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70份冬麦品种(系)对光腥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了解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冬小麦品种对光腥黑穗病的抗性情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麦类病害组保存收集的来自主产区270份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试验基地通过穗部人工接种鉴定法评价各参试材料对光腥黑穗病的抗性情况。在270份冬小麦品种(系)中,高抗(HR)材料占54.81%,抗病材料(R)占21.85%,中抗(MR)材料占11.48%,感病(S)材料占11.48%,高感(HS)材料占0.38%。进一步分析其接菌后农艺性状,患病植株表现为穗数、穗长降低及百粒重减少等明显变化。综合各品种抗病性及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涡育16、驻麦548、九圣禾158、临旱16号、中研麦818、盛科189、陇鉴119、西农1871、秋乐918,可作为抗光腥黑穗病的冬小麦种质材料。


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亚致死浓度(LC20)呋虫胺长期暴露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科学利用呋虫胺防治麦长管蚜及延缓对其抗性发展和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呋虫胺对麦长管蚜3龄若蚜的LC20,并利用LC20浓度呋虫胺对麦长管蚜进行15代长期暴露;采用试管幼苗饲养,测定麦长管蚜对呋虫胺的抗性倍数,记录连续2代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繁殖和存活率,并测定F0代成蚜体长、体宽和体重;运用特定种群生命表及DPS软件分析各世代低抗品系与敏感品系之间体长、体宽、体重、存活率、成蚜寿命和产蚜量的差异。【结果】利用LC20浓度呋虫胺长期处理麦长管蚜15代后,其对呋虫胺达到低水平抗性(6.54倍);与敏感品系比较,F0代低抗品系2, 3和4龄若蚜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蚜体长、体宽和体重显著增加,但每成蚜产蚜量、成蚜寿命都显著减少或缩短,其子代(F1代)成蚜存活率和每成蚜产蚜量明显降低,成蚜寿命也显著缩短,2龄若蚜历期及若蚜历期显著缩短;种群生命表参数中F0及F1代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显著降低,而种群加倍时间(DT)及F1代平均世代历期(T)显著延长。【结论】LC20浓度呋虫胺长期暴露能增加麦长管蚜的抗药性,刺激F0代成蚜个体体型变大,同时对F0及F1代麦长管蚜的寿命及繁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草甘膦对海岛棉农艺性状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对海岛棉农艺性状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花化学除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抗草甘膦海岛棉新品系新长棉 5 号为研究对象,于棉花 10 叶期喷施 1.25%、2.5%、5.0%、10.0%4 种浓度草甘膦,测定分析株高、茎粗、叶期及光合指标的变化.[结果]4 种浓度草甘膦处理后的海岛棉株高、茎粗、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相比对照均呈下降趋势,草甘膦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而细胞间 CO2 浓度(Ci)呈升高趋势.1.25%处理于喷药后14d生理指标与对照无差异,24 d农艺性状逐步恢复到对照水平.[结论]现蕾期(10 叶期)喷施4 种浓度的草甘膦会显著降低海岛棉的生长势,5%以上浓度处理影响海岛棉生长,新长棉5 号田间化学除草使用草甘膦2.5%以下浓度为宜.
关键词: 海岛棉 草甘膦 农艺性状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参数


物流运输振动对哈密瓜理化特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 》 2023
摘要:为探索运输振动对哈密瓜理化特性的影响,实验选取哈密瓜为研究对象,模拟卡车运输振动实验,结束后,将哈密瓜放在23℃的环境中贮藏28 d,每隔4 d测定一次哈密瓜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色差指标,并对各项理化特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振动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均低于对照组,失重率和色差均高于对照组;哈密瓜的水分含量会影响其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色差.说明振动会促进哈密瓜的生理活性,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通过采取抑制哈密瓜生理活性的方法减缓振动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


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比较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新疆伊犁昭苏盆地筛选出综合生产性能较优的一年生豆禾混播草地,分别以毛苕子(Vicia villosa)+燕麦(Avena sativa)、毛苕子+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燕麦和箭筈豌豆+小黑麦按豆禾牧草异行混播(豆科牧草:禾草为1:1、2:1、3:1和4:1)的方式建植栽培草地,将牧草产量、牧草营养产量、相对饲用价值和种间相容性作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不同混播方式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时具有较高牧草产量、粗蛋白(CP)产量、粗脂肪(EE)产量和磷(P)产量;毛苕子+小黑麦和箭筈豌豆+燕麦均在3: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CP产量、EE产量,或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产量以及较高的P产量;而箭筈豌豆+小黑麦在1:1与4:1混播时生产性能相似。2)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箭筈豌豆+燕麦在3:1混播、箭筈豌豆+小黑麦在2:1混播、毛苕子+燕麦在1:1混播和毛苕子+小黑麦在4:1混播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因此,在评价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性;箭筈豌豆+小黑麦2:1和毛苕子+燕麦1:1的豆禾异行混播方式具有较高的综合生产性能,适宜在昭苏盆地推广示范。
关键词: 混播草地 混播比例 种间相容性 相对饲用价值 生产性能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大蒜播种机在新疆种植区的改进适应性研究及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新疆大蒜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对比了分析新疆吉木萨尔白皮、伊犁紫皮大蒜和山东金乡蒜的外形差异,对引进的山东玛丽亚生产的2BU-7型大蒜直立播种机进行改进优化,同时设计铺滴灌带覆膜机构为提高大蒜播种机在新疆干旱种植区的适应性提供依据。通过基础数据研究优化了关键部件,对改进后的大蒜播种机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当改进后的大蒜铺滴灌带、覆膜播种机前进速度为2km/h时,大蒜正芽率达到91.4%,重播率为4.5%,空穴率为3.2%,损伤率为4.9%,各项性能指标最优,且滴灌带纵向拉伸率为0.6%,满足《滴灌铺管铺膜精密播种机质量技术评价技术规范》要求。


烘干温度和时间对灰枣品质特征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不同干燥条件下灰枣品质差异,筛选合适的制干温度、时间,为灰枣热风干燥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和技术参考,研究以采后灰枣为试材,测定不同干燥温度(45℃、55℃、65℃、75℃)、不同干燥时间(4 h、6 h、8 h)下灰枣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等相关指标,并综合评价制干果实的品质。结果表明,(1)在45℃、55℃、65℃处理4~6 h下灰枣表皮颜色较亮、内部褐变不明显、感官评价得分较高、果实纵横径差异不大,而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灰枣果实的表皮颜色慢慢由明到暗,红色褪去,黄色变深及皱缩现象明显、内部褐变较严重。(2)在65℃、75℃持续处理6~8 h条件下,灰枣制干黄酮、总酚、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但65℃/8 h、75℃/6 h、75℃/8 h处理下表皮颜色、内部褐变、感官评价、果形指数指标表现较差。(3)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出采后灰枣最佳烘干温度和时间为45℃/4 h。


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及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随机从南北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10份生乳样品。采用增菌培养、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PCR法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10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呈浅黄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紫色、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点,经16S rDNA及nuc基因PCR扩增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36%(18/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3.33%和77.78%,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呋、利福昔明及环丙沙星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4%、94.44%、94.44%、94.44%和94.44%。其中有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77.7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27.2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为22.22%。【结论】新疆奶牛场生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仍较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因此,对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