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监测试验,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2011年4月—2015年3月,河村4年大气活性氮NH_3、HNO_3、NO_2、颗粒态NO_3~-(pNO_3~-)、颗粒态NH_4~+(pNH_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以2011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2014年的最低。2011年4月—2015年3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由此可知,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年雨水中NO_3~-、NH_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以2012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2014年最低,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4年湿沉降中不仅NO_3~--N和NH_4~+-N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说明降雨量对NO_3~--N和NH_4~+-N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活性氮 干沉降 湿沉降 年度变化 旱作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敏感基线建立及抗性突变体适合度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建立了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室内筛选获得了9株抗戊唑醇突变体,对其适合度进行了测定,为指导戊唑醇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理论依据。在山西省5个地市未使用过戊唑醇及同类药剂的果园中采集分离得到64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其EC50值在0.768 7~2.673 8μg·mL~(-1)之间,平均值为1.622 4±0.558 2μg·mL~(-1),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可作为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通过紫外线(UV)诱导获得低抗突变体6株,药剂驯化获得中抗突变体3株。2株中抗突变体抗药性可稳定遗传;低抗突变体在无药剂胁迫时,药剂敏感性上升。抗性突变体适合度测定结果显示,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分生孢子竞争力均低于敏感菌株。突变体在无药情况下致病力比敏感菌株弱。

关键词: 苹果斑点落叶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性突变体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嘎啦’苹果花药培养种质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是农作物包括果树育种中种质资源创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苹果是染色体高度杂合且自交不亲和树种之一。在当前苹果主栽品种中,‘嘎啦’具有早熟、丰产、稳产、多抗的优良性状,是苹果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花药单倍体育种也是苹果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嘎啦’苹果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并获得纯合再生植株,为创制新的纯合体种质资源,加速苹果新品种培育进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嘎啦’苹果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早期的花药(未开放的花蕾),低温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经胚状体诱导,分化培养形成再生苗,再经生根培养获得花药再生植株。之后利用FACS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取再生植株叶片分离DNA,选用80个来源于苹果HIDRAS数据库的SSR标记对所有植株进行PCR扩增,经过凝胶电泳和荧光毛细管电泳鉴定再生植株纯合基因型。移栽成活后,对每个再生株系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过去3年中,共接种的74 200个‘嘎啦’花药,从未被污染的5万多个花药中成功诱导形成386个胚状体(胚状体诱导率0.7%),经分化培养获得64株再生苗(植株再生率16.6%),最终经生根培养、移栽获得30个成活再生株系。其中包括28个二倍体株系,1个单倍体株系和1个四倍体株系。SSR标记用于纯合性鉴定,PAGE结果表明再生株系均为花粉(小孢子)单倍体细胞来源。为了鉴定这些再生植株基因型,从80个SSR中筛选出17个SSR标记(其余SSR标记不具有多态性或带型杂乱)对所获得的30个再生株系进行基因型鉴定。17个SSR标记所对应的PCR扩增物能有效区分鉴定不同再生植株基因型。继代培养60 d后的形态学观察显示不同再生株系的株高、叶长、叶宽等特征差异明显。不同二倍体纯合植株的植物学特征也存在差异:Gala 5植株相对较高,叶基变宽,叶尖渐尖;Gala 7叶片变小、变厚,叶柄变短且基部宽大,叶色深且有很强的光泽度;Gala 18叶片较小,叶数较多。纯合二倍体再生植株长势弱于‘嘎啦’杂合供体,但强于单倍体和纯合四倍体。【结论】采用优化花药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一批苹果纯合体再生植株种质并建立了SSR标记鉴定体系。这些新的种质很大程度丰富了苹果育种亲本种质资源,为挖掘‘嘎啦’苹果优良性状基因提供了重要材料,为后期的田间性状筛选,杂交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嘎啦苹果’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 SSR标记 纯合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葵菌核病抗性及抗性配合力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了解现有食葵亲本材料的菌核病抗性及抗性配合力,以及用这些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后F1的抗病表现,从而为亲本的合理选配提供依据。试验采用6个食葵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6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36个杂交组合。翌年,种植12个亲本及36个F1,于盛花期接种核盘菌,通过比较亲本间、亲本与F1、F1间的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及相对潜伏期差异,分析了食葵的菌核病抗性及抗性配合力。结果表明:供试的绝大多数亲本材料对菌核病不具备抗性,仅有少部分表现中等抗性,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供试的绝大多数材料从亲本到F1抗病能力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发病率下降,病斑面积缩小,发病时间推迟,并且F1中出现高抗材料,表现出明显的抗病优势;不同亲本间的抗性配合力差异较大,亲本本身的抗性表现与抗性配合力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亲本本身抗病较强、抗性配合力又较高的材料是最理想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食葵 菌核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调节作用,通过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水、肥喷施量下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逆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的产量、干热风抗性与叶面肥用量和喷施水量均密切相关。孕穗期喷施"金太龙"叶面肥的增产作用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尤其是千粒重。喷施水量较低时,提高叶面肥用量不利于增加粒重,低叶面肥用量则可保证冬小麦高产和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喷施水量较高时,提高叶面肥用量有助于延长旗叶功能期,有利于增加粒重。综合来看,孕穗期"金太龙"叶面肥用量为3kg·hm~(-2)、喷施水量225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对干热风的抗性最好。

关键词: 冬小麦 叶面肥 产量 干热风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砧木新品种‘Y-3’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Y-3’是从晋西北野生山定子中,利用大群体实生选育方法筛选的苹果砧木新品种。该砧木植物学性状与普通山定子无明显差异,叶片反卷是其明显特征。‘Y-3’做中间砧嫁接品种成龄树高470 cm左右,属于半矮化砧,且树体生长健壮、一致;嫁接品种虽略有小脚现象,但嫁接口紧密牢固,无风折、劈裂等现象;一般第4年可形成产量,7 a生‘长富2号’株产可达35 kg;在山西省晋中地区,当年栽植苗木不用任何防护措施即可安全越冬,且翌年不发生抽条,抗寒、抗旱能力强于‘M9’;做中间砧嫁接‘长富2号’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酸含量分别为252 g、15.2%、8.3kg·cm-2、0.392%,果实综合品质优于普通乔砧。在新疆、陕西北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区域试验表明,‘Y-3’适宜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栽培,尤其适宜黄土高原山地、丘陵地区栽植。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新品种 ‘Y-3’ 抗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成团泛菌XM2抗菌蛋白抗真菌特性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成团泛菌XM2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和生长速率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中抗菌蛋白的最佳硫酸铵沉淀质量浓度和抗真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抗菌蛋白最佳硫酸铵沉淀质量浓度为209.4 g·L-1;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对梨黑斑病菌、辣椒疫病菌、西瓜枯萎病病菌以及辣椒枯萎病菌具有90%以上的抑菌活性;在温度低于80℃、pH值为4~9.5、紫外照射24 h以及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后均可保持85%以上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成团泛菌XM2 抗菌蛋白 抗真菌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关键词: 草炭土 醋糟 谷糠 高粱壳 采收时间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激素对獭兔生长性能及皮毛质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激素对獭兔生长性能及皮毛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55~6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生长獭兔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0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不同水平褪黑激素(10、25、4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99 d。结果表明:60~150日龄,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90、120、130、150日龄各试验组被毛密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0 mg/kg试验组臀部、肩部、腹部的皮张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褪黑激素能够提高獭兔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同时提高獭兔被毛密度,促进獭兔皮张提前成熟。

关键词: 獭兔 褪黑激素 生长性能 毛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驯化和品种改良所选择的关键基因及其特点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15~20年作物基因组学迅速发展,特别是第2代测序技术的普及,显著降低了测序成本,使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和单元型区段(也称单倍型区段)分析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对系统生物学、遗传学、种质资源学和育种学影响最为深刻,使其进入基因组学的全新时代。一批驯化选择基因的克隆,特别是对一些控制复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的解析,更清晰地揭示了作物驯化和品种改良的历史,提升了人们对育种的认知,推动育种方法的改进。驯化和育种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驯化选择常常发生在少数关键基因或位点,对基因的选择几乎是一步到位;而现代作物育种虽然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其对基因组影响更为强烈,是一些重要代谢途径不断优化的过程。随着生态环境或栽培条件的变化,育种选择目标基因(等位变异)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调整,因此对基因(等位变异)的选择是逐步的。此外,强烈的定向选择重塑了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使其亚基因组与供体种基因组明显不同。在群体水平上,系统分析驯化和育种在作物基因组和基因中留下的踪迹,凝炼其中的规律,将为品种改良和育种提供科学理论和指导,本文也简要介绍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规律"的基本研究思路。

关键词: 作物基因组 驯化 育种 关键基因 单元型区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