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雀稗种质资源币斑病抗性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收集到的海雀稗种质资源对币斑病的抗性,本研究采用离体和活体叶片接菌的方法,根据不同时间点离体叶片发病面积(DAL)、离体叶片病斑百分比(PLL)、活体病情指数(DI)为指标,对148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进行币斑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海雀稗群体对币斑病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AL和PLL间显著相关(P<0.05);对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变异的83.186%。根据综合得分Z的隶属函数值,将148份海雀稗种质资源聚类分为高抗A (87份)、高感B (6份)、中感C (55份),A、B、C 3类都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高抗A占总样本的58.8%,包括HH、KC 9、Polo、17HN-09、17HN-02等种质。本研究发现海雀稗种质资源的抗币斑病材料丰富,可为海雀稗抗病新品种的选育、分子标记的开发等提供材料基础。


异源双根缓解咖啡连作障碍及其机制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异源双根是否能缓解咖啡连作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以大粒种咖啡 1 号(Caffea liberica,No.1)和中粒种咖啡热研 1 号(Caffea canephora,Reyan No.1)靠接形成大粒种-中粒种异源双根咖啡,通过咖啡连作障碍园土壤培养幼苗,评价植株苗木质量,明确异源双根对咖啡连作障碍的缓解作用.通过双根无分隔、尼龙网分隔、双盆分隔等不同分根方式试验,明确异源双根缓解咖啡连作障碍机制,并探讨双根间在缓解连作障碍上的差异及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较连作障碍咖啡园非根际土,异源双根咖啡或同源双根咖啡经根际土培养后苗木质量指数、总的植株生物量均显著下降,连作逆境抑制咖啡生物量积累,使苗木质量变差;非根际土培养后,异源双根咖啡、同源双根咖啡的苗木质量指数和总的植株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而根际土培养后,异源双根咖啡较同源双根咖啡的苗木质量指数、大粒种根系生物量、中粒种根系生物量及总的植株生物量均显著提高.因此,连作逆境虽抑制咖啡生长,但对同源双根咖啡影响更大,异源双根通过其大粒种根系缓解连作逆境咖啡生长障碍.为进一步明确异源双根尤其是大粒种根系缓解咖啡连作障碍的可能机制,以不同分根方式培养异源双根咖啡,发现较无分隔、双盆分隔处理,连作逆境下双根尼龙网分隔后植株苗木质量佳,并且尼龙网分隔后植株的中粒种根系长势最好,说明大粒种根系化感物质促进中粒种根系生长.双根无分隔、双盆分隔后植株的苗木质量差异不显著,无分隔较双盆分隔后植株的大粒种根系长势差,即双根系在能够彼此接触的自然生长状态下,中粒种根系抑制大粒种根系生长,但这种抑制作用与中粒种根际化感物质无关,尼龙网分隔、双盆分隔后大粒种根系长势差异不显著,说明大粒种根际有无中粒种根际化感物质,对大粒种根系生长均无影响.综上所述,异源双根通过其大粒种根系减少自身在连作逆境中的化感抑制,利用其根际化感物质促进中粒种根系生长,实现根壮苗壮,达到缓解咖啡连作障碍的目的.研究结论为异源双根靠接在大田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橡胶草MADS-box转录因子基因TkSOC1-1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析MADS-box转录因子在调控橡胶草生长发育中的功能,从橡胶草种质20112中克隆TkSOC1-1基因,其ORF全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蛋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TkSOC1-1蛋白具有MADS-box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不同物种SOC1同源蛋白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TkSOC1-1与莴苣LsSOC1-1亲缘关系最近,其蛋白序列间的一致性达到87.67%.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kSOC1-1定位在细胞核中.进一步采用RT-qPCR技术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TkSOC1-1在橡胶草的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NaCl高盐胁迫处理下,TkSOC1-1显著上调表达,而在PEG-4000模拟的干旱胁迫处理下,TkSOC1-1则呈现明显下调表达.在外施植物激素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条件下,TkSOC1-1转录水平显著提高,均在处理后6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未处理的64.4倍和10.7倍;而外施脱落酸之后,TkSOC1-1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TkSOC1-1参与橡胶草对胁迫响应以及激素信号传导过程,但应对不同胁迫以及不同激素的响应机制不同.本研究为揭示TkSOC1-1基因在橡胶草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橡胶草 TkSOC1-1 表达分析 生长发育 逆境


施用茚虫威饵剂后红火蚁的蚁巢迁移及弃尸行为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在防控过程中容易引起红火蚁巢体迁移和弃尸等现象,影响防控效果。本研究对标记好的蚁巢施用茚虫威饵剂,然后定时观察新增加的蚁巢数量和工蚁弃尸量。结果表明,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后,所有处理均有新蚁巢出现,施药后5~10 d,新蚁巢大量出现,随后蚁群趋向稳定,新增蚁巢减少,至处理后25~30 d,再次出现新蚁巢。0.1%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在施药后5 d出现8个新蚁巢,药后10 d和30 d分别又新增5个蚁巢,其他时间新增蚁巢数较少。按处理剂量,药后30 d, 2种药剂15 g/巢处理出现的新巢数量均显著高于25 g/巢处理。0.1%茚虫威15 g/巢处理,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高达124.98%,0.08%茚虫威饵剂15 g/巢处理为89.05%;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处理,校正蚁巢累计增加率分别为12.00%和51.34%。施用15 g/巢饵剂后2 d开始有大量工蚁尸体被丢弃,至药后4 d弃尸量达最大值,0.08%和0.1%茚虫威饵剂处理弃尸量分别为330.5头/巢和300.2头/巢,随后呈逐步下降趋势,至14 d,弃尸量降至最低。施药后8 d内弃尸量达总弃尸量75.26%以上,至药后10 d,已达总弃尸量的90.08%以上。施用0.08%和0.1%茚虫威饵剂25 g/巢的处理新蚁巢出现较少,表明施用相对低剂量的饵剂,更容易引起蚁巢迁移。红火蚁的弃尸行为主要发生在饵剂施用后的前8 d。


剑麻AhMADS8937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毒性和自激活检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ADS-box是植物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种子休眠和萌发、根系生长、花器官发育、果实成熟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程。前期研究结果表明AhMADS8937可能参与调控剑麻株芽的发育。鉴于MADS-box蛋白能以复合体的形式调控植物发育,因此为筛选剑麻(Agave hybrid No.11648)中与AhMADS8937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构建了pGBKT7-AhMADS8937诱饵表达载体,酶切验证和测序结果表明载体构建成功。将重组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感受态,检测其对酵母菌株是否有毒性,以及是否存在自激活。结果表明pGBKT7-Ah MADS8937诱饵载体对Y2HGold酵母菌无毒性但存在自激活,5 mmol/L的3-氨基1,2,4-三唑(3-Amino-1,2,4-triazole, 3-AT)可抑制其自激活。本研究成功构建AhMADS893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为筛选与AhMADS8937相互作用的蛋白,解析剑麻株芽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打下基础。
关键词: 剑麻 AhMADS8937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毒性和自激活性


DNA分子标记在香蕉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也是全球鲜果贸易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水果。DNA分子标记在香蕉上的应用已逾30年,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香蕉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及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香蕉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香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等研究提供思路。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外泌体微小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24 CSCD
摘要: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对血浆外泌体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的影响,以期为MB-P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4月采集的健康无偿献血者全血11人份。离心获得血浆,同一人份新鲜血浆分为2份,分别制备为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MB-P病毒灭活血浆。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血浆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仪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并利用芯片技术检测外泌体miRNA的表达谱。采用qRT-PCR法对差异表达的4个miRNA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提取的两组囊泡状物质的形态特征及直径大小均符合外泌体特征。与对照组比较,MB-P组血浆外泌体中存在14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6个miRNA表达上调,8个miRNA表达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表达趋势一致。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涉及DNA结合、离子结合、催化活性等功能,并参与核酸代谢、生物合成、转录调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富集显著的功能通路与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 MB-P病毒灭活血浆和FFP外泌体miRNA存在差异性表达,血浆外泌体miRNA有望成为MB-P病毒灭活血浆质量评价的潜在参考指标。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新鲜冰冻血浆 病原体灭活 外泌体 微小RNA


不同腌制工艺对木薯嫩梢加工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木薯嫩梢(Cassava tender shoots,CTS)为对象,利用感官评价法、营养质量指数法(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了传统泡菜、芽菜、酱菜、橄榄菜、烫泡菜和盐渍菜等制作工艺对CTS腌制菜基本化学和元素组成、抗营养因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以筛选出CTS适合的腌制菜工艺。结果表明:腌制的不同工艺条件显著影响CTS腌制菜品质。其中,CTS芽菜蛋白质含量最高,为35.29 g/100 g;CTS盐渍菜大部分化学组成含量较低;CTS腌制菜所含的矿物质皆不同程度降低,其中CTS芽菜工艺减少最多(Mn、Zn、K和Mg含量分别减少71.91%、70.72%、59.20%和60.84%)。各CTS腌制菜氰化物含量在32.62~82.41 mg/kg;单宁含量较低,含量在1.07~2.33 g单宁酸/100 g;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含量在0.37~1.02 mg/kg。感官评价表明,CTS泡菜具有较好鲜味、质感和品相等,大众认可度高;INQ评价结果显示CTS盐渍菜、CTS泡菜和CTS烫泡菜的营养价值较高;PCA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3.949%,PCA综合得分结果显示,CTS泡菜、CTS橄榄菜和CTS烫泡菜综合分值较高。最后,综合感官评价、INQ评价和PCA分析评价结果,得出CTS腌制的最佳工艺为CTS泡菜制作工艺,其次是CTS烫泡菜和CTS盐渍菜制作工艺。
关键词: 木薯嫩梢 腌制菜 感官评价 营养质量指数评价 主成分分析评价


金钗石斛中一个新的木防己毒烷型倍半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金钗石斛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凝胶、反相硅胶和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并根据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11-epoxy-11,13-dihydroxypicrotoxano-3(15)-lactone (1)、2,4,6-三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2)和3-methylbutan-1-ol β-D-glucopyranoside (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木防己毒烷型倍半萜,该类化合物是金钗石斛中具有代表性的倍半萜类型。所有化合物均没有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同时化合物1也没有神经保护活性。


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捕食作用及选择偏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 Ghauri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的捕食能力和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1龄若虫不取食茶黄蓟马,2龄若虫可取食少量的茶黄蓟马1龄和2龄若虫,3龄若虫至成虫均可取食茶黄蓟马各龄若虫及成虫;海岛小花蝽3龄若虫至成虫对茶黄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由大到小均依次为5龄若虫,成虫,4龄若虫,3龄若虫,其中5龄若虫最大,取食量分别为茶黄蓟马2龄若虫31.60头/d、成虫30.80头/d;海岛小花蝽3龄若虫至成虫对茶黄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下降;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干扰反应符合HasseⅡ模型方程,当茶黄蓟马密度不变时,随着海岛小花蝽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降低;海岛小花蝽3龄若虫至成虫均对茶黄蓟马1龄若虫的喜好指数Ci>0,对茶黄蓟马成虫喜好指数Ci<0,表明其对茶黄蓟马低龄若虫有较高的捕食偏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茶黄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控潜能。
关键词: 海岛小花蝽 茶黄蓟马 捕食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捕食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