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交配型基因的遗传分析
《食用菌学报 》 2000
摘要:从我国使用的 19个主要香菇栽培菌种中制备了 2 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 ,以此为材料 ,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 ,在交配反应和RAPD两个水平上对这 19个菌株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2 5种原生质体单核体两两配对共 30 0个组合 ,其中不亲和性反应为 110对 ,占配对总数的 36 .7%。根据交配反应结果 ,2 5个单核体可分为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这些结果从交配型角度证明 ,这 19个菌株具有十分狭窄的以交配型基因为标记的遗传背景。RAPD反应和聚类分析中 ,这三大类群、7个交配型组基本上都能聚为一类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验证了交配型分析的结果 ,也为交配型基因在菌种鉴定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香菇 遗传相似性 原生质体单核体 交配型基因 RAPD


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比较了几种乳腺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特点。实验证明 :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种植法均可用于培养牛原代乳腺细胞。其中 ,胶原酶消化法容易得到均匀的乳腺细胞 ,且上皮细胞所占比例也比较高 ;组织块培养法不容易丢失、损伤上皮细胞 ,但上皮细胞长出较晚 ,且占比例较低 ,然而 ,用于培养小动物乳腺组织具有优势 ,并且可结合组织块转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上皮细胞 ,用此方法本实验获得了牛乳腺上皮细胞富集的细胞系 ;同时讨论了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 ,提出终未分化的腺上皮细胞已不再分裂增殖的观点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保纯和繁种技术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在上海生态环境中 ,对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保纯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无隔离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的异交率为 18.0 %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品种种植点间距离越大 ,异交率越小 ,超过一定范围则异交率变化不明显。单株套袋自交保纯效果最好 ,网罩隔离和自然隔离保纯效果无异 ,不隔离、不套袋保纯效果差


草菇组织分离物的遗传变异研究
《食用菌学报 》 2000
摘要:比较分析草菇组织分离物与出发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性状和同工酶酶谱 ,发现两者在出菇性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遗传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组织分离进行草菇菌种的提纯、复壮及利用遗传变异的积累选育新菌株 ,应特别慎重


上海市早熟甜油桃新品系选育简报
《果树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获得3个早熟甜味油桃新品系沪油002、沪油003及沪油018.三品系均能自花结实,果实生育期分别为80、85、90 d左右,单果重平均100、106、183g,果肉白色或黄色,味甜,多湿气候下裂果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