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同位素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E、L-值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对土壤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测定中,同位素示踪(稀释)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对土壤中污染重金属及痕量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精确、快速的测定。本文就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有效性(E、L-值)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可以预料,随着同位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同位素技术进行土壤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有效性的测定将在现代环境分析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同位素技术 E-值 L-值 有效性

再议玉米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及配套栽培技术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系统介绍了耐密型玉米品种概念的由来、耐密型的内涵和特征及耐密型品种的选育鉴定方法,并提出了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加快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进程,大力推广和种植耐密型玉米品种,并辅以配套栽培技术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

关键词: 玉米 耐密型 选育鉴定方法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方有机果园害虫防治建议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面临有机果园不准使用化学合成农药的限制,果树害虫防治成为瓶颈问题。根据北方有机果园常见害虫的发生时期、发生代数、越冬虫态、越冬场所、生物学习性等特点,归纳总结了适用于有机果园采纳的苹果、梨、桃、板栗、核桃、柿害虫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 有机农业 有机果园 害虫防治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与草地雀麦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差异,探索植物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与草地雀麦,对坡地水土流失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是,与玉米相比,草地雀麦的叶面积指数和覆盖度可在雨季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早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草地雀麦0~10 cm土层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是玉米的2.88倍,可以显著提高自然降水的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使坡地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8.2%和99.9%,保水、固土能力是玉米种植的5.2倍和1.5倍,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玉米 草地雀麦 水土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对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绿盲蝽 生境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及对寄主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洲小车蝗痘病毒(Oedaleus asiaticus entomopoxvirus,OaEPV)作为一种增效剂,分别与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若虫,统计致死中浓度LC50和其混合使用后的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抗性有关的两种重要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OaEPV与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OaEPV与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无明显的增效作用,OaEPV与马拉硫磷混用,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42倍。混剂感染亚洲小车蝗,除与溴氰菊酯混用外,虫体的中肠部位CarE的比活力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OaEPV与马拉硫磷混用下降了4.21倍,抑制作用最大。当OaEPV与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用后,中肠部位GSTs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脂肪体部位CarE和GSTs的变化无一定的规律性。结果提示痘病毒与农药混合处理时,病毒主要通过抑制中肠部位CarE比活力而增加了农药的杀虫效果。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 化学杀虫剂 增效作用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户认知分析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Optimal Scaling模型对54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生产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内容及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图案的了解情况。分析表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内容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案了解非常清楚的农户分别占3.0%和6.3%;有68.5%的农户认为市场上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不合格化肥多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农户目前最急需的是政府提供技术指导(占71.2%)。建议政府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监管的力度,引导生产者诚实守信、合法经营;通过与生产技术培训相结合,强化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示范效果;建立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倾力打造诚信体系。

关键词: 农户 农产品质量安全 认知 行为

甜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甜玉米高产品种氮素积累和分配的规律,阐明不同生育阶段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分析了22个甜玉米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拔节期、开花期和鲜食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和分配量。结果表明,甜玉米品种不同阶段的氮素积累和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植株氮素含量逐渐下降,氮素积累量逐渐上升,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以拔节到开花期最高;氮素在开花前主要分布在叶片中,在开花后开始由叶片逐渐向果穗转移。到鲜食期,甜玉米不同品种果穗中氮素分配量最高,占全株氮素总积累量的41.32%,其次为子粒,氮素分配量占全株氮素积累量的28.53%。高产品种拔节至鲜食期氮素积累量高,鲜果穗高产品种在鲜食期叶片和子粒中的氮素分配较高,鲜子粒高产品种在鲜食期叶片和雄穗中氮素分配量较高且轴中氮素分配量较低。鲜果穗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主要是由于其减少了开花至鲜食期的氮素积累量,其次是减少了拔节至开花期的氮素积累量,且其在鲜食期叶片、轴和叶鞘中的氮素分配量较少。鲜子粒氮素利用效率和各阶段的氮素积累量及鲜食期各器官的氮素分配量无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甜玉米 氮素积累 氮素分配 基因型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领域的专家知识多是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难以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这给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种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的不足,介绍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数据仓库来存储各种来自异质的信息源的数据,利用联机分析处理实现多维数据分析,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仓库中获得新的农业知识,以丰富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库。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采用了SQL Server分析服务,实现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以及应用程序的紧密耦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效率。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温室决策支持系统。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 数据处理 联机分析处理 决策支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新型农民的内涵浅谈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众多措施。但从北京郊区农民培训的效果上来看,如何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出真正的新型农民,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浅析新型农民的内涵,并从培训资源的制作及培训的开展两大方面讨论了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新型农民 农民培训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