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渤海低平原区是中国渤海粮仓的主要构建地,该区域的海拔低,潜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导致了土地含盐量高,变幅大。本文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含盐量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类型以氯化物型盐渍土为主,自2002—2011年盐渍化程度加剧,目前仍处于积盐状态;季节变化表现为土壤盐分秋季高于春季,且由于秋季耕作翻土,土壤盐分的变异程度较大;土壤盐渍化在层位变化则表现为表聚。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盐分空间分布由河成高地向两侧洼地盐分逐渐增加。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对于滨海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盐渍土 时空变异 黄河三角洲 地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海中部60ka以来的风尘沉积对西风环流演化的指示

科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位于西风环流下风区日本海中部LV53-23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建了日本海末次冰期(~60 ka)以来的西风环流演化历史和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岩芯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且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多呈单峰分布,与现代日本黄沙和前人报道的邻近区域的岩芯粒度特征一致,具有典型的风尘沉积特征.众数粒组-粉砂组分的中值粒径分析表明,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可以用作岩芯沉积反映西风环流的替代性指标.在亚轨道及千年尺度上,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在MIS 3期的冰阶-间冰阶千年尺度旋回与西风环流密切相关:冰阶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增大,这与西风急流轴较长时间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风环流影响范围变大,风速增强,能携带更多近源的蒙古戈壁-中国东北沙地风尘至日本海有关;间冰阶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减小,这是由于西风急流轴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携带更多远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尘至日本海.而在轨道尺度上,末次盛冰期时粉砂组分中值粒径的稳定低值与北半球65°N日照辐射量良好对应,表明北半球日照辐射量和中高纬温度梯度差对西风环流远距离输运粉尘起到重要作用,盛冰期时西风急流轴受北半球冰盖扩张影响显著南移导致西风环流范围也随之南移,从而对日本海40°~50°N上空西风影响减弱.

关键词: 风尘沉积 粉砂组分中值粒径 敏感粒级 西风环流 日本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船救生圈灯色温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分析

科技创新导报 2017

摘要:救生圈是渔船救生装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装备之一,救生圈灯直接关系到落水渔民的生还概率。本文主要研究了救生圈灯色温测量的影响因素,对救生圈灯色温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救生灯具光色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救生圈灯测量不确定度来源。经过计算A类和B类不确定度,最后得出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测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光谱辐射计的精度和标准灯,同时救生圈灯实验环境也会对测量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救生圈灯 色温测量 标准灯 不确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近海风暴潮增水数值模拟研究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江苏近海海域风暴潮的特性以及为该海域风暴潮增水变化机理及后报做铺垫,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海洋模式和Jelesnianski圆形台风风场模型,建立了江苏近海风暴潮数值模型,并对江苏近海的天文潮以及1109号台风和1210号台风引起的风暴潮进行模拟。结合验潮站水位观测,研究了连云港站和吕泗站的天文潮和风暴潮增水过程。我们将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作用下的风暴潮增水和纯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对比,讨论了天文潮与1109号和1210号台风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引起的增水特征。结果均表明,在天文潮高潮时,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可以抑制增水,在天文潮低潮时,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有利于增水。除了气象因子以及天文潮和风暴潮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外,该海区的地理环境也对台风风暴潮增水产生影响。因此对江苏近海的海岸线变化和浅滩地形变化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海岸线变化对该海域的风暴潮增水影响较小,江苏沿海岸线的向外推移使得江苏海域风暴潮的增水略微上涨,而本文所设计的地形的变化对风暴潮增水影响较大。

关键词: 江苏近海 非线性作用 风暴潮增水 浅滩地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降解三苯甲烷类染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7

摘要:三苯甲烷类染料生产量大、应用范围广,长期的大量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危害。微生物降解技术被公认为是消除该类染料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对目前已报道的主要降解三苯甲烷类染料的菌种、降解后的产物和降解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汇总,对微生物降解三苯甲烷类染料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三苯甲烷类染料 降解酶 代谢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潮与东海水交换研究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式模拟东海地区的多年平均流态。数值模拟结果在黑潮的流速、路径、流量等方面与近年来对黑潮的认识相一致。利用模式结果,计算东海及邻近海域主要水道的水通量。结果表明:台湾海峡、中国台湾-西表岛之间水道是海水进入东海的主要通道,对马海峡、吐噶喇海峡、大隅海峡与西表岛-宫古岛-冲绳岛-庵美大岛之间水道是海水流出东海的主要通道。分析PN断面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量在春季与夏季较大,秋季与冬季较小,年平均流量为24.16 Sv,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计算跨越200 m等深线的年平均净向岸体积输送为0.99 Sv,在台湾东北与九州西南地区表现为黑潮入侵陆架地区,年平均入侵流量分别为1.907 Sv与0.065 Sv,在黑潮中段地区,跨越200 m等深线流量呈现交错状分布,年平均净通量为0.982 Sv,表现为由东海陆架地区流向黑潮。上述结果对黑潮与东海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东海 黑潮 ROMS数值模式 水交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氏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fukuyoi)——中国产毒拟菱形藻的新记录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福氏拟菱形藻(P.fukuyoi Lim,Teng,Leaw&Lim)。本文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描述,与相似物种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ITS2-RNA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多个株系中均检测到DA,单细胞产毒水平为0.02—0.23pg,这是我国报道的第二种产毒拟菱形藻。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水平进行了诱导,发现浮游动物能够提高福氏拟菱形藻的DA含量,增强幅度在4.7—28.5倍之间。本文提高了对我国拟菱形藻属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明确了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和水平,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福氏拟菱形藻 物种多样性 形态学特征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营凹陷滑塌型重力流沉积分布特征及三角洲沉积对其影响

地球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角洲沉积为滑塌型重力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它对前端滑塌型重力流的沉积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东营凹陷洼陷带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端滑塌型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井岩心、三维地震、测录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总结不同类型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和分布特征,分析三角洲作为物源对滑塌型重力流的形成、沉积类型、沉积特征和分布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滑塌型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沉积和浊积岩4种类型,不同类型其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差异显著.研究区砂质碎屑流沉积最为发育,滑动滑塌沉积次之,浊流沉积和泥质碎屑流沉积少量发育.不同地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程度及常见垂向序列存在差异,博兴南坡与辛133区块重力流类型以砂质碎屑流沉积为主,常见多期次砂质碎屑流沉积相邻或相间垂向组合;牛庄南坡与中央隆起带地区类似,由近及远,重力流类型及垂向序列存在较大差异;营11区块以砂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为主,浊流比例相对其他区块较高;丰14区块单井重力流类型整体较单一,为砂质碎屑流沉积或滑塌沉积.三角洲砂泥百分含量控制了滑塌型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特征;三角洲沉积物粒径控制原始前积角大小,前积角越大,滑塌型重力流越发育,但滑移距离相对越近;三角洲的坡折点控制下,滑动滑塌沉积主要分布在斜坡坡脚和同沉积断层附近,浊流沉积主要分布在深水平原,碎屑流沉积在斜坡坡脚-深水平原均有分布;三角洲高的堆积速率通过减小内摩擦力促使滑塌型重力流的形成,其堆积速率与构造沉降速率的差异对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的垂向叠置和侧向连续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滑塌型重力流沉积 沉积特征 分布特征 三角洲物源 沙三中亚段 东营凹陷 石油地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介绍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海洋专项的科学意义、聚焦的关键问题、研究区域的选择、总体研究思路、实施方案与预期成果。海洋专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在西太暖池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影响机制、邻近大洋影响下的近海生态系统演变规律、西太平洋深海环境和资源分布特征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进行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为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物质能量交换 海洋先导专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的规格与月龄之间的关系,对2~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的叉长、全长、体质量、头长、体高、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表型性状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2月龄和3月龄中个别性状之间呈现负相关,尤其3月龄眼径与其他各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或不显著相关(P>0.05),2~6月龄中叉长和全长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第一主成分均为增长、增加质量因子,2~3、5~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早期生长阶段第二主成分均为眼径因子,第三主成分为尾柄因子。整体来讲,马苏大麻哈鱼在增长、增加质量的同时,眼径也在不断增加,尾柄部的生长也在加速进行。通过建立判别函数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马苏大麻哈鱼的规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6.7%,其中2、3、5月龄判别准确率为100%。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