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全球专利视角下的玉米育种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本文通过对2017-2021年间全球玉米育种技术领域相关专利数据挖掘与分析,重点从主要专利布局区域、权利人、技术分布、热点分布以及高价值专利等方面分析发展动态与竞争态势。分析表明,美国是玉米育种技术的专利领先国,专利申请和高价值专利分别占全球的40%和69%,专利研发机构为跨国种业企业集团为主。我国玉米育种技术专利申请排名全球第3,研发机构以科研院所、大学为主,但高价值专利偏少,仅为美国的5.86%。提出要增强玉米育种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等3方面建议。


多抗高品质口感型番茄新品种京番309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京番309是以自交系TB0286为母本,以自交系TB0619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多抗粉果口感型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早熟;果实圆形,有绿肩,单果质量80~120 g,口感酸甜,风味浓郁,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1%,番茄红素含量31.0 mg·kg-1,VC含量158.2 mg·kg-1.具有Ty1、Ty3a、Mi-1、Sm抗性基因位点,高抗TYLCV、南方根结线虫,抗ToMV、灰叶斑病.每667 m2产量4500 kg左右,适宜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保护地种植.


基于悬浮细胞制备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安全性和免疫产生期研究
《中国家禽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悬浮细胞制备的鸡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以下简称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产生期,试验用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BX13株分别接种BHK-21和MDCK悬浮细胞,收获抗原液,制备二联灭活疫苗;采用1 mL/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进行二联灭活疫苗的安全性试验;以0.02、0.05、0.1、0.3、0.5 mL//只的剂量接种21日龄SPF鸡,免疫后7、14、21 d采血测定NDV HI和AIV HI抗体,并于免疫后21日龄攻毒进行免疫保护试验和免疫产生期试验.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对SPF鸡安全,鸡只无不良反应,疫苗吸收良好;各剂量组免疫后抗体水平均逐渐升高,免疫后 21 d NDVHI效价为6.1~8.51og2,AIVHI效价为7.5~11.21og2;免疫后21 d,0.02mL/只剂量组对两种毒株的攻毒保护率均为9/10,其余剂量组均为10/10保护.研究表明,二联灭活疫苗对SPF鸡安全,以0.1 mL/只的剂量免疫SPF鸡21 d可获得对NDV和H9 AIV的有效抵抗.
关键词: 鸡新城疫 H9亚型禽流感 悬浮培养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产生期


氧纳米气泡制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系统了解氧纳米气泡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本文就近15年来氧纳米气泡的研究进展与成果,总结了氧纳米气泡的研究概况;对氧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与性质进行了探讨;重点综述了氧纳米气泡在农业生产领域与农业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促进种子发育与作物生长、提高水产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等,农业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包括促进稻田甲烷减排、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展望了氧纳米气泡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与对策建议,包括深入研究氧纳米气泡的增氧机理及作用机制,进一步开发农业领域氧纳米气泡的制备技术,拓展氧纳米气泡技术在农业生产及环境修复中的适用性,开展氧纳米气泡的规模化应用研究等.研究成果可为氧纳米气泡的基础研究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氧纳米气泡 农业生产 农业环境 增氧 减排 面源污染


营养液臭氧消毒频次对水培苗用大白菜(快菜)生长及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抑制夏季高温造成的水培快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以京研快菜4号为试材,采用在循环营养液中通入臭氧曝气的方式,研究不同频次臭氧消毒对快菜细菌性病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通入臭氧频次的增加,营养液中细菌含量显著降低,快菜软腐病发病率也逐渐降低;不同频次臭氧处理均明显降低了营养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向营养液中通入臭氧对快菜植株生长和品质改善有促进作用,其中T2(每3 d通1次,每次10 min)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快菜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鸡舍环境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鸡舍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布置数量和位置选择,从而提高对鸡舍环境监测的效率,试验将90 个温度、湿度传感器分三层均匀分布在鸡舍中,分析舍内温度和湿度变化规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监测结果进行线性变换,根据监测点优化率与累计方差贡献率的调和评价指标确定监测点的最佳数量,计算主成分与原始数据的累计因子负荷量并以此确定最终传感器监测点位置.结果表明:八层叠层笼养鸡舍内不同监测点温度差和湿度差变异大,分别可达5~8℃和25%~35%.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剔除邻近点后,确定了6 个温度监测点(25,35,52,61,79,83 号)和7 个湿度监测点(1,16,32,50,52,61,79 号)为最优监测点,其中 52,61,79 号既是温度监测点又是湿度监测点,共 10 个监测点,在这10 个监测点处安装传感器,对应的温度和湿度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 0.94 和 0.89,并通过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验证了选择结果的合理性.说明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的监测点数量和位置可有效代表蛋鸡舍温度、湿度的空间变异性,提高蛋鸡舍环境监测效率.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温度 相对湿度 监测点布置 八层叠层笼养


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细菌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针对我国设施栽培西瓜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土壤理化性质劣变等问题,探究微生物菌剂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及土壤营养改良的作用。【目的】研究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方式对设施栽培西瓜根际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黑曲霉菌剂不同处理对西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分析化学方法测定西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解析驱动西瓜根际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主要理化因素。【结果】黑曲霉菌剂(Y)、氨基寡糖素水剂(A)及黑曲霉菌剂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YA)处理,细菌α多样性指数如Chao1、ACE和Shannon等较对照均有所增加;不同处理西瓜根际优势细菌在门水平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其中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依次为A(28.26%)>Y(26.74%)>YA(22.61%);黑曲霉菌剂处理西瓜根际土壤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和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相对丰度较对照明显提高到4.06%和2.43%,氨基寡糖素水剂处理中根际土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显著提高(P<0.05),不同处理组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相对丰度较对照均有所提高;黑曲霉菌剂单独或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处理,西瓜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pH、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与西瓜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假单胞菌科相对丰度与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黑曲霉菌剂在设施栽培西瓜种植中单独或与氨基寡糖素水剂配施处理,具有提高西瓜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群相对丰度、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该结果为黑曲霉菌剂产品开发及在设施栽培西瓜种植中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黑曲霉菌剂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土壤肥力 西瓜


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物油多元醇的物化性质是影响聚氨酯材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主要因素.尝试通过改变亲核试剂甲醇用量调节棕榈油多元醇羟值、黏度等物化指标,研究多元醇物性、聚氨酯性能与肥料养分控释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为优化棕榈油基聚氨酯包膜性能,降低可降解包膜肥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饱和度高的棕榈油为起始原料,采用环氧开环法,通过调节甲醇用量(醇油比为 0.4∶1~1∶1),合成了 4 种棕榈油多元醇,标记为POP1、POP2、POP3、POP4;以上述多元醇为原料,通过原位反应成膜技术制备了 4 种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尿素,依次标记为PCU1、PCU2、PCU3、PCU4.研究了甲醇用量对棕榈油多元醇羟值、酸值、黏度、分子量及官能度的影响,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TG)等表征手段,系统分析了甲醇用量对棕榈油多元醇及其膜材微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质量法和水泡法,测试包膜的吸水率和肥料氮素累积释放率,分析甲醇用量对包膜耐水性和控释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包括含 3 个包膜浓度的发芽试验,评价包膜的安全性.[结果]通过调节甲醇用量合成了羟值范围在 101~132 mgKOH/g、黏度范围在 365~618 mPa·s、官能度在 1.89~2.73 的棕榈油多元醇.FTIR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棕榈油多元醇为聚醚酯多元醇,且随着甲醇用量的增加,多元醇分子中羟基官能团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分子的主体结构没有变化.当醇油比为 0.8∶1~1∶1 时,棕榈油多元醇羟值约为 130 mgKOH/g、黏度小于700 mPa·s,官能度大于 2,且制备的包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在无助剂包覆且包衣率为 3%时,所制包膜尿素PCU3 和PCU4 氮素初期释放率约为 7%,释放期为 20 天以上.试验证实包膜对种子萌发及作物生长没有不良影响.[结论]最佳甲醇和棕榈油比范围为 0.8∶1~1∶1,在此比例下的棕榈油多元醇羟值约为130 mgKOH/g,官能度大于 2,黏度小于 700 mPa·s,以其合成的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材料的控释性能良好,棕榈油含量大于65%.


记忆永恒-深切缅怀恩师王运华先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2年12月15日晚,首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我浑身难受,咳嗽、发烧、喉咙痛痒,几乎一夜未眠。就在渐渐迷糊时分,16日清晨6点不到,一阵手机电话铃声把我惊醒,很不情愿地拿起手机,原来是同门好友赵竹青打来,他心情沉重而伤感地告诉我,王运华先生去世了!犹如晴天霹雳,我惊了几秒才缓过神来,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就在半月之前,我还通过视频与先生和先生的儿子讨论88岁或者90岁大寿的事情。当时我建议2023年88寿过周岁,2024年90寿过虚岁。谁知道这都成为不可能了。呜呼哀哉!可恶的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