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扑·乙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40%扑·乙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40%扑·乙乳油对大豆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45d杂草总防效为81 21%~88 34%,鲜重抑制效果为80 29%~88 21%。随使用剂量增加,药效逐渐提高,以400g 667m2防效最好,而且对大豆出苗及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增产幅度为10 85%~14 55%。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与产量潜力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4
摘要:在吉林省玉米主产区最优生产条件下 ,采用最佳技术措施 ,创建出小面积单产超过 10 0 0 kg的超产田 ,初步明确了所需土壤、气候条件及超高产群体的主要生育指标 ,对主产区现阶段最高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研究途径 ,为今后的超高产研究打下了基础


分离基因的有效手段-mRNA差异显示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开始应用至今已经有10年了。在此期间,此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简要综述了差异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优越性、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技术改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农业科技管理 》 2004
摘要: 第一部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矛盾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1.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成就。197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1999年世界9种主要农产品我国有6种居世界第一位。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方式培肥黑土 ,研究微生物量P在作物生长季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微生物量P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P分别为M48 75~ 4 7 6 8mg·kg-1,M2 3 0 2~ 37 16mg·kg-1,NPK 1 5 9~ 10 6 2mg·kg-1,CK 0 76~ 6 74mg·kg-1之间 ,波动性较大 .M4、M2 处理微生物量P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黑土微生物量P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P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微生物量P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除全钾外 ) ,植物氮、磷、钾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黑土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吉林省杂粮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杂粮作物 》 2004
摘要:概述了吉林省杂粮作物生产现状、产业发展优势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生产实际提出了吉林省发展杂粮作物的主要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