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建立湄潭标准化机械化高茶多酚专用茶园基地的思考
《贵州茶叶 》 2010
摘要:茶在世界各地都是广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茶叶具有高效的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抗氧化、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糖和血脂等一系列药理功能[1]。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发现茶中的化学成分多达300多种,如黄酮醇、黄酮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的影响
《农技服务 》 2010
摘要:研究了3种栽培模式对马铃薯费乌瑞它产量等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垄双行种植模式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提高,为最佳栽培模式。


千年桐种子吸水规律初探
《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 2010
摘要:采用称重法探讨了几种处理条件下千年桐种子吸水规律,表明千年桐种子吸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室温、35℃、45℃水温下,种子饱和吸水量分别为27.80%,34.84 %,48.51%,在60℃下饱和吸水量为48.51%.剥去外种皮饱和吸水量为36.34%,60℃时处理相比剥去种皮饱和吸水量高12.23个百分点, 60℃水温浸泡处理是种子育苗较合适的前处理方式.


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探讨
《贵州茶叶 》 2010
摘要:探讨贵州生态茶园、茶叶农残现状,为茶叶农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分析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贵州茶叶农残合格率稳中转好,维持在99%以上;贵州名优茶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好、生态茶园多的地区;生态茶园在病虫害防治上可以间接减少茶叶农残。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息息相关,建设生态茶园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通径分析在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分析中的应用
《贵州畜牧兽医 》 2010
摘要:通过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大田栽培试验,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其生长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状中叶重对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最为重要,茎重和主茎直径对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有较大的作用,株型较矮且茎粗者抗倒伏力强。结论:生产优质高产紫花苜蓿需选择叶量丰富、茎粗壮且株型较矮的品种。


生态农业的本质与价值取向
《中国乡镇企业 》 2010
摘要: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人类的行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逐渐认识到人类功利欲望的日益膨胀,对自然资源掠夺性、挥霍性消费方式,是导致一系列生态危机的根源,反应出了人类


芦笋有机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园艺文摘 》 2010
摘要:从产地要求、生产管理、品种选择等方面规范有机芦笋生产条件,详细介绍种子处理、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有机栽培技术,并对芦笋采收及芦笋病虫害防治进行概括。

