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优质高产杂交稻两优3773高产制种技术

福建稻麦科技 2012

摘要:两优3773是用水稻核不育系152S与自育的恢复系R173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两优3773亲本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稻 两优3773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边虎尾兰炭疽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福建热作科技 2012

摘要:对金边虎尾兰炭疽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和采用温室大棚栽培防病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3.8%氢氧化銅水分散粒剂、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75%多.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金边虎尾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83.87%。而采用温室大棚栽培防雨避病对金边虎尾兰炭疽病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金边虎尾兰 金边虎尾兰炭疽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小鹅瘟病直接荧光诊断试剂的研制

畜牧兽医杂志 2012

摘要:将抗番鸭GPV单抗腹水采用透析法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成抗GPV荧光抗体,研制检测GPV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结果显示GPV荧光抗体仅与GPV阳性的组织切片或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与番鸭细小病毒(MP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鸭副粘病毒(DPM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正常番鸭组织切片不反应;与间接荧光方法的符合率为92.9%。表明GPV荧光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番鸭小鹅瘟病。

关键词: 番鸭小鹅瘟 荧光抗体 直接免疫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 γ射线诱变选育决明新品种—闽育1号圆叶决明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闽育1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u No.1)是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闽引圆叶决明,经过多代筛选选育而成的决明新品种,2011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1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10000~15000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in)增产20.70%,差异极显著,种子产量220~32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01%,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9.15%,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种植。

关键词: 闽育1号圆叶决明 辐照 品种选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一点叶蝉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桃一点叶蝉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桃一点叶蝉各虫态(龄)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4.33±0.08)℃、1龄若虫(4.78±0.32)℃、2龄若虫(3.05±0.22)℃,3龄若虫(3.78±0.28)℃、4龄若虫(5.00±0.31)℃、5龄若虫(5.00±0.26)℃、成虫产卵前期(3.63±0.56)℃、全世代(8.33±0.05)℃;有效积温分别为:卵(333.33±3.75)℃、1龄若虫(108.70±3.54)℃、2龄若虫(121.95±2.93)℃、3龄若虫(121.95±2.83)℃、4龄若虫(108.70±3.83)℃、5龄若虫(166.67±3.00)℃、成虫产卵前期(40.32±4.20)℃、全世代(833.33±6.00)℃。根据福建省福安市气象资料和桃一点叶蝉的越冬习性,推算出桃一点叶蝉在福建省福安市年发生5-6代。

关键词: 桃一点叶蝉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柑桔业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中国果业信息 2012

摘要:柑桔是福建省的重要果树.福建最早栽培柑桔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其后唐宋、元明清时期均有大力发展;民国至解放战争期间,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福建柑桔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福建柑桔业才得到全面发展.回顾与反思福建柑桔业的发展历史,旨在"古为今用",为探索适合福建柑桔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福建省 柑桔业 历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佛手瓜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影响佛手瓜SRAP扩增反应的主要因子,建立佛手瓜SRAP反应的优化体系,利用SRAP技术对福建省10个佛手瓜栽培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出10对具有较高扩增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条带114条,其中62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54.3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0.20时,可将10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遗传距离为0.35时,10个品种聚为一类,表明10个佛手瓜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佛手瓜 亲缘关系 SRAP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IFN-α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2

摘要:根据GenBank中鸭IFN-α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94229)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并以鸭β-actin基因(GenBank登录号:GU564232)为内参,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检测鸭IFN-α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方法(RT-PCR)。将IFN-α和β-actin基因分别克隆至pMD18-T载体上,鉴定出阳性重组质粒为标准品(p-IFN-α和p-β-actin),分别建立番鸭IFN-α和β-acti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Ct值在13.27~27.54与11.86~25.32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r>0.99),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均各自只出现1个特异性单峰,无引物二聚体,Tm值分别为(93.6±0.26)℃和(85.3±0.1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9.37×102copies/μL和3.71×101copies/μL,检测周期从样品的处理到荧光定量PCR结束仅需4 h左右。本研究建立的鸭IFN-α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周期短,为番鸭IFN-αmRNA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番鸭 IFN-α β-act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黑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生物黑炭0(CK)、8、16、32、64t.hm-25个水平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用量的生物黑炭处理与CK处理相比,0~20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0.19~1.72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0.79~3.96cmol.kg-1,土壤盐基饱和度提高20.98%~173.67%,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80~2.46cmol.kg-1;20~40cm土层土壤pH提高0.05~0.61个单位,土壤交换性酸降低0.20~2.14cmol.kg-1,土壤盐基饱和度提高27.72%~56.5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57~1.12cmol.kg-1。土壤改良效果随生物黑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对0~20cm土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大于20~40cm土层土壤。施用生物黑炭各处理春茶鲜叶产量分别为CK的106.61%、105.62%、99.89%和99.23%,各处理及与CK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生物黑炭 土壤酸化 土壤改良 茶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台葡萄种植关键技术比较与合作思考

台湾农业探索 2012

摘要:以2011年5月16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台湾21世纪农业发展基金会在福建省福安市召开的海峡两岸葡萄科技合作恳谈会为契机,总结比较了闽台葡萄种植的五项关键性技术,并对闽台葡萄产业的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闽台 葡萄 种植技术 技术交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