究不同超声波功率(0、200、400、600、800 W)与低共熔溶剂法、碱法协同作用对咖啡蛋白组成成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构特性(粒径分布、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和功能特性(溶解度、吸水性、吸油性和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低共熔溶剂提取的咖啡蛋白(DES)平均粒径(12.30μm)显著小于由碱法提取的咖啡蛋白(AEP)平均粒径(113.67μm);DES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更高,AEP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更高;DES比AEP有更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经超声预处理后,咖啡蛋白电泳图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分析表明,不同超声波功率预处理未引起蛋白质分子量分布的重大变化,但是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产生影响。表面微观结构表明,DES表面结构较疏松多孔,AEP表面紧密平坦,超声预处理后AEP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多孔,纹理变得分散,并呈现出更多的不规则碎片;DES表面发生略微变化,在400 W和600 W处理15 min时表现出更多小颗粒多孔无序结构,微观结构变化可影响蛋白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其功能特性。在超声功率为400 W时,DES粒径显著减小,粒径参数D[3,2]和D[4,3]分别从10.50、30.43μm减小到7.89、11.27μm;溶解度显著提高,在酸性、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分别由47%、71%上升到75%、81%。此外,超声预处理可提高咖啡蛋白的吸水性和乳化活性,这些均为蛋白质在食品应用中的重要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技术对咖啡蛋白进行改性有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咖啡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咖啡蛋白 超声波功率 低共熔溶剂 结构特征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