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甘2号甘蓝杂交制种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甘2号甘蓝是通过2个性状稳定的自交不亲和系交配而成的1代杂交种。本研究从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父母本的定植比例、去杂去劣、剖球割老叶、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春甘2号甘蓝的杂交制种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土壤中Cry1Ac毒素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快速监测土壤中Cry1Ac毒素的方法,本试验利用Cry1Ac多克隆抗体和铕标记的羊抗兔IgG,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TRFIA)法快速检测5种典型土壤(黑土、黄壤、红壤、紫色土、潮土)中Cry1Ac毒素的回收率。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3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0.3~500.0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00%。5种土壤中Cry1Ac毒素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5.03%,其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黑土的添加回收率最低,且随着不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降低,添加回收率逐渐升高。间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的测定结果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6 7。因此,本试验建立的TRFIA方法可为土壤中Cry1Ac残留检测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 土壤 Cry1Ac毒素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徐花16号的选育与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徐花16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9121-1(徐州68-4×山东79266)为母本,鲁花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早熟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病性和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全国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荚果产量4 611.4 kg/hm2,比对照增产12.33%;在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4 443.9 kg/hm2,比对照增产11.3%。该品种2012年2月通过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适宜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种植。


蘘荷—洋扁豆—芋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地方特色蔬菜生产中存在单作土地利用不经济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3种地方特色蔬菜蘘荷、洋扁豆、芋的立体种植模式开展了试验。试验方法采用2∶2∶2行比进行蘘荷、洋扁豆、芋间作。试验结果,立体种植模式蘘荷产量达2 212.5 kg/hm2,洋扁豆产量达6 979.5 kg/hm2,芋产量达10 183.5 kg/hm2,总产值达126 666元/hm2,净产值达103 720.5元/hm2。该种植模式为高产出、高效益的优化模式。


井冈霉素及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种供试农药,以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药后7~14 d,病指防效分别为72.16%~77.91%和66.52%~71.08%,明显好于其他供试药剂和对照药剂井冈霉素,对水稻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从防治效果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采用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推荐用量为600~750 mL/hm2,药液量为750 kg/hm2粗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