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适合早期诊断的非洲猪瘟sIgA抗体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烈性猪传染病,其极高的传染性和发病率给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ASF疫苗,因此早期监测是防控ASF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建立敏感、快速的ASF现场即时检验方法,对维护生猪产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氨基和羧基的偶联反应制备量子点微球(quantum dot microsphere, QDM)偶联ASFV重组抗原蛋白p30的检测探针和QDM-兔抗鸡IgY质控探针;接着在检测线和质控线分别固定鼠抗猪IgA-Sc片段抗体和鸡IgY蛋白制备侧向流免疫试纸条;待检动物口腔液中的ASF sIgA抗体经QDM-p30捕获可被固定至T线。将ASFV阳性口腔液以2倍梯度稀释,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通过检测其他几种常见猪病病毒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检测ASFV阴性和阳性动物的口腔液临床样本评价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能。该方法特异性好,与PRV、CSFV、PRRV不存在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出稀释度可达1∶64;耗时短,可在20 min内完成检测;操作便捷,无需侵入式采样;检出时间早,人工感染最早可于感染后第6天检出。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口腔液中ASF sIgA抗体的现场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POCT)量子点免疫试纸条,为ASF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补充。

关键词: 非洲猪瘟 sIgA抗体 量子点免疫试纸条 现场即时检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逆境下施用缓释肥及其减氮处理对水稻生长、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盐逆境下缓释氮肥类型及其减氮处理对水稻生长、穗部性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南粳5055 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土壤含盐量 1.5g/kg.共设置 8 个处理:不施氮肥对照(CK)、施常规尿素处理(CG)、施大颗粒尿素处理(HFA)、施大颗粒尿素减氮 10%处理(HFA-10)、施大颗粒尿素减氮 20%处理(HFA-20)、施硫包衣尿素处理(HFB)、施硫包衣尿素减氮 10%处理(HFB-10)、施硫包衣尿素减氮 20%处理(HFB-20).研究结果表明,与CG处理相比,HFA-20 处理茎蘖成穗率显著提高 21.36%(P<0.05),HFA-20 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分别提高5.44%、7.41%(P>0.05),HFA-20 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显著提高了 34.01%(P<0.05).同一缓释肥处理而言,与HFA、HFA-10 处理相比,HFA-20 处理水稻千粒质量显著提高(P<0.05);与HFB、HFB-10 处理相比,HFB-20 处理水稻千粒质量显著提高(P<0.05).缓释肥及其减氮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与CG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与CG处理相比,HFA、HFA-20、HFB-10、HFB-20 处理稻米胶稠度显著提高(P<0.05),其中 HFA-20 处理胶稠度最高为80.00 mm.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盐逆境下施用大颗粒尿素减氮 20%处理可使水稻不减产并对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氮素利用率及食味品质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滩涂 缓/控释肥 氮肥减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二次PCR检测草莓炭疽病菌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开发了一种基于PCR的草莓炭疽病致病菌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samense)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暹罗炭疽菌及24种真菌的ITS区序列,设计了1条反向特异引物CsiaR,结合引物CgInt可仅从暹罗炭疽菌中扩出约400 bp片段。对不同浓度暹罗炭疽菌DNA溶液进行检测,第1轮和第2轮PCR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0 pg/μL和5 fg/μL;对接种不同浓度暹罗炭疽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的草莓样本(接种48 h,症状未出现)进行检测,低于1.0×10~4个孢子/mL的处理无法检出;对田间随机采集的草莓样本检测时,PCR检测阳性的样本(含有症状和无症状)中均可分离到暹罗炭疽菌。总体来说,本方法可用于草莓中暹罗炭疽菌的早期、快速及准确检测,从而为草莓炭疽病的及时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莓 炭疽病 暹罗炭疽菌 ITS序列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的抗病毒活性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原核表达纯化的山羊α干扰素(IFN-α)对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的抗病毒活性。通过分析山羊IFN-α的序列特点,比对不同种属IFN-α的同源性,进而构建山羊IFN-α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去除信号肽基因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gIFN-α,将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 (DE3),IPTG诱导后镍柱及亲和纯化获得山羊IFN-α。利用RT-qPCR测定山羊IFN-α作用于牛肾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 MDBK cell)后6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利用TCID50及Western blot测定其对CPIV3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山羊IFN-α蛋白含量为0.20 mg·mL-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 ku,与预期结果相符。RT-qPCR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MDBK细胞后,可显著刺激RSAD2、STAT1及ISG15等6种ISGs基因的转录上调。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山羊IFN-α显著下调MDBK细胞中CPIV3的病毒滴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山羊IFN-α孵育显著下调CPIV3非结构蛋白C的表达水平。山羊IFN-α对CPIV3在MDB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扩展了I型干扰素的研究范围,为CPIV3等反刍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山羊IFN-α 原核表达 ISGs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 抗病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施“一户一田”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506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探究“一户一田”对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方法]文章基于山东省506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基准回归、异质性分析、内生性讨论研究“一户一田”对农户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结果](1)实施“一户一田”对农户非农就业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施“一户一田”村组的农户非农就业人数更多。(2)异质性分析表明,实施“一户一田”对经济关联度高的农户非农就业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村庄距离县城近的农户实施“一户一田”后非农就业人数增加更多。(3)在选用村干部支持率作为“一户一田”的工具变量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4)实施“一户一田”可能在增加非农就业人数的同时提升非农就业质量。[结论]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在即,政府应给予村组和农户更多自主权,允许并鼓励适宜地区通过实施“一户一田”缓解农地细碎化问题,减少农业劳动时间,促进农户非农就业,进一步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一户一田” 土地调整 非农就业 工具变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耐低钾基因型苗期筛选及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甘薯苗期耐低钾能力评价体系,筛选耐低钾和低钾敏感型甘薯材料,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了低钾胁迫(0 mmol L–1 K2O)和正常钾处理(10 mmol L–1 K2O),对来自国内外不同薯区的214份甘薯品种(系)材料进行培养,收集生物量、钾积累量、钾含量、钾利用效率等11个性状表征值,计算各指标耐低钾胁迫指数.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甘薯材料耐低钾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甘薯材料在2个钾水平下的生物量和钾吸收利用特征均有明显差异;低钾胁迫下地上部干重(SB)、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SBI)、根系干物质增加量(RBI)、总干物质增加量(PBI)、地上部钾积累量(KAS)、根钾积累量(KAR)、总钾积累量(KAP)、地上部钾含量(KCS)和根系钾含量(KCR)等9个指标与正常钾处理相比均降低29%以上,而根冠比(RSR)和钾生理利用效率(KUE)分别提高29.63%和120.56%.低钾胁迫下,不同甘薯材料的SB、SBI、PBI、KAS、KAP、KCS、KCR和KUE等8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正常钾处理.对11个指标的耐低钾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86%;11个指标的耐低钾敏感指数均与耐低钾综合评价值(Y)极显著相关.选择了SBI、RBI、PBI、KAS、KAR、KAP等6个指标作为筛选评价指标,根据聚类热图分析将214份甘薯材料划分为耐低钾型、中间型和不耐低钾型;方差分析表明,耐低钾型品种与其他类型品种相比具有较高的耐低钾胁迫指数,Y值也排列前位,验证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综合本研究结果,SBI、RBI、PBI、KAS、KAR、KAP等6个指标可作为甘薯苗期耐低钾能力筛选的首选指标;筛选出甘薯苗期耐低钾能力最强的6个品种,分别为济紫薯18号、广紫薯2号、龙薯710、泰中6号、胜利百号、龙薯9号.

关键词: 甘薯 耐低钾胁迫 品种筛选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逐渐成为我国蔬菜种植业的主力,设施蔬菜土壤成为典型农业土壤之一,其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受到广泛关注。由于设施环境的特殊性以及设施栽培中不合理的施肥手段,长期连作下极易使土壤质量严重下降。本文阐述了长期施用化肥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并与短期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长期单施化肥造成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状劣化、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变及酶活降低,为设施蔬菜土壤带来的负面效应均不利于作物生长,从而进一步综述了有机肥替代施用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替代施用优化了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并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有益微生物占比和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目前相关结果在研究时限和内容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有机肥替代施用对于设施蔬菜土壤的综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以期为设施蔬菜合理施肥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设施蔬菜 土壤 有机肥替代 长期施肥 土壤理化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不施磷肥(N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在甘薯膨大期采集储藏根与纤维根根际土壤,测定化学性质,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1)施肥处理改变了两类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储藏根和纤维根的根际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M>NPK>NK处理,有效磷(AP)含量表现为NPK>NPKM>NK (P<0.05),同一处理两类根际间只有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纤维根和储藏根的根际土壤pH均以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NK处理,NPKM处理的纤维根根际pH显著高于储藏根根际0.81个单位。2) 3个施肥处理两类根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70.2%~77.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5.9%~8.5%)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 1.8%~8.1%)。3个处理间储藏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纤维根根际土壤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NPKM处理(P<0.05);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在NPK和NPKM处理间以及两类根系的根际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而NK处理的储藏根根际土壤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的相对丰度较NPK处理分别低70.4%和62.9%,较NPKM处理分别降低44.0%和151%(P<0.05)。3) NPKM和NPK处理储藏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分别为122和113个,而NK处理为86个,远低于NPKM和NPK处理。NPKM处理纤维根根际特有的真菌OTUs数最高(160个),而NPK和NK处理分别为114和127个。NK处理的纤维根根际土壤观察到的物种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储藏根(P<0.05),NPKM处理两类根际的观察到的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在3个处理中最高。拓扑网络分析表明,储藏根根际土壤真菌类群关系较纤维根根际的更为复杂,而纤维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根际土壤有效磷、有机碳含量和pH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P<0.05)。【结论】长期施用磷肥降低了甘薯两类根际土壤的pH,但显著提高了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磷肥配施有机肥还避免了pH的降低,因而较单施化肥更有效地提高了根际土壤的真菌数量和多样性。

关键词: 甘薯 储藏根 纤维根 根际真菌群落 长期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皮镰刀菌侵染甘薯的转录组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原菌,易引起甘薯根腐病、腐烂溃疡病等。为明确F.solani在侵染甘薯时病原基因变化趋势,对腐烂溃疡病病菌侵染甘薯不同时期取样,通过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及分析序列。结果表明,共获得1 068 861 644条有效数据,F.solani侵染后6 h、24 h、3 d、5 d分别筛选出了1 056、995、737、93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587、679、430、551个,下调基因分别有469、316、307、384个,GO功能分析差异基因富集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属于代谢和遗传信息过程。其中差异表达倍数2倍以上,且表达量水平前20的差异基因,有15个基因参与碳水化合物、能量、核苷酸以及氨基酸代谢;3个基因参与翻译和蛋白质加工和修饰等遗传信息处理;2个基因参与细胞自噬过程。随机筛选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这9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F.solani在侵染甘薯过程中代谢活跃,这可能是其在侵染甘薯过程中需破除寄主防御并在寄主中定殖,需要自身和寄主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以及中间产物等物质所致。

关键词: 腐皮镰刀菌 甘薯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胆盐水解酶筛选及酶法提制鸡胆汁酸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从常见双歧杆菌筛选获得高活性胆盐水解酶的菌株并用于鸡胆汁酸的提制.从5种常见双歧杆菌菌株(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中,通过平板Ca2+沉淀法及茚三酮法对活性双歧杆菌进行酶活评价,将高活性菌株的粗酶用于鸡胆汁酸的提制,使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法对所制胆汁酸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4种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乳双歧杆菌)对甘氨型和牛磺型鹅去氧胆酸均具有水解活性,婴儿双歧杆菌对甘氨鹅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比酶活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双歧杆菌(P<0.05),比酶活分别为0.48 U/mg和0.27 U/mg.酶法工艺提制鸡胆汁酸的得率为5.34%,提取物中鹅去氧胆酸(CDCA)含量为70.7%.结果表明:婴儿双歧杆菌具有高活性胆盐水解酶,酶法工艺提制鸡胆汁酸反应条件温和,提取物纯度较高,较为节能环保.

关键词: 胆汁酸 鹅去氧胆酸 双歧杆菌 胆盐水解酶 乳酸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