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推广种植范围广的玉米和适应性较强的白三叶为对象,初步探讨玉米白三叶间作模式在岩溶山区的生产优势.设置行距30cm(JBY30)、50cm(JBY50)、70cm(JBY70)玉米白三叶间作,以相应行距(DY30、DY50、DY70)的单作玉米和行距30cm(DB30)单作白三叶为对照,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生产性能指标,结果表明:JBY30(蜡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DY30(P<0.05);JBY50(灌浆期)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Y50(P<0.05);JBY30(抽穗期和灌浆期)、JBY50(灌浆期)和JBY70(抽穗期)全钾含量显著高于相应行距玉米的单作(P<0.05).间作下玉米粗蛋白(除JBY30外)、粗脂肪、无氮浸出物(除JBY70外)含量均高于相应行距的单作,而粗纤维含量低于单作.间作白三叶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单作.单作白三叶第一茬产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P<0.05).JBY30玉米地上总干物质产量比DY30显著提高了 32.23%,比JBY50和JBY70分别显著提高了 47.63%和45.20%(P<0.05).随行距的增大,土地当量比(LER)、间作系统生产力(SP)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玉米相对白三叶的资源竞争力(Am)和间作优势则呈下降趋势.JBY30的间作优势最大,LER、SP显著高于JBY50和JBY70(P<0.05).因此,认为JBY30是适宜岩溶山区玉米白三叶间作系统的最佳间作模式.
关键词: 玉米白三叶间作 土壤养分 土地当量比 间作系统生产力 间作优势


10种杀虫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开展田间施药试验调查并比较了 10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药后3d,除20%氟苯虫酰胺悬浮剂防效低于80%外,其余9种农药的防效均高于90%,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4d,11%甲维·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5%虫螨·茚虫威悬浮剂、8%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30%吡丙·虫螨腈悬浮剂防效仍能保持在8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


杠板归对猪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表达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杠板归对猪源耐氟苯尼考大肠杆菌耐药基因floR表达量的变化,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杠板归59.92%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提取物处理后氟苯尼考的MIC,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建立标准曲线检测耐药基因floR的表达量.结果发现,杠板归提取物对5株大肠杆菌的MIC介于2.48~9.64 g/L之间,氟苯尼考对亚抑菌浓度药物处理后的大肠杆菌MIC值可下降至76.76%,floR基因荧光定量PCR反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为CT=-3.02×lg拷贝数+28.77,r2=0.9992,杠板归提取物对5株耐药菌floR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13.02%、10.00%、15.21%、10.25%和8.84%.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耐药消除作用,对floR基因表达量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在中药提取物中寻找耐药性大肠杆菌floR基因抑制剂有一定前景.
关键词: 杠板归 大肠杆菌 氟苯尼考 耐药 floR基因表达量


归芪益母口服液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效果和抗炎镇痛效果观察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归芪益母口服液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和抗炎镇痛效果,以期为归芪益母口服液在动物抗细菌感染和消炎镇痛方面的用途提供新的思路.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法测定归芪益母口服液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使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二甲苯法,将阳性药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比较归芪益母口服液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牛津杯法测试归芪益母口服液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MIC为0.250 g/mL;对沙门氏菌牛津杯法测试为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为12.26 mm,MIC为0.125 g/mL.抗炎镇痛试验中归芪益母口服液与空白组对比均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苯法耳廓肿胀抑制率为50.82%,热板法中能明显提升小鼠疼痛阈值,醋酸扭体法抑制率达到62.82%.说明归芪益母口服液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和一定抑菌效果.


多花黄精新品种'贵多花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花黄精新品种‘贵多花1号’是由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杨柳乡挂榜山采集的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平均株高102 cm,茎粗1.5 cm,叶片深绿,正面光亮,背面灰白色,块茎肥厚。全生育期3年,3年生块茎平均单株鲜质量408.6 g,折干率31.76%,黄精多糖含量7.40%。丰产。


1株白魔芋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室内药剂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贵州省兴义市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杀菌剂对病原菌株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白魔芋软腐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采集自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种植基地具有软腐病典型症状的白魔芋茎部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选取13种常见杀菌剂,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确定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为环状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菌株编号XYmy-A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有7种药剂对菌株XYmy-A1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0%乙蒜素乳油、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25%溴菌腈微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和0.3%四霉素水剂在供试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而1.5%噻霉酮水乳剂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只有在高浓度下对病原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0.3%四霉素对菌株XYmy-A1的抑制效果最强,其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0.1980 mg/L,其次是25%溴菌腈微乳剂,其EC50为9.1359 mg/L.[结论]引起贵州省安龙县白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为环状果胶杆菌,可首选0.3%四霉素水剂和25%溴菌腈微乳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效试验,1.5%噻霉酮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80%乙蒜素乳油和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微乳剂可作为备选药剂.


刺梨产业育种环节专利的现状及主题演化与发展趋势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刺梨是中国西南部山区特有的野生水果之一,是天然的药食两用水果,贵州省具有发展刺梨产业的先天区位优势,并出台了推进其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全面深化刺梨产业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与保障,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为发挥专利信息对刺梨产业发展决策的引导力,从专利的类型与法律状态、申请趋势、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和技术主题等方面分析了刺梨产业育种环节专利现状,并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了刺梨产业育种环节专利的主题演化、异常空位与机遇,预测了刺梨产业育种环节的专利技术发展路线.
关键词: 刺梨产业;育种;专利;技术路线;发展趋势


微生物菌剂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微生物菌剂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及抗旱机理,以盘江白刺花为材料,本文研究了4种微生物菌剂对白刺花苗期抗旱酶系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出最佳的微生物菌剂施用方案。结果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在施用适宜浓度时,均可通过提高白刺花幼苗叶片淀粉、纤维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强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分析表明,4种微生物菌剂对白刺花幼苗的抗旱提升效果排序依次为:EM菌(最适浓度为40 g·L~(–1))>哈茨木霉菌(最适浓度为1.2g·L~(–1))>枯草芽孢杆菌(最适浓度为16 g·L~(–1))>芽孢杆菌(最适浓度为40 g·L~(–1))。本研究结果为白刺花苗期节水抗旱调控技术的应用及微生物菌剂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