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基因功能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二醛氧化酶(E.C. 1.2.3.15)属于铜自由基氧化酶家族中“辅助活性酶”的AA5_1亚家族,为白腐真菌的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提供胞外H2O2,参与木质素的降解。目前,只有玉蜀黍黑粉菌、禾谷镰刀菌和灰葡萄孢菌等少数植物致病真菌的乙二醛氧化酶基因得到鉴定及功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基因主要参与菌丝生长发育及致病力的调控。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可能属于胞外蛋白,参与病原真菌-植物互作,但其胞外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的类型及其功能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解析植物致病真菌乙二醛氧化酶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指导方向。
关键词: 乙二醛氧化酶 功能结构域 胞外蛋白 植物-病原菌互作


护色剂对全组分芒果汁高温灭菌过程的品质和风味影响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5种护色剂(β-环糊精、柠檬酸、氯化钙、植酸、抗坏血酸)对全组分芒果汁(whole?mango?juice,WMJ)高温杀菌过程中色泽和风味(滋味、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全面分析5-羟甲基糠醛、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类胡萝卜素、总酚的变化以揭示其护色机理。结果表明,5种护色剂都能减少WMJ在高温杀菌过程中的色泽劣变,其中抗坏血酸的护色效果最好。抗坏血酸减缓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减少了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的降解,其中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含量比无添加组分别高26.85%和39.68%;添加柠檬酸和氯化钙也能减缓美拉德反应的发生;β-环糊精可以抑制类胡萝卜素降解。高温灭菌后,WMJ的酸味减弱、鲜味和咸味增加且出现苦味,添加5种护色剂均能提升WMJ的酸味,降低苦味和鲜味,且氯化钙增加了WMJ滋味的丰富度。高温杀菌处理会导致WMJ的挥发性香气损失,β-环糊精和抗坏血酸的使用可以减少挥发性香气的损失。本研究可为全组分芒果汁的生产及护色剂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热带砖红壤果园长期生草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热带砖红壤典型果园生草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固存的影响,为砖红壤果园土壤物理结构改良和有机碳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热带砖红壤番石榴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清耕(CK)、自然生草(NG)、热研2号柱花草(Re)、Ubon柱花草(Ub)4个处理,对果园长期生草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进行分析。【结果】5年长期果园生草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果园生草处理显著增加0~20 cm土层>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25~2.00和0.053~0.250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R0.25、MWD和GWD,提高了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但对20~40 cm土层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影响不显著。果园生草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Re、Ub和NG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提高55.0%、37.3%和24.8%,20~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较CK分别提高28.1%、42.7%和25.0%。柱花草(Re和Ub)处理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中>2 mm和0.25~2.00 mm粒级有机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结论】研究表明热带果园长期生草特别是种植柱花草可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同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提高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不同温度胁迫下芒果花粉活性及花粉管长度的差异
《中国农业气象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芒果花期极端天气频发,研究不同温度下芒果花粉的耐受性对芒果新品种引种、育种、花期栽培管理以及选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热农1号’‘椰香芒’‘苹果芒’‘金煌’4个芒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基于14~36℃的12个温度梯度和3个持续时间梯度试验,采用二次方程和修正双线性模型估算芒果花粉萌发率(Q)、花粉管长度(TL)最大值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的基本温度(Tmin、Topt和Tmax)。利用累计应激反应指数(CSRI),研究温度对芒果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确定芒果花粉种类/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和持续时间对花粉活力有明显影响。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28℃处理下花粉平均萌发率达最大值35%,花粉管平均长度达最大值53.2μm,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不同品种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热农1号’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温度范围最广,分别为22~32℃和22~34℃,‘苹果芒’花粉萌发温度适应范围最窄,为22~30℃,‘椰香芒’花粉管适应温度范围最窄,为24~32℃。低温对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高温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热农1号’对低温和高温胁迫的抗性最强,‘苹果芒’最敏感。


生物炭耦合芽孢杆菌对小白菜根际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物炭基菌肥对小白菜种植土壤肥力及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培养试验,研究空白对照(CK)、无菌培养基对照(SM)、生物炭对照(BC)、特基拉芽孢杆菌菌液(BT)、生物炭耦合特基拉芽孢杆菌(BTBC)5个处理下小白菜生长指标、土壤肥力及根际细菌组成。结果表明,BTBC处理下小白菜鲜重显著高于CK、SM、BC、BT处理,增幅分别为161.7%、49.9%、10.7%和12.1%;BTBC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6.7%、10.1%、31.7%、41.4%和23.7%。BTBC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细菌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较BT处理更有效促进了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并提高了与土壤碳氮循环相关的黄色土壤杆菌属、出芽单胞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丰度。因此,生物炭耦合芽孢杆菌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与根际促生细菌丰度,有更好的促生增产效果。


椰子油酶法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椰子油是一种富含饱和脂肪酸且对健康有益的天然油脂。酶解工艺利用酶反应破坏细胞壁的特性,是一种加速提炼油脂的绿色环保型加工工艺。研究不同酶的活性对椰子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油脂的提取条件,并对其功能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其最佳酶解工艺:复合酶配比为6∶4∶6 (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其中,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0.4%、0.6%,在pH为5,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为4 h的提取条件下,椰子油提取率最佳可达85.77%。且所提取的油脂富含中链饱和脂肪酸、多酚、黄酮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经比较分析发现,酶法工艺提取的油脂在抗氧化能力检测指标整体优于索氏浸提法,且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


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Crawford)]在中国的发现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热带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报道了榴梿重要害虫——马来异裂木虱[Allocarsidara malayensis (Crawford)]在海南的发现,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克隆了其COI基因,描述了其对榴梿的危害情况,并预测了该害虫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通过25个有效分布点位和19个气候环境因素,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适生区,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法进行验证,同时运用刀切法分析影响马来异裂木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表明:马来异裂木虱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南美州和北美洲的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四川、贵州均存在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且海南全省及台湾部分沿海地区为高适生区。在影响马来异裂木虱潜在地理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最湿月份的降水量(Bio13)和最湿季度的降水量(Bio16)为最重要影响变量。由于马来异裂木虱的适生区与榴梿的种植区较为一致,为防止马来异裂木虱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保障我国榴梿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马来异裂木虱的监测,同时开展该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消长规律研究,研究结果为该虫经济高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榴梿 马来异裂木虱 形态特征 COI基因 MaxEnt模型 适生区


小粒咖啡果实特征和种子萌发特性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粒咖啡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指标变化情况,以22个小粒咖啡品种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指标,分析种子质量、种子吸水特性等,常规沙床催芽育苗后对幼苗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熟的果实为深红色浆果,有外凸的果脐,果实整体呈长圆形,种子呈凸平状卵形或椭圆形,果实、种子变异系数较小。1 kg果实制成鲜豆重量为250.00~431.00 g,制成种子重量为105.88~233.41 g,鲜干比在10.59%~23.34%之间,百粒重为14.52~24.27 g,归类为大粒种子,出米率为77.09%~85.68%,种子含水量为45.34%~74.05%,种子吸水呈缓慢吸水再缓慢下降两个阶段,不同品种间种子质量指标变异较小。播种49 d种子发芽,63 d长成两叶苗,不同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具有显著差异,xys141、xys101、xys121、xys133整体发芽率、发芽势也比较高,发芽日数也较短,自身种子活力较强;不同品种的总鲜重、下胚轴鲜重、根鲜重、下胚轴长、主根长、株高等幼苗质量特征有显著差异,xys121、xys123整体幼苗质量较好。


脱氢醋酸钠处理对澳洲坚果果实保鲜效果及内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设定0、0.1、1 mmol/L和10 mmol/L共4种浓度的脱氢醋酸钠(sodium dehydroacetate,SD)溶液,分析其延长澳洲坚果果实货架期的效果。结果表明,0 mmol/L SD溶液处理的澳洲坚果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呈现质量下降、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明显上升的趋势,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6 d。贮藏16 d时,1 mmol/L SD溶液处理澳洲坚果果实腐败率显著下降23.34%。微生物学组学分析表明,1 mmol/L SD溶液会使澳洲坚果果实样品内生细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失去优势菌群地位,果实内生细菌群、内生真菌群拮抗关系减少,从而抑制果实腐烂。综上,1 mmol/L SD溶液可以抑制澳洲坚果果实腐烂,提升其品相并延长保存时间。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脱氢醋酸钠 腐烂率 内生菌 微生物多样性


钝叶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地理来源钝叶草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以13份来自不同国家的钝叶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SRA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1对有多态性条带、且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对钝叶草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增获得161条条带,且均是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百分率为100.00%,平均一对引物能检测到7条条带,扩增范围为4~10条。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805~0.9286,平均值为0.6452。利用UPMAG法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30时将13份钝叶草种质分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可将其分为5个类群。本研究结果表明13份钝叶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上等水平,SRAP标记能有效地评价钝叶草种质的遗传差异,为钝叶草种质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