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乳制品分析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乳制品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来源,其品质和安全关乎公众健康。由于乳制品基质效应明显,使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更具挑战性,亟需发展简便、高效、绿色的前处理方法改善基质干扰。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DLLME)是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溶剂消耗低和萃取效率高的特点,已广泛用于复杂基质样品中痕量无机/有机分析物的前处理。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DLLME的原理特点,就DLLME技术在乳制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展开文献调研,展望了该技术在乳制品提取中的优化方向和应用前景,为乳制品分析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微波消解
《乳品与人类 》 2023
摘要:利用微波消解的原理优化牛乳中糠氨酸检测前处理过程,与传统水解方法相比,可将水解时间由12~23h缩短至40~60min.微波消解后,消解液滤纸过滤过0.22 μm水膜直接上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在1~1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40 808x+115.97,R2>0.999.通过设置3个不同温度梯度(130、150、170℃)进行微波消解温度优化,当微波消解温度为150 ℃时,微波消解效果最好,加标回收率为95.6%~103%.通过微波消解优化糠氨酸前处理技术,简化前处理步骤,缩短前处理时间,为牛乳中糠氨酸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深松深度对棉花冠层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新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深松深度对棉花冠层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深松对棉花产量的调节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陆中88 号为材料,在常年翻耕棉田设置不深松(CK)、深松30 cm(S1)、深松40 cm(S2)、深松50 cm(S3)4 个处理,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棉花关键生育期冠层结构、光合特征及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呈单峰曲线,盛花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深松处理较CK增加0.92%~12.94%.叶倾角和冠层开度变化趋势与叶面积指数相反,盛花期为最小值,深松较CK叶倾角增加1.86%~5.29%,冠层开度降低32.7%~59.1%.初花期净光合速率随深松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而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则以S2 最高,盛花期和盛铃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以S2、S3 最高,但S2 和S3 差异不显著(P>0.05).深松处理干物质快速积累起始期较CK提前1~3d,持续期延长2~4d,最大积累速率提高2.18%~18.01%,单铃重增加 3.58%~9.12%,籽棉产量增加 11.02%~21.93%,其中以深松40 cm最高.[结论]深松40 cm(S2)结合常规翻耕措施,可有效改善棉花冠层结构,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干物质积累强度,提升籽棉产量.


旋幽夜蛾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糖料 》 2023
摘要:旋幽夜蛾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分布的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该虫在我国甜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间隙暴发危害,严重影响甜菜的产量和糖分积累。因此,本文综述了该虫在我国甜菜上的发生危害情况,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了植物-昆虫-天敌三级营养关系,这将是今后研究旋幽夜蛾防控策略的热点方向。基于介导植物-昆虫-天敌三者联系的化学通讯物质,研发旋幽夜蛾的行为调控剂,这不仅可以丰富旋幽夜蛾综合防控技术,而且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甜菜 旋幽夜蛾 生物学特性 生态学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42份匍匐型花生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42份匍匐型花生品种在盐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为筛选耐盐花生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培法,在200 mmol/L NaCl胁迫浓度下对参试花生材料幼苗进行胁迫,测定叶片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可溶性糖4个生理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幼苗期花生叶片脯氨酸(Pro)含量全部呈上升趋势;(2)丙二醛(MDA)含量除C095、Z5036、Z5081、C094、C108、C128、C141、C145、C145-2、Z5096、Z5108、Z5123、Z5157、Z5185、Z5230、C108-1 16个品种上升外,大多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出较好的耐盐响应;(3)80%的花生品种叶绿素(Chl)含量较CK上升,而C905、Z5036、Z5040、C035、C087、C129、C135、Z5083、Z5225 9个品种叶绿素含量降低;(4)可溶性糖含量大部分呈现上升趋势,只有Z5035、C001、C087、C128、C135、C141、C145、C145-1、C145-2、Z5028、Z5123、Z5157、Z5225 13个品种叶绿素含量下降,属于盐敏感品种。【结论】42个匍匐型花生品种分为4类耐盐群体,分别为高耐盐群体、耐盐群体、中等耐盐群体、盐敏感群体。


新疆喀什地区甜菜种植潜力调查分析
《中国糖料 》 2023
摘要:甜菜是我国第二大糖料作物,是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甜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巩固我国边疆脱贫攻坚成果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推进甜菜种植区域逐步向新疆喀什温热地区转移,拓展了甜菜种植范围,提升了甜菜制糖业产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喀什地区甜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科技贡献率低、农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达标、甜菜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仍然偏短等问题.本文针对新疆喀什地区甜菜糖业实践情况,梳理和分析了新疆温热区甜菜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升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甜菜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2011─2020年新疆早中熟棉花品种区试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演变特征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对2011─2020年新疆早中熟棉花区试品种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期间,新疆早中熟棉花区试品种的生育期、果枝始节位、果枝数和籽指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株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霜前花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单株铃数、总铃数、铃重、籽棉单产、皮棉单产、霜前皮棉单产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仅衣分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比强度、黄度、纺纱均匀指数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马克隆值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伸长率和反射率均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综上,近10年来,新疆早中熟棉花品种的生育期缩短,株高稳定在75 cm上下,单产提高,马克隆值适中,纤维品质总体得到了明显提升,基本上能满足机械采摘对棉花品种特性的要求。


不同灌溉定额下地膜残留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膜覆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和增产的主要措施.当前长期高强度的使用地膜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这是不可持续的.本研究在模拟残膜蓄积量和干旱情景下,探讨残膜污染对土壤物理特征和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土柱试验,评估2个灌溉定额下[1950 m3·hm-2(田间持水量50%,中度干旱)和3900 m3·hm-2(田间持水量100%,充分灌溉)],4个残膜量水平(0、160、270和490 kg·hm-2)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质主要受残膜量的影响,残膜量的增加使土壤容重增大,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毛管持水率、总孔隙度降低;并抑制了棉花根系扩展,降低了根重量、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和根直径,以及根系在土壤0~20 cm 土层中的占比;上述指标除田间持水量外,其余均在残膜量超过270 kg·hm-2时,表现出显著的处理间差异.同一残膜量下,高灌溉定额根系构型优于干旱处理;综合分析,土壤容重增幅1.88%,饱和含水率、毛管持水率、总孔隙率的降幅分别达7.97%、6.42%和9.39%;根系重量、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的降幅分别达41.34%、64.10%、47.27%和86.67%.研究表明,残膜污染严重破坏土壤结构,抑制根系生长,导致土壤物理性能和根系水肥吸收能力下降,降低这一影响可能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必将进一步加剧缺水危机下水资源的承载压力,因此相应的残留阈值应严格控制在270 kg·hm-2以下.研究结果为农田残膜污染的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适宜在昌吉春麦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筛选
《农业科技通讯 》 202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昌吉州春麦区种植的早熟高产春小麦品种,以宁春4号为对照,对新引进的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等10个春小麦品种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籽粒产量分别为549.51 kg/亩、547.43 kg/亩、543.13 kg/亩、539.14 kg/亩,分别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9.29%、8.92%、8.12%、7.38%;陇春41号、农麦730、银春10号、酒春8号的生育期分别为96 d、94 d、93 d、92 d,陇春41号较对照宁春4号晚3 d,农麦730较对照宁春4号晚1 d,银春10号与对照宁春4号生育期相同,酒春8号较对照宁春4号早1 d。这4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品种增加显著,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近,且田间收获穗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抗病性强,可以在后期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使用。


磁化不同水质滴灌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磁化不同水质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以 121 团 6 连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比分析微咸水、磁化微咸水、磁化渠道水、渠道水和电解水滴灌对盐碱土壤总盐含量、脱盐率、土壤盐分离子以及土壤SAR的影响规律.[结果]土壤剖面平均总盐含量大小比较为T1>T2>CK>T3>T4.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在土层深度30~40cm以及深层土壤内总盐含量显著低于微咸水灌溉处理,磁化渠道水灌溉处理在40cm土层深度以下土壤总盐含量显著低于渠道水灌溉处理.各处理土壤剖面脱盐区的平均脱盐率大小比较为T4>T3>T2>CK>T1,脱盐率达到 51.8%~59.36%.与对照处理比较,微咸水灌溉处理土壤剖面脱盐区的平均脱盐率降低了2.18%,磁化微咸水处理增加了 7.2%,磁化渠道水处理增加了8.99%,电解水处理增加了 13.25%.磁化渠水滴灌有利于增加土壤中 Ca2+含量,较滴灌前增加72.59%;同时降低Cl-、Na+和HCO-3 含量,降幅为92.23%、67.49%和30.84%.而电解水灌溉有利于土壤剖面SO2-4 淋洗脱盐,脱盐率为34.09%.磁化渠道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 0~50 cm土层深度处土壤SAR.[结论]磁化水灌溉处理在降低土壤平均总盐含量和增大土壤脱盐率方面优于非磁化水灌溉处理,而电解水灌溉处理最优.电解水和磁化水灌溉有利于土壤盐分和有害盐分离子淋洗脱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