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和大麦果皮的光合功能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小麦和大麦子粒各组织呼吸耗氧和光合放氧速率的差异,取花后25 d的小麦和大麦子粒,剥除颖壳(包括内稃和外稃)、果皮外侧透明层和果皮内侧绿色层后,用氧电极测定其呼吸耗氧和光合放氧速率。结果表明,无论是小麦还是大麦,未去壳的完整子粒、去壳后的完整颖果、颖壳与果皮透明层都去除的剩余组织均具有净光合放氧活性;剥除颖壳和将颖壳与果皮透明层都剥除均提高了颖果呼吸速率;而去除绿色层则导致光合放氧停止。果皮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主要留在果皮中,用于胚乳的呼吸消耗。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海南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海南芒果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产业的进化与升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从系统观和整体论角度,将海南芒果产业视作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分析海南芒果产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产业环节横向耦合关系松散、纵向闭合过程薄弱、系统信息流程不畅、系统外部竞争过于激烈等问题,并提出健全产业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产业信息预警机制、加大产业科技投入力度、优化品种结构与区域布局、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海南芒果产业 复合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抗病性测定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杧果细菌性黑斑病是杧果上的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各杧果产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本试验对海南19个栽培品种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测定了其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杧果古铜色叶、淡绿色叶和深绿色叶3种叶龄叶片中,古铜色叶最抗病,病害在同一叶龄叶片上的潜育期长短在不同杧果品种之间有差异,但大部分的潜育期为6 d左右;其次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越杧较感病;封顺无核杧、金穗杧、四季杧、红杧、粤西1号、紫花杧、生紫杧、马切杧、台农、爱文杧、热杧和凯特中等抗病;香蕉杧、米杧、龙井、大白玉、红象牙杧和桂香较抗病;未发现高抗或免疫的品种。


堆肥过程中硝态氮测定方法的改进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用酚二磺酸比色法做对比,分析了不同前处理条件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堆肥过程堆体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二磺酸比色法与经KCl溶液和超声波浸提,活性炭处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硝态氮测定值相比无显著差异,且后者消除了有机物的影响,操作简便。改进后的方法回收率为96%~108%,变异系数1.7%~5.5%。


CaCO_3/NR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弹性体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CaO、CO2和天然胶乳等为原料,将CaCO3的制备工艺和NR的制备工艺相结合,先将Ca(OH)2与CO2反应制备CaCO3乳液再与天然胶乳共混、共凝制备CaCO3/NR复合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Ca(OH)2用量、炭化温度、成核剂(Na5P3O10)和分散剂(EDTA)的用量对CaCO3/N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获得制备CaCO3/NR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CaCO3/NR复合材料的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Ca(OH)2质量分数为7.5%,碳化温度为20℃,晶形控制剂质量分数为0.60%,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65%。


巴西橡胶树顺式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cDNA克隆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胶乳的RNA为Tester;叶片RNA为Driver,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ve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了一个胶乳特异表达基因差减文库。通过反式Northern点杂交(reverse Northern dot blots)筛选到一个与顺式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橡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高度同源的阳性克隆R363。采用RACE方法获得该克隆的全长cDNA(GenBank登陆号:AY461414)。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长1156 bp,含有873 bp的阅读框,编码29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2.9 kD,等电点为7.2,含有N-端跨膜螺旋区。同源性分析表明R363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家族的特征,含有cis-异戊烯基链转移酶的5个高度保守区,推测R363可能是一种新的顺式-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R363在胶乳中高度表达,在叶中不表达。乙烯处理前后表达强度一致,表明该基因表达不为乙烯所诱导。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抑制消减杂交法 胶乳 cis-异戊烯基转移酶


刈割高度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 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 cm的处理最高,为15 622.20 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 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 cm的处理最高,为95 550.60 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 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 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 cm的处理最高,为79 155.60 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 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 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木薯耐寒种质筛选初报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从南美高海拔地区引进的优良木薯品种和儋州当地优良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低温胁迫处理,结合形态学观察方法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种质,对木薯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从南美高海拔地区引进的木薯品种中,col761、col1046、col255、col286、col716和col1062-c等品种耐寒性较好,其中col1046和col1062-c为高抗品种或耐寒性较强的种质,而col592、col764、col1156、col318、col517、sm707-17、sg627-4、col282、cm6173-8、ecv84、sc124、sc8、col1460、col720等为中抗品种,其余为不抗品种。


盐生植物海马齿中与K~+离子胁迫有关的基因功能初步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生植物海马齿常年生长在海边沙地,能忍耐高盐干旱。本研究对从海马齿植物盐胁迫下的差减文库(SSH文库)中分离的3个全长基因SRTG152-Ⅰ、SRTG152-Ⅱ和SRTG152-Ⅲ(GenBank:FJ457924,FJ457925和FJ457926)进行了微生物表达和耐盐分析。3个全长基因分别插入pET-22b(+)表达载体,经过1mmol/L的IPTG在37℃下诱导3h,它们均获得了成功表达。耐盐性功能分析表明,3个基因对Ca2+、Mg2+和Na+离子没有抗性,而在900mmol/L高浓度K+离子的胁迫下与对照相比赋予菌株一定的K+离子抗性。所以,我们初步推测这3个全长基因SRTG152-Ⅰ、SRTG152-Ⅱ和SRTG152-Ⅲ是一类与K+离子的抗性相关的基因。
关键词: 盐生植物海马齿海马 K+离子胁迫有关基因 微生物表达 功能鉴定


水肥耦合对橡胶苗生物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了3个水分水平和6个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橡胶苗生物量和氮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水氮交互作用对地上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743),地上部生长与根系生长呈负相关(r=-0.380),但与根系氮含量呈正相关(r=0.92**);橡胶苗的氮吸收效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和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与氮转运效率呈正相关(r=0.53*),与氮利用效率呈负相关(r=-0.91**),而氮转运效率与利用效率呈负相关(r=-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