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萃取芒果园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振荡从经丙酮浸泡的样品中提取多效唑,然后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带滤纸的漏斗过滤后,浓缩、定容,上气相色谱仪测定。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多效唑的提取条件。以多效唑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线性关系曲线,对测定结果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多效唑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液用量为50 m l,浸提时间为24 h,超声时间为60 m in。标准曲线表明,线性关系良好。多效唑添加水平为0.064、0.128、0.256、1.00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96.3%~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5.7%,最低检出限为0.010mg/kg。[结论]采用该方法测定土壤中多效唑的残留量,操作简便、快捷、准确,达到了残留分析的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在放线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新菌株不断被分离及已有的大量菌株,快速、准确的分类鉴定及高效排重对微生物资源开发日益重要,而快速发展的色谱技术使之逐渐成为可能。以标准菌株和标准品优化了色谱技术中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在放线菌的DNA(G+C)mol%、甲基萘醌和脂肪酸中的鉴定方法及测定参数。优化的色谱鉴定方法不但有利于各个指征的分析更快,更精确,也有利于高效排重,甚至也可检验已有的分类鉴定是否正确而纠正错误属、种的划分。
关键词: 化学分类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脂肪酸 甲基萘醌 DNA(G+C)mol%


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生长延缓剂对槟榔苗期矮壮的光合特性。于2006年6—11月以移栽45天后海南槟榔为材料,通过喷施250mg/L与500mg/L多效唑、40mg/L和80mg/L烯效唑及清水5个处理,研究其对槟榔苗期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喷施多效唑与烯效唑均能显著增加苗期槟榔叶绿素含量,且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o,Fv/Fm,qP显著增加,而降低qN、NPQ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并以250mg/L多效唑处理效果较明显。适当浓度的多效唑处理可增加PSⅡ反应中心开放比例,推动光合电子传递,提高槟榔叶片光合性能,起到壮苗目的。


香蕉条斑病毒PCR检测方法的正交优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条斑病毒引起的香蕉条斑病,对香蕉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对该病毒的检测也变得很重要。而PCR法已广泛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所以控制PCR的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由于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是较为敏感的简并引物,因此对PCR反应条件的要求较高。本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PCR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Mg2+1.5mmol/L,dNTP0.15mmol/L,Primer0.5μmol/L,TaqDNA聚合酶1.5U。通过最佳反应条件对采集回来的其他带BSV的植株叶片和吸芽的总DNA进行PCR扩增,其结果均表现为比较稳定。


小麦幼苗磷利用率及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中国春-埃及红’代换系对调控不同水分和磷素胁迫处理下磷素利用效率及相关性状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和遗传分析,为作物磷素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染色体7A和7D代换系在Ho-agland营养液(WP)1、0%PEG-6000 Hoagland营养液(-WP)1、/2P Hoagland营养液(W-P)处理下,可能携带有对磷素利用有促进作用的基因。遗传分析表明,磷素利用率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都较高,说明该性状的变异由遗传作用引起的比重较大,环境因素对它的遗传影响不大,适合在遗传育种中进行早代选择。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