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标记免疫分析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标记免疫分析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发展情况。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这5种标记免疫技术的优缺点,概述了其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标记免疫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标记免疫分析操作简便、特异灵敏、快速准确,能够为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将成为农兽药等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之一。

关键词: 标记免疫分析 农药和兽药 残留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稻区及国内部分香稻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湖稻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39个香稻品种,以及籼型恢复系2个对照品种为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对国标中公布的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核心引物,在41个水稻品种中共检测到36个多态性片段。据此建立41个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供试41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8以上,而供试香稻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以上,基本反映了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香稻 微卫星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叶斑潜蝇过冷却点和冰点的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害虫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对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期之间的过冷却点和冰点差异显著,其中7日蛹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并随着蛹期的延长,过冷却点有降低的趋势。幼虫、老熟幼虫、1日蛹、7日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4.21、-16.74、-18.76、-21.97和-21.31℃,冰点分别为-12.06、-14.55、-17.07、-21.05和-20.03℃。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虽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

关键词: 三叶斑潜蝇 过冷却点 冰点 频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农业科研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是做好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从分析农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促进农业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内部控制管理 财务管理 制度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接种方式对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4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7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试验,分析比较不同成熟胚接种方式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质量和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将胚从种子上切下而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分化出较多的再生植株,是一种简单、方便、效果好的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成熟胚 接种方式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方百合鳞片扦插繁殖子球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利用鳞片扦插进行切花百合种球繁殖的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了鳞片球培育、鳞片球储存、子球培育过程中的温、光、水、肥、中耕除草等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子球的收获、消毒、分级、包装与贮存技术。

关键词: 百合 鳞片扦插 繁殖 子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灰、生物菌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和设施碱蓬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单施氮磷肥为对照,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秸秆灰、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生物菌肥、碳酸钾及碳酸钾配施生物菌肥对碱蓬嫩茎叶产量、品质、养分形态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K、+KM、+A、+AM及+M处理使碱蓬3次收获的嫩茎叶总产量显著增加14.3%~41.1%,其中,以+A与+AM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A与+AM处理碱蓬嫩茎叶中Vc含量提高14.3%~28.3%,氨基酸含量提高5.4%~27.3%,硝酸盐含量降低13.3%~14.8%,营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碱蓬嫩茎叶中磷、钾养分形态均以非蛋白态为主,氮素养分形态比较均衡。+AM与+A处理提高了碱蓬嫩茎叶中非蛋白态养分含量,且+A与+AM处理使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增加21.3%~128.0%,显著高于施用化肥的处理。

关键词: 秸秆灰 生物菌肥 设施碱蓬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区所科技贡献力提升途径——以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江苏省10个农区所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新时期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区所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背景下农区所科技贡献力提升途径作了积极思考,提出强化定位、强化科研和强化服务的对策,对强化服务提出了可以实行专家对接、团队对接和协作组对接3种渠道服务方式进行。

关键词: 农区所 科技贡献 提升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十二五”期间科研专项经费管理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修订后的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分析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的"亮点",并结合工作实际就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改革谈了自己的认识,以期为加强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及专项经费项目申报前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十二五” 科研专项 经费管理 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渝苏162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渝苏162系重庆市甘薯研究中心于1997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的苏薯4号随机集团杂交的种子中选育出来的甘薯新品种。介绍了对该品种的生产力和其他特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2002—2003年的重庆市区试中,与对照品种南薯88比较,渝苏162的鲜薯产量在2002年、2003年分别增加3.47%、-7.96%,薯干产量分别增加12.57%、2.71%;藤叶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2.16%;生物鲜产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0.18%,和对照基本持平;淀粉产量在2年内平均增加9.12%。此外,渝苏162在2年内的平均上薯率为77.72%,平均薯块烘干率为31.62%,平均薯块出粉率为18.49%。2003年检测结果显示,渝苏162薯块硒含量0.111 0 mg/kg,粗蛋白含量1.02%,可溶性糖含量7.74%。总体看来,渝苏162萌芽性好、结薯较早、抗黑斑病、耐贮性较好、熟食适口性好,因而适宜作为食用和食品加工型甘薯种植。

关键词: 甘薯品种 经济性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