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烟草赤星病菌与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30℃和20~25℃;pH6~9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烟草赤星病菌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能力明显大于黑斑病菌;两病原菌对硝酸铵、硫酸铵和干酪素的利用情况基本相同,利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素、硝酸铵、硫酸铵;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蔗糖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对两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无差异;扑海因和代森锰锌能完全抑制两病原菌的营养生长,百菌清和翠贝对两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甲基托布津对赤星病菌的抑制能力强于对黑斑病菌的抑制能力。


贵州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2007~2009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109个优良组合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成分因子分别是单穗粒重、生育期、百粒重、株高、穗行数和海拔;利用各因子作为自变量,玉米产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一个产量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R)为0.756,各因子对生产量影响的大小为单穗粒重>生育期>海拔>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玉米高产育种应加强种质的创新与改良,注重粒重、穗行数、生育期和株高的选择,并把遗传改良的重点放在单穗粒重上。


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黔辣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辣椒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增产效应,提高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水平,对黔辣2号进行了白色、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比对照露地栽培辣椒挂果期长,果实成熟早,生育期延长5~8 d,提前早熟6~10 d,株高提高4.24~5.96 cm,分枝层数多1.68~2.33层,单株结果数多10.17~13.42个,单果干重增重0.08~0.13 g,千粒重增重0.05~0.1 g,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分别较露地栽培增产34.55%和23.64%,分别增收1 142.38元/667m2和737.42元/667m2,经济效益较明显。


杂交水稻不育系紫A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具有隐性紫叶标记性状的水稻不育系紫A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加快水稻不育系紫A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应用,选取4个不育系和7个自育恢复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组28个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A的一般配合力与其他3个不育系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其穗总粒数、穗实粒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值在4个不育系的第1、第2位,在改善穗粒数方面的作用明显,易选育出大穗型的组合。特殊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不同不育系组合间及同一不育系组合不同性状间的表现较为复杂,基因互作具有多样性。


贵州规模化猪场主要传染病免疫程序的设计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1
摘要: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传染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使规模化猪场疾病控制和净化越来越困难。由于猪的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导致大小猪的死亡,更重要的是使生产性能下降。做好猪群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止疫病流行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养猪场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在免疫预防中,疫苗质量和相应的免疫程序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为了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1~11〕,根据贵州的8个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种类、流行季节、发病年龄等因素,通过分析,建立符合本地区猪群实际情况,对规模化猪场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进行了设计,现介绍如下。


基于RBT与SAT控制奶牛布氏杆菌病的效果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筛、试管凝集试验(SAT)确诊并捕杀阳性者对奶牛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的控制效果,2009-2010年,持续监测12个感染程度各异的新建奶牛群。结果表明,当牛群初始感染率较低时,借助RBT与SAT能在较短时期内有效控制并净化布氏杆菌病;但在牛群感染率较高的情况下,上述手段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扩散。减毒活疫苗模拟感染试验进一步证实,RBT和SAT阳性结果的出现严重滞后于牛群真实感染,这可能是其不能有效防控布氏杆菌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